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企业发展中,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而产学研合作是重要的知识创新模式,是国家创新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环节,它在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内的知识流通、推动国家产业技术升级和竞争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将其作为产业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的主要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既古老又不断更新的研究课题。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深远,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思想来源,对于我们理解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寻求最佳合作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学合作的产生,是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特曼式大学”模式为标志的。几个世纪以来,随着外部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大学的理念和风格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一些学者的倡导下,西方大学不断革新,新的大学理念被推出,同时也有新的风格被确定,西方大学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作用愈发重要。
在我国,产学研合作最早开始于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在1992年共同成立实施的产学研开发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产学研合作模式催生了诸如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等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力度,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从总体上看,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合作动力不足、知识产权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均,科技资源配置仍不合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等问题,特别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仍没有确立。同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30%,而最后能够形成产业的不到10%。在理论研究层面,理论界的很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模式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但总体上来说,研究深入还不够,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表面现象,产学研合作这个课题需要引入新的思想,不断扩充和完善理论体系,使其作为引领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推进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有效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可以及时掌握科技创新领域最新的信息和技术,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实践一些科技成果,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增加技术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总而言之,产学研合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加大对产学研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