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对未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的展望
进入“十一五”后,如何克服过去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憾,如何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如日中天的环境中推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这是每一位有事业责任心的保护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展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开始了新的思考。前文中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涉及这个问题,笔者不再赘述。鉴于本领域对于档案文献载体的重视以及当代信息环境下信息载体的加速度发展态势,笔者曾提出了当代档案文献保护技术学研究以“信息载体”为基点,并且认为,以此作为未来研究的基点,符合当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体现了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提高了学科的理论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应用性(112)。
不论如何认识未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研究方向,笔者以为,以下三个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仍然会占据主导地位。
其一是预防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这个原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尤为重要的是,加强预防措施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依据之一是,国际上非常重视对预防措施比较重视,一些地区和国家非常重视预防方针,并制定了预防策略。例如,欧盟将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策略分为领导、机构规划、培训、信息利用、公众角色5个方面。(113)捷克从培训、信息利用、方法论、公众参与、政府框架的建立、特别建议6个方面进行了构建(114)。澳大利亚提出,保护策略是“一系列方法的变化和结合”,包括:“教育津贴和通报项目;藏品管理计划;标准、政策、立法的发展和执行;专业培训和开发;研究;适宜储藏和展览环境的津贴;脆化材料的处理;复制。(115)”美国国会图书馆保护专家雷登(Dianne von der Reyden)将纸质文献的保护策略分为藏品行政管理、文物拷贝及复制、藏品环境控制、纸质藏品保护、纸质文献修复、纸质文物保存科学、保护人才培训7大板块(116)。这些都是预防方针的具体化,适用于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
其二是对信息载体的研究。档案文献载体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所有形式的信息载体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档案文献载体,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馆藏的档案文献。换言之,信息载体与档案文献记录材料是同源的。因此,要延长档案文献遗产的寿命,不仅需要加强对已有的馆藏档案文献载体研究,而且需要具备更加宽阔的视野,树立前端控制的思想,从源头抓起,从研究信息载体的质量入手,从中遴选优质的档案文献记录材料,真正做到“以防为主”。事实上,离开了对信息载体的研究,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的研究往往只是停留在空洞的表面,无法深入下去。只有对各种信息载体材料有了充分的了解,不仅可以为保护依据,而且可以正确指导选取修复材料,变盲目使用为科学选用,从而保证修复的质量。
其三是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无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走向何方,尽量延长档案文献的寿命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不会改变。实现这个目标必然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技术研究不论在当代还是在未来,都将起着主导作用。鉴于档案文献类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些技术既包括通用技术,也需要开发保护某些甚至某件档案文献遗产的专门技术。
以上三个方面比较笼统,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具体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加强研究:(1)档案文献遗产的结构与分布;(2)文献遗产保护的基础理论;(3)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方法;(4)文献遗产保护政策与法规;(5)文献遗产保护信息系统建设;(6)文献信息保护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专业资质认证制度;(7)文献遗产保护技术的应用及其产业化;(8)新型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9)文献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关系;(10)文献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
笔者相信,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今后的研究视角更加宽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手段更加多样,研究队伍更加合理,研究气氛更加活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从而为守护民族记忆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简介】周耀林,男,汉族,1965年7月生,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有:档案保护技术、信息记录技术、档案信息化、档案学理论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1999年9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往巴黎第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部留学一年。曾参加“法国国际档案技术培训”、“分享保护科学——面向共同语言”等国际培训。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批准号为05JA870003)1项和国家档案局项目“当代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的基础与策略”(2006-B-03)。曾主持过2项部级、多项厅局级科研项目,并获得1项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9项厅局级、校级奖励。主编著作2部,发表出版论著40余篇(部)。代表作有:《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论现代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基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档案遗产保护策略》等。
