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分析现状及进展述评

信息分析现状及进展述评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首先对信息分析的研究和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信息分析方法和技术、信息分析领域和内容展开述评,最后对信息分析进行了展望。信息分析作为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日本,信息分析一般被称做“情报调查”或“情报分析”。

信息分析现状及进展述评[1]

查先进 严 密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摘 要】信息分析是一项内容广泛的信息深加工活动。本文首先对信息分析的研究和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信息分析方法和技术、信息分析领域和内容展开述评,最后对信息分析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信息分析 现状 进展 述评

Reviewof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Zha Xianjin Yan Mi

(Center for Studi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Wuhan Universiy,P.R.China,430072)

【Abstract】Information analysis is a wide activity of deep information processing.This essay firstly analyz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 analysis.Then,it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fields and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analysis.Finally,itresearches into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Keywords】information analysis status quo development review

1 引 言

信息分析是以对已知信息的内容进行整序和科学抽象为主要特征的一项信息深加工活动,目的是为了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分析作为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初创时期的以编译报导和文献综述,到注重国内外科技现状和发展对比分析的狭义情报研究,再到满足多领域用户的全方位决策需求,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分析,直至今日为国家政府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信息分析不断地得以深化和发展。目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论是宏观、微观决策活动,还是研究与开发、市场开拓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分析以及建立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对未知或未来信息的科学预测。可以这么认为,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开展信息分析活动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乃至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1 信息分析的概念和特点

1.1.1 信息分析的概念

在情报学发展的起步阶段,受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关于情报工作不创造知识观点的影响,我国情报界普遍认为,科技情报工作是在不断强化科学技术知识传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科学事业,其本身并不创造知识,而是体现在其他创造性活动之中。在这样的前提下,信息分析通常被简单地理解为科技文献的“综合分析”型活动。不少学者感叹信息分析“这一情报工作中最具有智慧性、挑战性的工作,便不得不沦落为‘剪刀加浆糊’的代名词,成为了生产‘综述、述评、研究报告’等学术信息的代名词。[1]

事实上,信息分析“是一项内容广泛的信息深加工活动”。信息分析旨在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这些信息是客观上已经产生和存在的,这些规律也是客观事物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规律[2]

在我国,信息分析又称做情报研究,有时也称做情报分析、情报分析研究或情报调研。富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情报研究是针对用户需要或接受用户委托,制定研究课题,然后通过文献调查和实情调查,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研究其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经过归纳整理、去伪辨新、演绎推理、审议评价,使科技知识得以系统化、综合化、科学化、适用化,以揭示事物或过程的状态和发展(诸如背景、现状、动态、趋势、对策等)[3]

情报研究就是针对某个课题,从大量文献资料和其他各种有关情报中,经过分析、综合、研究,系统地提出有情况、有对比、有分析、有观点、有预测的情报研究成果,以提供给用户参考使用[4]

情报研究是根据特定需要,对情报信息进行定向选择和科学抽象的研究活动,是情报工作和科技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类科学劳动的集合。所谓定向选择,就是根据特定需要进行的情报搜集和信息整序工作;所谓的科学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和联系的思维过程[5]

对于科技情报系统的情报研究工作,现阶段仍然主要是立足于有针对性地对科技文献中的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判断、浓缩、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综述或述评形式的研究报告[6]

情报研究是根据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软科学研究方法论为主要手段;以社会信息的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等系列化加工为基本过程,以形成新的、增值的情报产品,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社会化的智能活动[7]

信息分析是一种环境分析和扫描工作,对那些能为某个组织(国家、机构或企业等)提供发展机会或产生威胁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8]

在日本,信息分析一般被称做“情报调查”或“情报分析”。其中,情报调查主要是面向专门领域进行信息搜集、管理、分析、评价和提供,如科学技术领域的代理检索、技术动向调查等;情报分析主要是指信息的搜集、选择、存储、检索、评价、分析、综合、提供等。在美国,从事信息分析工作的机构通常称为“信息分析中心”,是指以最可靠、及时、有效的方式为同行和管理人员编撰、归纳、整理、重组、显示适合的信息或数据,或者为了搜集、选择、存储、检索、评价、分析、综合一个明确规定的专门领域,或与特定任务相适应的大量信息而特别建立的正式组织机构[9]。除了日本和美国以外,在世界各国名目繁多的信息活动中,还存在着与信息分析的性质、对象范围和内容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提法,如前苏联的信息分析与综合、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的信息浓缩(information consolidation)、欧美国家工商企业中广泛存在的工商情报(business intelligence)以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技术跟踪(technology tracking/scanning/scouting/watching/monitoring)、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信息经纪(information brokerage)等[10]

上述观点清晰地勾画出了信息分析的基本内容框架。信息分析尽管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但实质含义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具体来说,信息分析是指:信息分析人员为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根据拟解决的特定课题的需要,广泛系统地搜集与之相关的文献、数据、实物等,进行定向的筛选、整序,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对其内容进行去伪存真的鉴定、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的推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以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信息,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了解其历史、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经过这样的分析鉴别、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的研究加工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和工作深度,提出有依据、有分析、有评价、有预测性意见的分析研究结果或报告,最后提交用户,为生产、建设、科研管理决策服务的全过程。

1.1.2 信息分析的特点

信息分析属于软科学研究的范畴。软科学研究以涉及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战略、政策、规划、方法、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决策科学化为目的,以系统分析为主要方法,同时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其成果大多以方案、规划、对策等形式呈现[11]。信息分析过程的始末,都贯穿着软科学研究的上述特点,同时还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特色。如文献[12]结合信息分析的预测性趋向,将信息分析的特点概括为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近似性和局限性;文献[13]认为信息分析具有研究课题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成果的智能性与创造性、研究工作的预测性与近似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特殊性、研究过程的社会性等特点;文献[14]则用综合性、政策性、时效性、增值性、市场性、针对性、客观性、先导性和广泛性来揭示信息分析的特点。

