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类型与模式

类型与模式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并在接下来的著作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的论断。熊彼特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以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的主动权掌握在生产者手中,创新主体在寻找技术发明的过程中完成了技术创新,同时间接地创造了某种市场需求。

2.3.1 技术创新的概念、类型与模式

2.3.1.1 技术创新的概念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并在接下来的著作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的论断。熊彼特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以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来源;实现新的组织方法。技术创新以研究开发开始,以最终产品投入市场结束,将通过营销环节在市场上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改变了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引入了新的生产力,破坏了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本质是把科学技术应用于产品和工艺等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现代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它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产学研各方合作完成,但是绝对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期。

在此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技术创新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对技术创新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理论框架,处于比较分散的研究阶段,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是创新主体缺乏内外部交流能力的观点。在此阶段,创新被当作一个变量来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

在此阶段,学者们对创新的不同层次和侧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研究方法也从最初的案例分析转为多种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但是,也存在着研究分散、重点不突出等缺点。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早期。

这一阶段的研究更注重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研究方向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通过对以往分散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形成了新的理论;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的预测等方面都有涉及,实用性强的研究受到重视,并力求将技术创新的成果用于实践中。

2.3.1.2 技术创新的类型

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根本性创新指的是技术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根本性的创新常常伴随着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有可能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改善或创造新产品。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又可划分为重大的产品创新和渐进的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指的是生产产品的技术方面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的组织管理方法的运用。

2.3.1.3 技术创新的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源于它所拥有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的主动权掌握在生产者手中,创新主体在寻找技术发明的过程中完成了技术创新,同时间接地创造了某种市场需求。

需求拉动模式。认为与技术相比,需求是更重要的因素,技术创新活动源自于社会需求和生产需求的推动,创新主体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来满足市场需求,发明创造受外部市场需求的引导和限制。有研究表明,60%~80%的创新是由市场需求引发的。

双重推动模式。提出技术创新是由技术和市场双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强调科技推动和市场拉动的综合作用。创新主体在拥有技术发明或发现的条件下,受到市场需求的吸引而进行技术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