【注释】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批准号为05JA870003)和国家档案局项目(2006-B-03)的研究成果之一
(2)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周耀林.对1949~2000年我国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档案学研究,2002(4)
(4)景卫东,张效延.“兰台”一词由来与档案保护技术的渊源.档案学研究,2004(1)
(5)赵淑梅.记录技术的发展对档案保护技术的影响.档案学通讯,2006(2)
(6)仇壮丽.中国档案保护史论.档案学通讯,2005(3)
(7)许士平.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概览.档案学通讯,2006(增刊)
(8)仇壮丽.中国档案保护史论.档案学通讯,2005(3)
(9)仇壮丽.档案载体进化论.档案学通讯,2004(6)
(10)蒋卫荣,王铭.论我国古代文献(文物)保护技术移植的选择性特征与目前档案事业史研究中的若干观点商榷.档案学通讯,2006(5)
(11)冯淳玲.古代藏书之保护.图书与情报,2003(4)
(12)林子雄.古籍保护方法的继承与实践.图书馆论坛,1996(5)
(13)应长兴,林祖藻.古籍保护继往开来.图书馆论坛,1999(2)
(14)丁春梅.从公文用纸看宋代官府对文书档案保护的重视.档案学通讯,2006(4)
(15)丁春梅.从公文用纸看宋代官府对文书档案保护的重视.档案学通讯,2006(4)
(16)蒋卫荣,王铭.论我国古代文献(文物)保护技术移植的选择性特征与目前档案事业史研究中的若干观点商榷.档案学通讯,2006(5)
(17)仇壮丽.中国档案保护史论.档案学通讯,2005(3)
(18)卢英,丁菱.大气污染与纸质文献的保护——试析有害气体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档案学通讯,1998(3)
(19)卢英,丁菱.大气污染与纸质文献的保护——试析有害气体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档案学通讯,1998(3)
(20)翟兴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档案保护.档案学通讯,1998(3)
(21)刘振民,梁朝玉.对九华山藏经楼佛经保护之谜研究.档案学研究,1997(2)
(22)武丽,景卫东.国家标准与电子文件——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存和保护.档案学研究,2002(4)
(23)金波.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结构与功能.档案学通讯,2003(2)
(24)赵淑梅.试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的重新架构.档案学研究,2004(4)
(25)赵淑梅.困惑与出路——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重新认识.档案学研究,2004(4)
(26)金波.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结构与功能.档案学通讯,2003(2)
(27)周耀林.论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体系结构.档案学研究,1999(2)
(28)赵淑梅.试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的重新架构.档案学研究,2004(4)
(29)赵淑梅.试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的重新架构.档案学研究,2004(4)
(30)赵淑梅.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初探.档案学通讯,2001(4)
(31)周耀林.论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体系结构.档案学研究,1999(2)
(32)景卫东,杨学锋.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保护技术综述.档案学研究,2005(1)
(33)肖永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泰王国档案馆的档案保护工作.档案学研究,1996(4)
(34)周耀林.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保护探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
(35)中村赖道著,李向罡译.关于史料保护问题.档案学研究,1997(1)
(36)周耀林,陶琴,唐文进.论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我国档案保护研究.档案学研究,2006(3)
(37)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6)
(38)黄萃.从法律角度探讨电子文件的保护.档案学通讯,2002(1)
(39)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档案学通讯,2005(4)
(40)唐跃进.光盘档案的宏观管理对策与微观保护措施.档案学通讯,2003(4)
(41)刘家真.我看档案保护的管理策略与技术方法.图书情报知识,2006(1)
(42)周耀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档案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档案学研究,2005(6)
(43)华林.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政策研究.档案学研究,2002(2)
(44)郑琪,郑琰.网络时代历史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图书与情报,2002(1)
(45)周耀林.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保护探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
(46)蔡丽娜,李凤莲.图纸档案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档案学通讯,2005(1)
(47)蔡丽娜,李凤莲.图纸档案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档案学通讯,2005(1)
(48)王玲玲.中文古地图的保护与修复.档案学研究,2005(4)
(49)王玲玲.中文古地图的保护与修复.档案学研究,2005(4)
(50)邢惠萍,李玉虎.明清古旧书画熟宣纸的修复与脱酸研究.档案学通讯,2005(5)
(51)张清志.论我国传统的文献保护技术.情报杂志,1998,17(3)
(52)王美英.古籍保护方法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0(4)
(53)何丽.论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2)
(54)张兆成.复印墨粉类字迹材料的保护.档案学研究,2003(3)
(55)彭远明.静电复印件纸页粘连褪变的量化研究.档案学通讯,2001(6)