1.2 信息分析的任务和目标

1991年,原国家科委以“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的形式正式公布了《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其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信息分析的性质和任务。“蓝皮书”中指出:“情报研究是整个情报活动中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一种科学研究工作,属思想库的范畴。”“情报研究是对情报的深度加工,属于思想库范畴。”“加强情报研究,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可靠依据,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是这一工作的基本方针。”[15]可见,信息分析既属于研究性的信息工作,又属于信息性的研究工作,它是信息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结合。

文献[16]在抽象的意义上把信息分析的任务和目标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混沌的信息中萃取有用的信息,从表层信息中发现相关的隐蔽信息,从过去和现在的信息中推演出未来的信息,从部分信息中推知总体的信息,揭示相关信息的结构和变化规律。

综合上述理解,我们认为: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加工处理和情报提炼活动,其基本任务和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织构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为管理、决策等活动服务。

2 信息分析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信息分析强调对大量的原生信息进行搜集和整序,以消除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使信息增值,为不同层次的科研、管理、决策人员提供战略支持。其基本组织形式有信息分析中心、咨询服务公司、情报研究所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早期西方的科技情报事业是以文献工作为基础的。1945年,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主任V.Bush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AsWe May Think”,生动地描述了信息技术将在信息搜集、存贮、发现和检索等方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V.Bush被称为西方情报学之父,其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情报学的奠基之作[17]。信息分析活动在二战后得到重视与发展。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人类知识信息开始呈爆炸性趋势增长,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交流跨越时空界限,伴随而来的遍及世界各个领域的竞争空前激烈,信息成为国家、组织、企业、个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信息分析活动也因此为世人所瞩目,各类软科学研究机构与信息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分析工作加强了对网络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广定量信息分析方法;完善数据库,积累支持定量分析研究的数据素材和研究方法模型;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机器翻译的准确率;掌握网上搜集资料的方法和存储多媒体、多格式信息的技术,统一自动标引系统;增强网上知识和信息资源的组织能力[18]。信息分析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表现得格外活跃,成为了各个领域进行正确决策而要抓的工作重点。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全球性的信息革命,信息分析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

2.1 美国的信息分析

美国的信息分析不是发端于情报机构,而是肇始于软科学研究机构[19]。在美国,信息分析工作分工相当精细。概括地讲,主要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信息分析中心,主要任务是由专家就某一问题及时写出评价性的、分析性的综述。第二类是思想库,主要是为统治集团在各个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出谋划策,并为美国政府培训、储备和输送人才。思想库是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20]。著名的代表性机构包括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21]、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等。美国思想库的信息分析活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原因是它有良好的信息环境、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靠近决策层。第三类是咨询机构。咨询机构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专用数据库、可行性报告、工程分析与技术支持等。一些私营公司如Forst&Sullivan等均是靠有效的市场调研及信息服务而赢利的著名企业[22]。第四类是联邦信息机构,隶属于国务院。第五类是企业信息机构,即公司或企业的信息分析中心。

一般把美国的信息分析粗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侧重于政治情报研究;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侧重于以企业运作为核心的竞争情报研究。在全球各国为加强自身竞争能力,强化获取和分析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商贸信息的手段和能力的背景下,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诞生了。

美国的信息分析主要侧重于开展以下几项工作[23]:编写评价性、分析性的综述;编写动态信息;搜集其他国家潜在能力和意图的信息,并鉴别哪些国家是友好的,哪些国家是敌对的,将作出分析评价后的材料提供给政策制定者;了解情况、分析形势、出谋划策、提供对策、充当政府机构和重要财团的幕后决策机构和咨询机构;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科技咨询、医疗技术咨询、工程咨询等各种类型的咨询服务。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构,它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素有“隐形政府”之称。中央情报局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卫星、全世界的各种媒体、驻外的外交人员和武官,以及为其秘密工作的人员。每天成千上万条信息汇聚到华盛顿,然后由情报人员进行过滤、分析,再将有关分析结果分送给决策者和军事部门。这些情报信息对决策者产生着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其途径包括如下几种[24]:一是关于全球日常事件的简报,每天一次或数次送到高级官员手中。在危机时期,这种不间断的简报将几小时更新一次;二是中央情报局提交的政策文件。大多数有关国家安全事务的部一级和次内阁一级会议的开始,都是由中央情报局局长进行最新情况介绍;三是国家情报评估,它在决策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评估包括对事实的陈述和对事态进一步发展的估计,这类评估报告通常是由情报分析专家撰写的;四是决策者会收到单个情报机构准备的针对特定情况的评估报告。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美国的信息分析尤其注重创新性研究和开放式研究,信息分析向贴近高层决策、与战略研究相结合方向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发展趋势。在目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国际环境下,军事政治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国际冲突多发生在经济科技领域,所以美国开始重视分析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公开性信息。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盖茨认为“中央情报局应把帮助政府确定经济方针,注意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及经济领域的反情报战,作为自己信息工作的重点”。信息分析密切结合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运用现代化信息分析手段,采用“小核心、大范围”的研究模式,体现了创新性。美国著名的信息分析机构,如兰德公司、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等,组织课题均采用“小核心、大范围”研究模式,专职研究人员与兼职研究人员相结合,建设专用信息分析数据库和数据采掘系统,支持信息分析的开展。国外信息分析机构都有可以利用的数据库,包括自建的专业数据库,兰德的数据库中有800种不同版本的数据汇编[25]。美国的信息分析,还注重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强调信息分析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新思想,强调研究成果的创见性和独立性。美国把克服机构重叠、工作重复、互不通气等作为工作改革的重点,加强信息分析统一协调。一些民间的信息分析机构吸纳了来自政府和军方的人士,加强了信息分析人员的往来交流及合作研究,还进行了大量的情报研究探讨和思想交流[26]

2.2 日本的信息分析

在日本,“情报”一词具有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的双重含义。日本的信息分析是作为经济扩张的一种手段产生的。日本信息分析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为决策服务的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进行技术、行业信息分析的情报调查机构及企业情报调查机构。在日本最先开展信息分析的是一类统称为思想库的机构。日本思想库的产生先于情报机构,日本最大的属于国家级的情报机构当推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ICST)。日本成立较早的另一个思想库是日本贸易振兴会[27],这是一个商业性协会,由此可说明日本的信息分析最先发端于经济领域,非常重视技术经济情报的搜集和分析。在日本,官方思想库主要为政府决策服务,民间思想库大多由民间企业设立,是一种股份制的盈利机构。日本信息分析主要开展科技政策研究、技术动向分析、国际技术跟踪和全球性经济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它是紧密围绕技术、经济、金融展开的,其重点是尽快获得高新技术方面的情报。为此日本信息分析的主要活动有:设立海外办事处,聘请外籍情报员,就地搜集情报;出资捐助国外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获得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资料;直接在海外设立研究所,搜集情报、学习技术、开发产品。

日本信息分析的重点领域是技术经济情报研究,目前80%的情报力量放在工业上,它的经济技术情报工作享誉全球。工作立足于在微观层次上,强调以企业用户为核心,围绕企业经营及竞争活动的技术、产品、市场、对手等关键要素集中开展技术、对手的定向跟踪及动向分析及相应的管理、金融方面的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28]。日本对企业信息分析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数据库的建立上。日本对开发研究投入的经费最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政府把科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为企业竞争服务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上。日本重视企业信息分析的另一个迹象是重视商业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充实的商业数据库、发达的情报网络、精干的信息人员和优越的信息环境,这是日本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29]

日本信息分析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了解并长期跟踪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1993年2月日本成立了SCIP Japan,目前在名古屋、大阪等城市都成立了分会,该机构积极开展面向国外大公司的竞争情报调查和诊断研究,以竞争对手情报调查为特征的活动相当频繁,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体系[30]。竞争情报对于日本来说,是获利最早也是最多的国家。正如美国情报专家苏尔克所说:“如果看看日本历史就可以发现,竞争情报长期以来就被作为日本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日本每年要花数百万美元搜集技术情报并进行研究和传递。由于日本在高技术的许多领域已走在最前列,现在更注意市场信息分析与企业运行环境的全面分析[31]。目前,日本还广泛地采用自动化信息分析系统,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日本的情报调查机构发展之全面,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32]。首先,早在1958年就成立了以调查、搜集和提供国外经济、贸易、产业和商品为主要任务的日本贸易振兴会,作为国际经济和技术的监听站;1974年,成立了半官方的被称为日本思想库总管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以协调民间思想库的研究活动;1988年,日本又建立了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专门从事科技政策研究,是国家科技政策的官方思想库,克服了过去日本科技政策研究和决策体系分散的弊端;1995年,日本防卫厅作出建立人数在千人以上的情报本部的决定,以便实现本由陆海空三自卫队等各自进行的军事形势和战略情报调查分析业务的一体化,负责情报和战略研究。

举国上下的信息意识、高度协调、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和很强的信息分析力量是日本振兴的重要原因和“诀窍”。日本也是将信息分析连续载入国家科学技术白皮书和将海外技术动向调查载入通产省产业技术政策的大国之一。而日本企业和综合商社的情报调查和分析活动更是闻名于世。欧美国家曾经多次召开“日本科学技术商业情报国际会议”,以日本为范例,改进自己的信息分析能力[33]

日本有人把信息分析力作为国力指数的十大要素之一,说明信息分析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2.3 前苏联的信息分析

科学交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哈依洛夫认为“兰德公司等类型的思想库不属于信息分析中心的范畴”。前苏联的信息分析工作强调为科学家和专业提供保障,而极少涉及经济、决策领域,工作焦点集中在对“所有发表的科学情报进行筛选,从中选出在可靠性、准确性及完备性方面符合规定要求的那些情报来”(米哈依洛夫语),以服务于科技人员[34]。信息分析最主要的产品是综述,具体划分为目录性、文摘性、分析性三种类型,其论述内容分为原始文献中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各类政治、技术、工艺、管理方面的数据及资料汇集,研究问题的发展现状及综合分析,结合课题对情报进行论证、对策建议方面的研究。

2.4 我国的信息分析

自1956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以来,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情报科学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分析作为情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影响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的信息分析工作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类似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文献[35,36]指出,我国的信息分析主要是模仿学习前苏联的信息分析与综合、日本的情报调查、美国的信息分析、联合国推荐的信息浓缩、欧美地区的工商情报,以及其他国家的数据分析、技术跟踪、信息经纪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分析、综合和加工的方法,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实践,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分析工作。基于我国大陆和台湾省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信息分析也各有特色。

2.4.1 我国大陆地区的信息分析

在大陆地区,信息分析研究体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走的是文献工作和研究工作相结合的道路,主要是作用于科技信息领域,以科技文献的分析加工为对象,侧重于编译报导和文献综述。60年代后,信息分析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发生变化,进入了专业研究阶段,注重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对比分析,强化了研究的成分,不过服务外延仍有局限。但它一直以来都是科技信息机构的龙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被誉为“耳目”、“尖兵”、“参谋”。70年代以来,信息分析的工作目标、范畴、内容、对象和方法有了明显的发展和变化,已经突破了原来比较狭窄的工作模式,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到70年代末,为管理现代化和发展经济服务的其他一些信息分析领域活跃起来。目前,在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进程中,信息分析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需求,其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大陆地区的信息分析机构逐年发展,特别是前不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的成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分析对国家决策和经济建设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分析不再囿于科技信息界,而是走向了各行各业。在不同的场合,信息分析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或叫法,在经济界被称为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市场分析等,在科技信息界被称为情报研究、情报分析、情报调研等[37,38,39]