(56)姜守信,郭莉珠,李明贤等.计算机打印字迹材料耐久性研究.档案学通讯,2001(3)
(57)李佳.国画档案颜料耐久性研究.档案学通讯,2003(6)
(58)张国民.照片档案的组成及保护.档案学通讯,1997(4)
(59)王建库,刘晓光.照片保护剂的研制.档案学通讯,2004(6)
(60)杨业蓁,周萌,陈菲等.影像材料去酸吸附剂的研究.档案学研究,2003(6)
(61)商平安,吴筑清,沈莹.磁性载体档案的特性与保护.档案学通讯,1997(2)
(62)陶琴,郭莉珠,金霞等.磁性载体材料信息耐久性研究.档案学研究,2004(5)
(63)张建华,郭莉珠.软磁盘档案的科学保护.档案学通讯,1999(6)
(64)张兆成.浅谈磁性载体档案的保护.档案学通讯,1997(4)
(65)周耀林.关于光盘的可读性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3(4)
(66)周耀林.存档光盘质量的比较研究.档案学研究,2003(6)
(67)郭莉珠,唐跃进,朱虹.CD-R光盘预期寿命探析.档案学通讯,2002(4)
(68)周耀林.标签颜色对光盘可读性的影响.图书情报工作,2003(8)
(69)周耀林,吴青丽.光盘寿命的量化研究.档案学研究,2002(5)
(70)唐跃进.CD-R光盘的耐久性与光盘档案保护.档案学通讯,2004(5)
(71)周耀林.馆藏CD-ROM长期可读的策略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4(7)
(72)于英香.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之比较.档案学通讯,2004(5)
(73)金波.电子档案文件的保护.档案学通讯,1998(5)
(74)金波.电子档案文件的保护.档案学通讯,1998(5)
(75)金波.电子档案文件的保护.档案学通讯,1998(5)
(76)麻新纯.电子文件保护系统论.档案学研究,2005(4)
(77)曹妮妮.若干新型数字图书保护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图书馆论坛,2004,24(1)
(78)华林.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保护技术.档案学研究,2006(2)
(79)罗茂斌.论电子文件的实体保护.档案学通讯,2000(4)
(80)金波.电子档案文件的保护.档案学通讯,1998(5)
(81)俞绍莉.浅谈音乐院校图书馆老唱片的收藏保护与利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
(82)张慧,李玉虎.明清绢本古旧字画的保护研究.档案学研究,2004(4)
(83)尹慧道.浅谈石刻档案及其综合保护技术.档案学通讯,2002(5)
(84)冯惠芬,荆秀昆,陶琴.全国档案害虫种类及分布调查.档案学通讯,2000(3)
(85)李焕荣,郭莉珠,张美芳等.霉菌对新型档案字迹的影响.档案学研究,2003(1)
(86)张美芳.档案害虫抗药性及其生化机制的研究.档案学通讯,2004(5)
(87)张美芳.档案图书杀虫剂持续时间的研究.档案学通讯,2005(2)
(88)张美芳.温湿度对杀虫效果和害虫抗性产生的影响.档案学通讯,2004(3)
(89)尹慧道,王成兴,操江山,张媛媛.物理法杀灭档案害虫与纸质档案耐久性关系研究.档案学研究,2006(1)
(90)罗茂斌.文献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档案学通讯,2004(5)
(91)徐雁,谭华军.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文献典籍的抢救和保护(上、下).图书馆,2003(2)
(92)郭莉珠.高分子材料与档案保护.档案学通讯,2005(6)
(93)张清志.纤维蛋白材料与档案保护.档案学通讯,1998(2)
(94)张欣旻,张斯英.介绍一种纸张保护研究技术——伽玛辐射加固.档案学研究,1996(4)
(95)宋玉军.馆藏古代帛书帛画的技术保护.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
(96)陶琴,荆秀昆.应对水淹纸质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对策.档案学研究,2006(1)
(97)陶琴,荆秀昆.应对水淹纸质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对策.档案学研究,2006(1)
(98)寻霖,章曼纯.图书馆古旧文献的管理与保护.图书馆,2003(6)
(99)吴晓红,郭莉珠.数字档案灾害初探.档案学通讯,2005(3)
(100)夏春田.提高新版古籍利用率促进古籍文献的保护.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6)
(101)陈书好,张鲁生.高科技博物馆、档案馆建设与文物档案保护.档案学研究,2006(3)
(102)王艳明.派拉纶成膜技术在档案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档案学研究,1997(4)
(103)倪景春,吴增祥.珍贵气象科技档案保护策略浅论.档案学研究,1998(3)
(104)倪景春,吴增祥.珍贵气象科技档案保护策略浅论.档案学研究,1998(3)
(105)刘家真.电子时代档案保护的新领域.档案学通讯,1998(4)
(106)冯乐耘,郭莉珠.档案保护技术学术研究十年回顾.档案学通讯,1996(4)
(107)郭莉珠.影像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档案学通讯,2004(1)
(108)周耀林.对1949~2000年的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档案学研究,2002(4)
(109)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110)郭莉珠.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基本对策.档案学通讯,2006(3)
(111)李景仁,周崇润.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保护工作概述.图书馆,2005(2)
(112)周耀林.论现代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基点.档案学研究,2004(5)
(113)Neal Putt.Introduction to the European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y Project.http://www.pc-strat.com/frameset.html(访问日期:2005/10/13)
(114)Dagmarefcíková,Petratefcová,Czech Republic-European Preventive ConservationStrategy(PCStrat),http://www.pc-strat.com/proposals/ czechproposal.rtf(访问日期:2004/10/25)
(115)Heritage Collections Committee of the Cultural Ministers Council,National Conservation and Preservation Policy for 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http:// www.nla.gov.au/preserve/cult.html(访问日期:2004/05/11)
(116)Dianne von der Reyden.Preven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Paper-Based Collections.http://www.si.edu/scmre/relact//argentina.htm(访问日期:2004/08/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