在大陆地区,信息分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决策研究、咨询服务、编译报导等。大陆地区的信息分析主要是受政府机构委托,为国家政府部门的决策研究服务。现在企业也开始利用信息分析为自身决策服务了。信息分析人员已从以往的情报调研走向以课题形式进行的软科学研究,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分析咨询。分析研究手段方法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调查、逻辑分析和综合评述,而是开始引入定量的分析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被引入进来。

从发展趋势看,大陆地区的信息分析以前主要以大量引进、试用国外的信息理论和方法为主,现在已经进行到以消化、吸收、改进和系统地总结信息分析在我国实践的经验,深入结合我国国情为重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时期。信息分析面临着创新的任务,信息分析活动将更加普及化和社会化。

在研究内容方面,科技信息分析、技术经济信息分析、市场信息分析、管理信息分析将因受到高度重视而有较大的发展。科技信息分析和经济信息分析仍是信息分析的主流,但新的领域,如政治信息分析、社会问题信息分析、文化教育信息分析等,将不断被开拓。在研究方法方面,提倡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从实践活动中总结理论,再进一步用于指导实践[40]

在机构职能的转变方面,195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成立,标志着大陆地区的科技信息正式创业,它主要从事信息的分析、浓缩和综合工作,着重对文献内涵进行加工,而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改为战略研究中心[41],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设立战略情报分析研究共享平台[42],则标志着大陆地区的信息分析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如何面向国家重大决策服务。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下设科技动态跟踪、知识管理、战略基础研究和战略应用研究四个专业研究室,侧重于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发展战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战略情报分析研究共享平台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化的信息环境,侧重于协助信息分析人员将来源于各类数据源的海量信息转换为有用的知识,支持战略信息分析过程中的数据析取、数据组织、数据挖掘和知识表现。

总的来说,大陆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信息分析体系,使其成为国家决策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托力量。虽然大陆地区十分重视信息分析自身的基本建设,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政府宏观调控乏力,国家投入不足;信息源陈旧,时效性不强;使用不便,检索困难;占用太大的空间,保存困难;不能共用共享、效率低下;收藏范围有限,专业化不强;研究手段相对落后,方法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等等[43]

总的来看,大陆地区的信息分析工作主要经历着以下几个方面根本性的变化:在服务目的上,从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转向直接参与科学决策、研究与开发、市场开拓活动,成为现代科学决策、研究与开发、市场开拓活动的首要环节;在服务的内容范围上,从单纯的科技领域的信息服务转向科技、经济、社会等广泛领域的信息服务,从以传播国外科技信息为主转向国内与国外信息分析相结合,特别是注重国内外信息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在服务方式上,从全盘无偿服务转向以无偿服务为基础、以有偿服务为主流的服务新方式;在研究方法上,从单纯的定性研究转向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从传统的单层次、单目标的单因素研究转向多层次、多目标的多因素及其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44]

2.4.2 我国台湾省的信息分析

在我国台湾省,信息分析被称为资讯分析。它在军事上的应用极为广泛和深入。台湾军方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最让人关注的情报单位就是“国防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台湾“军情局”的前身是蒋介石独裁统治时期“赫赫有名”的“军统局”。1946年,“军统局”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后又改名“国防部第二厅”。1954年台湾当局对情报部门进行调整时,又将其名称改为“国防部情报局”。到了20世纪60年代,“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勤室”合并为现在的“军事情报局”,由“参谋总长”直接指挥,其所搜集的情报主要供台“国防部”及“参谋部”用做决策参考。“军情局”下设七个处、一个“情报研究中心”和一个“秘密交通中心”,其活动主要是搜集大陆政治、军事情报,情况需要时还可以策划破坏、暗杀,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袭击、骚扰、心战等活动。除此之外,台湾“军情局”的主要任务还包括:适时在大陆建立和发展“敌后武力”,对大陆军队进行“策反”和军事“攻心”,配合台军的战略性行动等。近年来,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增多,台湾“军情局”亦不失时机地制定计划,选派人员赴大陆,以参观、旅游、探亲以及投资开工厂等名义,搜集大陆情报、物色工作物件,发展间谍网络。

与此同时,我国台湾省的经济情报分析活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资讯科技与通讯网络的革新,资讯的获取与分析已经成为影响台湾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获得和把握住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资讯分析是不可忽视的。

2.5 其他国家的信息分析

由于信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各国的信息分析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又各有千秋。

在英国的信息分析领域,率先发展起来的是咨询业。英国信息分析工作主要由咨询公司、软科学研究机构和情报分析中心等三类机构承担。英国咨询业按工作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工程咨询、产品技术咨询、经营管理咨询、政策咨询和信息咨询。在英国从事信息咨询业的人大多数是具有实际经验的信息专家和图书馆员,他们熟悉信息资源,掌握信息存储和检索技术,对系统设计和信息技术有所了解,懂得如何利用联机数据库。另一类开展信息分析研究的单位是软科学研究机构,依机构的归属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种:一种是隶属于某级政府部门的被称为“政府智囊团”的软科学机构,它们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辅助机构,为政府解决重大问题提供各种可行方案并进行最优化论证;一种是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分化出来的软科学研究机构;还有一种是相对独立、不依赖于任何政府和团体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在英国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和英国政策研究所。与其他国家的信息分析工作相比,英国信息分析具有分工细密、内容专深和军事类成果比重较大两个显著特点。英国信息分析成果内容专深、质量上乘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经费比较充足,在业务活动的开展中基本上无后顾之忧;其次,重视教育,人力资源丰富,研究队伍精干;第三,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英国的信息分析正是植根于如此优越的经费、人才和信息环境中[45]

法国十分重视加强信息分析的统一协调。通过成立“军事情报中心”把军事情报机构的职权集中起来,以提高信息分析的工作效率。1996年,法国成立了直接由内阁总理掌管的国家安全与竞争情报秘书处,协调国家的竞争情报工作和竞争情报业的发展[46]

德国已经认识到,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开放,通过报刊、书籍、文献、资料、网络等公开渠道获得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是最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式。德国新闻情报局直接受政府总理的领导,它除接收26家通讯社、73家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外,每天还从150余种国内外杂志以及其他各种媒体摘录近万条信息加以浓缩、综合,汇成《每日新闻简报》呈送总理、内阁部长和议会议员[47]

3 信息分析方法和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分析方法的灵活选择和应用是发展信息分析的核心。信息分析要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深入研究发展下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方法的发展。对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是决定信息分析水平和效率以及信息分析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48]同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分析所应用的技术和手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1 信息分析方法论

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信息分析方法是指信息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技巧的总和。方法的不断积累和创造逐渐形成方法的体系,对方法的产生、演变及其性质、结构和特点等诸方面的研究构成了方法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方法是分层次的,一般可以粗线条地依次分为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上层方法对下层方法起指导作用;下层方法更专门,操作性更强。

信息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学、科学学、系统工程等诸多学科相互联系和交叉。信息分析是在吸收、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可见信息分析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方法的来源上,信息分析方法主要来源于[49]:逻辑学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图书情报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统计学的方法、未来学(预测学)的方法。今天,信息分析正在进入计算机辅助的新阶段,对于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Computer Aided Information Analysis,CAIA)而言,软件技术及有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会使信息分析方法产生重大的变化。

信息分析方法体系庞大,文献[50]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信息分析方法总体框架。这是从信息分析最普遍、最基本的功能角度出发提出的,由相关分析、预测和评估三大类技术,以及定量、定性和拟定量三大类方法交叉形成。

信息分析方法总体框架的建构,是信息分析发展的需要,是信息分析方法深化的必然。信息分析在综合其他学科方法的同时,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结构。

文献[51]提出了一种将哲学方法(辩证方法、唯物主义方法)与一般方法(德尔菲法、趋势外推法、灵感思维法、形象思维法、综合法、推理法、分析法、对比法)、中介方法(数学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系统方法)、特殊方法(情景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法)相并列的体系结构。

img22

图1 信息分析方法总体框架

文献[52]则专门对信息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体系构建,将其划分为因果关系类、趋势外推类、变量变化类、定性—定量转化类、定量—定性转化类五种(表1)。

表1 由定性和定量方法组成的信息分析方法体系

img23

以上介绍的各种方法虽然角度不同,但深入到具体方法上,就基本达到一致。信息分析方法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而成的,且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相一致,并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而不断得以丰富和充实,信息分析方法体系总是处在一个不断进步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3.2 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分析方法的演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定量方法在信息分析中加以利用成为可能,信息分析方法开始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向转变。21世纪,信息分析更注重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信息分析研究机构都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先锋。

(1)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CAIA)[5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信息活动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作为一种崭新的方法和手段,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在信息分析领域兴起,显著地改变了信息分析的方式和效率,提升了信息分析的职业水平。它代表了信息分析发展的重点和未来方向。

CAIA的实现及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机助数据处理阶段、系统支持阶段和人工智能阶段。

①机助数据处理阶段。

该阶段主要采用通用软件开展信息分析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信息分析中的数据统计、计算、图形表达、结果输出等多种数据加工处理工作。通用软件一般都具有较完备的统计分析功能,可支持信息分析中常用定量方法的数据处理、计算和结果表达,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多维比例分析、相关分析、曲线程序分析等。相关软件国外比较流行的有SPSS、SAS、BMDP、STATLSTICA、SYSTAT等,国内开发的有NOSA、SASA、RDAS等。

②系统支持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建立信息分析的专用数据库系统,从工作环境和工作基础上对信息分析提供支持,实现信息分析工作更高程度和更大范围的自动处理。专家系统(ES)和决策支持系统(DDS)是信息分析系统支持阶段的代表性成果。

信息分析专用数据库系统的实现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a.采用通用性强的基础性数据库。b.根据信息分析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目标,研制专用数据库,如SCI数据库等。c.利用套录技术建立支持信息分析的数据库。如美国ISI开发的SCI-MATE、Dialog公司的DIALOG-LINK、ESA-IRS的MIKRLTEL等均是用于套录的专门软件。d.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立特定课题的Web数据库或虚拟数据库,也成为信息分析专用数据库系统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

③智能开发阶段。

CAIA的系统支持阶段虽然可以整体上支持信息分析,但只能解决规范性的问题。CAIA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要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发展,CAIA将步入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智能开发阶段。

目前,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挖掘(data mining)、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知识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可帮助信息分析人员识别隐藏于各信息单位之间的知识关联,从而支持复杂的信息分析和高层次的决策,最终使信息分析实现由信息处理向知识处理的转变。

(2)基于数据仓库的信息分析方法[54]

数据仓库为信息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面对基于数据仓库的信息分析环境,信息分析方法必须有创新与提高,才能更好地利用数据仓库,提高信息分析的效果。

基于数据仓库的信息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验证型分析工具和发掘型分析工具。

①验证型分析工具是由信息分析人员首先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利用各种工具通过反复的、递归的检索查询以验证或否定自己的假设的一种分析方法。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联机分析处理工具。

联机分析处理工具实现了在全局数据的基础上,实时、动态地按照分析人员意愿展开信息分析的功能。相对于传统信息分析方法,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能够访问存储在任何一种流行数据库中的数据;允许用户详细规定从数据仓库中选择何种数据元素用于分析;允许信息分析人员通过友好的交互界面浏览数据仓库中存储的数据,并自由选择,再根据数据以各种标准形式创建图表。

②发掘型分析工具主要负责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数据模式,预测趋势和行为。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隐藏的预测性信息的新技术,是一种展望和预测型的工具,它能挖掘数据间潜在的模式,发现信息分析人员可能忽略的信息,并为企业作出前瞻的、基于知识的决策。这是一种完全针对数据仓库而设计的一套信息分析方法,它成功地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实现了自动化分析,高效率地解决需要复杂算法才能实现的问题,它的效果就体现在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能力。

总之,验证型分析工具(联机分析处理)和发掘型分析工具(数据挖掘)是数据仓库环境下新的信息分析方法。它们与传统信息分析方法相比,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信息分析的需要。

(3)基于知识挖掘和知识管理的信息分析方法[55]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分析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需求,把信息分析的网络环境和技术手段提高到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更要结合先进的知识管理思想来设计信息分析知识管理系统并贯彻新的信息分析模式。在信息分析过程中,知识管理就是要对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以提高研究水平和工作效率。这类分析方法的重点在于组建通信网络,加强交流。基于知识管理,建立信息分析工作平台,信息分析工作的E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分析的工作方法和特点,实现信息分析整体创新,为参与竞争赢得先机。

目前的信息分析对深加工的研究和分析性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入,不仅要求信息分析成果具有综述性,还要有研究性和预测性。这就要求信息分析要在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挖掘。这涉及到从源数据中发掘新信息模式和算法,这种技术被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在信息分析中提供知识挖掘功能,将更好地支持知识管理目的在信息分析过程中的实现。知识管理与知识挖掘能有效推动信息分析方法的发展。

(4)其他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系统建模和仿真成为可能。文献[56]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引入到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分析领域,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对模型变量的动态模拟来判断系统的变动趋势。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基于先进的建模仿真理论、可视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进行信息分析手段的现代化建设,首次创建了适合信息分析的分布式、跨平台、可交互、可视化的局域网虚拟视景仿真系统,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分析的环境和平台,提高了分析的科学程度,并将抽象的结果以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是信息分析技术方法的一个新突破。另外,模糊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新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信息分析的领域和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分析不再局限于科学技术这个小圈子,而是与相关学科领域紧密结合起来,旨在为政府、企业,乃至用户个人作出正确决策服务。信息分析的领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延伸,内容也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结合目前信息分析的研究内容来看,信息分析的主流仍然是科技信息分析和经济信息分析,而市场信息分析、管理信息分析、专利信息分析也会因受到重视而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同时政治信息分析、社会问题信息分析、文化教育信息分析等新的领域,将被不断开拓。

这种研究状况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回顾历史,我国的信息分析工作起源于科技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从事科技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拥有了科技信息分析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经验优势及用户市场优势。因此,一直以来信息分析机构都致力于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使得科技信息分析始终处于信息分析的成熟领域。立足现在,由于大力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得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实体都面临着极其不确定的环境因素。为了消除这种不确定性,迫切需要信息分析来进行相关的辅助决策研究。因此,经济信息分析活跃起来,成为了目前信息分析活动的又一主流。另外,随着社会体系、法律体制等的逐步完善,对管理信息、市场信息、专利信息、政治专题信息以及文化教育信息的关注也日益增多,信息分析作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

4.1 科学技术信息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涉及面广泛,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而反映科学技术活动的发展变化情况的科学技术信息分析的内容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复杂的。在科学技术活动领域,大到国家宏观战略规划的制定,小到企业技术引进与开发,均离不开信息分析所产生的高附加值信息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科学技术课题,其本身及所属的领域和密切相关的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常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据此,我们可以按科学技术课题本身、课题所属领域和课题相关领域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课题本身的发展状况,主要是指某一科学技术课题本身的意义、内容范围、目的、发展历史、当前水平及动向、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应用领域等。课题所属领域的发展状况,是指某一科学技术课题所属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历史演化、当前所取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应用领域等。课题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是指与某一科学技术课题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历史演化、当前所取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应用领域以及与该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21世纪早期,韩国政府通过多方面战略研究与开发(R&D)因素的分析发布了一项政策,建议韩国公共研究机构应当将其资源聚集在战略研究领域,认为这将直接提升韩国的国家竞争力。文献[57]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韩国纳米技术领域中的R&D计划进行了分析。正如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正在大规模地投资纳米技术,韩国政府在2001年7月推出了“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并正在推动其R&D项目。根据这个计划,仅对能保证世界竞争力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高潜能R&D进行选择和投资。

在韩国有三个纳米技术分类表。第一个是由科学技术部、产业和资源部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于2001年7月联合推荐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第二个是由科学和技术部以及韩国科学和技术评估和计划机构于2001年12月共同推出的,目的在于将110种技术精简到56种高优先级的技术。最后一个是国家技术指南中的纳米技术分类。该研究选择了第二个列表中的56种技术作为测试样本。这56种高优先级的纳米技术根据“战略重要性、技术发展水平、技术发展可行性、多功能性、经济效果、技术和社会效果”标准加以选择。这些标准具有不同的权重,依次为30、15、20、5、20、10,其中“战略重要性”被分配最高的权重。基于来自180个专家的调查数据,这56种纳米技术在分析之后被分成三大组。层次聚类谱系图描述了每个技术之间的距离和相关性,并发现了韩国纳米技术领域的三个主要类,它们是纳米材料、纳米设备、纳米生物。这三个类将成为韩国纳米技术的核心技术簇。通过仔细观察每个簇的结构和内容,研究者可以获取有关特定纳米技术之间相似和不同的重要信息。政策制定者也可利用这些信息来选择和管理纳米技术领域中的R&D。

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主要决定于内部因素外,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部条件因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可以起到加速或延缓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作用。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外部条件的信息分析,可以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变被动为主动,推动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的顺利完成。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外部条件因素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其中,自然条件包括自然状况、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等;社会条件包括经济状况、社会状况、政治状况等。

4.2 技术经济信息分析

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是一项对技术信息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技术经济活动出谋划策。它一方面可以加速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技术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克服技术发展的盲目性,把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从宏观上看,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全局性的、长远性的、战略性的问题,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或战略、国家技术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全国生产力的总体布局、国家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调整、行业性生产建设的投资、重大技术项目的发展等。它一般要考虑国家、地区、行业和部门发展的远期效果和发展方向,目的是促进全民族的技术创新,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由于宏观技术经济信息分析的研究范围广、涉及因素多,故综合性特别强,一般由国家或国家委派的有关部门进行。它要汇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的研究,费时长,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也很大,产生的成果通常影响深远。

从微观上看,微观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涉及一个(或几个)部门或企业的一些局部性的、短期性的、具体的技术问题,如企业的技术引进、新技术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和改造以及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它一般主要考虑一个(或几个)部门或企业系统内部近期的经济效益,目的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进行微观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时可以不顾及系统以外的影响。实际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部门或企业系统内外的信息联系是很紧密的,它们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具体实践时应注意两者兼顾。与宏观技术经济信息分析相比,微观技术经济信息分析研究的范围要小,对象比较具体,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少,故综合性弱一些,但针对性却很强。它一般由有关部门或企业系统进行,费时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也比较少,产生的成果主要为部门或企业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

无形资产是指可以确认的非货币的资产,它们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不能用于产品的生产或供应,或租给他人,或用于管理。无形资产是企业控制的一种资源,具有以下特征:无形;是经济交易的结果;在未来能够创造收入;比财政年具有更长的周期;阻挠了与市场价值的比较。国际上有关无形资产的处理正在受到重视。虽然传统的无形资产如R&D、商誉等已受到企业的注目,但其他影响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团队、营销等却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关注,而这些资源为企业创造了重要和关键的价值。文献[58]通过问卷调查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西班牙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处理和态度。该研究对西班牙证券和交易委员会中列出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有39个企业返回了有效问卷(返回率为15.2%),下面是针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结论。

在企业如何解释无形资产方面,得到四类答案:38.5%认为是一种开支,33.3%认为是资产,20.5%认为是资产和开支,7.7%没有答案。

企业的无形资产很多,例如:职工经验、协作工作能力、工序和系统、信息技术的使用、商标图案、客户关系、学习能力,创造力,信息技术的使用,生产技术、职工在企业工作的年限,职工的平均年龄,团队数量,每个职工的培训成本,产品开发投资,革新活动的总投资,工序改善投资,每个职工的软硬件成本,企业数据库数量,数据库成本,客户中长期客户所占比例,与长期客户相关的营业额比例,客户关系的平均周期,供应商关系的平均周期。不同的企业在其管理中使用了不同的指标。通过调查,企业财政主管认为职工经验、协作工作能力、工序和系统、信息技术的使用、商标图案、客户关系是与企业竞争力最相关的无形资产。

该文献提出了12个指标用于分析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态度。要求财政主管利用5分制对它们与企业无形资产的相关性打分。1为不相关,5为强相关。这12个指标是:对企业战略的支持,获取银行贷款的主要工具,吸引投资者,人力资源,获得的革新成果,激发革新活动,改善客户关系,改善供应商关系,吸引新职工,留住职工,职工培训,改善战略计划。对搜集到的有效数据在SPSS中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主成分,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66.63%。表2为第1和第2主成分。

表2 第1和第2主成分

img24

从表2可以看出,第1主成分与以下指标相关:吸引新职工、留住职工、改善客户关系、职工培训、人力资源、改善供应商关系、获得的革新成果、激发革新活动。因此,可以将此主成分命名为“人力关系和革新”,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56.07%。第2主成分与以下指标相关:改善战略计划、获取银行贷款的主要工具、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吸引投资者。这个主成分可以命名为“企业战略和融资”,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0.56%。

该文献认为,西班牙企业已从工业经济走向基于知识的经济;在这些企业中,无形资产在其交易模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献[59]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在IT技术使用上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该研究对澳大利亚500强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81份反馈。结果表明,两个产业都仅从IT投资中得到中等利益,利益主要来自于产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服务业比制造业在利用IT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上做得更好;另外,比起制造业,服务业的IT部门在战略发展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在两个产业中,经济因素、高级管理支持的不足、成本收益的不正确判断被认为是IT成功的最大障碍。

4.3 市场信息分析

市场信息分析是为提供市场信息而专门进行的一项信息深加工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种宏观、微观市场管理和开拓活动提供对策建议。

市场信息分析可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重要依据。例如,政府可以根据市场上商品的供求总量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投资速度。

市场信息分析还可为企业开拓市场、进行市场营销决策出谋划策。企业新产品的定价、销售渠道的选择、广告策划、市场机会的发掘以及生产的安排、设备的购置、人员的调度、技术的装备等,无一不以丰富、灵敏和准确的市场信息的取得与利用为基础。企业根据市场销售状况,可以对消费偏好和需求潜力作出分析,从而调整和决定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例如,1985年5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没有掌握顾客信息需求的情况下断然推出用新配方生产的低糖芳香型可口可乐。由于味不对口,该产品问世后一直滞销,给该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迫使其不得不于当年7月10日宣布恢复老配方生产可口可乐。这一决策失误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失败”。

市场信息分析通常会涉及市场营销环境、供求情况、广告宣传情况、市场竞争情况等方面。客户是市场信息分析关注的焦点。在现代社会里,选择商品的机会变得更多,营销信息过载,商品更加复杂,商标间差别越来越小,伪造商标增加,相似产品增加。面对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一些客户感觉压力很大并发现在购买中很难作出决定。很多研究表明,在广告的信息处理方面,女性比男性的感觉更混乱,更容易曲解,更关注细节。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关心广告且不讨厌广告。女性更喜欢阅读商品上的标签以获取产品信息,更容易将她们的购买限制在较小的范围,花更多时间采购。面对大量的信息,她们不倾向于简单的决策,也不询问销售人员。女性更容易将自己暴露在信息面前而又不处理那些信息,因而更容易产生决策困难。在年龄影响方面,大年龄的客户,没有能力处理信息,更易信息过载,倾向于利用首选的特征来选择食品。教育程度低的客户的处理信息能力较差,不善于利用信息,容易信息过载。

文献[60]试图通过信息分析识别在购买决策上存在困难的客户。该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在德国北部城市对262个客户进行了访问,为了保证样本覆盖面更广,访问过程对年龄和性别进行了控制。调查表包括三类市场决策困难因子:信息不清晰困难、信息过载困难和相似性困难。信息不清晰所导致的困难的具体调查项目为:像VCD这样的产品具有太多的特征,以致于难以在不同的商标品牌之间比较;从广告中获取的信息太模糊,难以弄清某商品到底有什么功能;当购买某商品时,很少感觉已得到充分的信息。信息过载所导致的困难的具体调查项目为:我总是不能精确地知道哪个产品最适合自己;存在太多商标,我有时感觉很混乱;由于商店主人的原因,我有时难以决定到哪家去购买。商标相似性所导致的困难的具体调查项目为:由于很多产品之间的相似,常常难以察觉出新产品;有些商标如此相似,难以确认它们是否由相同的厂家生产;在商店,我倾向于快速找到我喜欢的商标。

为了识别不同的客户群,该研究利用层次聚类法。为了避免由于以上因子中存在不同数量的调查项目所带来的错误,该研究将市场决策困难的三个因子中的每个项目分别相加并求平均值,这些平均值作为聚类的输入变量,其他输入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类间距采用欧氏距离。

聚类图显示出四个类。第一类是信息不清晰的客户,有12人,他们是平均年龄为74岁的男性,教育程度较高。第二类是对市场决策困难具有免疫力的客户,有143人,她们是平均年龄为25岁的女大学生,教育程度最高。第三类是常常倾向于市场决策困难的客户,有66人,她们是平均年龄为52岁的女性,教育程度较高。第四类是偶尔倾向于市场决策困难的客户,有41人,他们是平均年龄为36岁的男性,教育程度较高。

市场决策困难可以看成是在供应方市场特征与客户特征之间的一种特定交互,供应方市场特征包括市场复杂性、产品复杂性、同等的购买选择等,客户特征包括动机和信息处理能力等。市场决策困难与多个因素有关,如商标忠诚度降低,客户满意度减小,决策延长,竞争低效率等。因此,研究什么导致了市场决策困难和哪些客户更容易产生决策困难将与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直接相关,以上研究对营销人员、客户和客户教育者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营销和革新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有人将客户看成是利益的来源,他们认为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度和客户聚焦是企业的生命线。有人将技术革新看成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他们认为企业应当不断地有新产品、新技术。

很多现象表明,革新和市场营销在企业运行的不同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企业对营销和革新的态度,文献[61]设计了调查表,包括七大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企业对客户的态度,具体调查将客户看成是:企业收益的来源;提供一个满足需求的机会;企业革新、营销和服务的热心者;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合作者。第二类问题是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具体调查将产品和服务看成是:产生企业利润的手段;服务客户的手段;革新和形成市场的机会;与客户共同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第三类问题是企业认为商业环境(如政治、法律形势,经济、社会和文化变化)很重要的原因,具体调查认为原因是: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对企业服务客户产生影响;对开发革新性产品和服务,以及商场形成产生影响;对与客户交互式地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产生影响。第四类问题是企业对竞争对手的态度,具体调查将竞争对手看成是:从本企业夺取利润的对手;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的对手;能更好地开发新产品的对手;能够与客户交互以开发出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对手。第五类问题是企业对自己的看法,具体调查企业将自己看成是:产生利润以便永远生存;服务客户的工具;创造革新产品和服务的工具;与客户交互以创造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工具。第六类问题是企业对职工的态度,具体调查将职工看成是:献身于为企业创造利润;献身于为客户服务;献身于开发革新性产品和服务;献身于与客户交互以开发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第七类问题涉及企业发展和利润的相关问题。

该研究对127个主管人员进行了调查,得到124份有效回答。被调查人员中64%是男的,年龄在28至64岁,平均年龄38岁,他们具有中等到高等的管理职位,在不同的部门,代表了大范围的企业,82%的企业位于北美。被调查者能够私下完成调查,并能够非常方便地将填完的调查表放入返回箱中。该研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多种分析,旨在搞清革新和营销之间的关系。

4.4 竞争情报分析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被纳入到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竞争范围更加广泛,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和拓展竞争情报研究,才能给自己在全球化竞争中准确定位,以发现市场机会,获得竞争优势。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62],竞争情报分析当仁不让地成为新世纪信息分析的目标领域。

4.4.1 竞争情报的概念及发展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关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一切与提高组织的经济竞争力有关的信息[63]。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适应各类企业开展市场竞争和取得信息优势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文献[64]认为竞争情报是在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计划、搜集、分析和发布等系统处理后的一种建议,以便抓住可能影响企业或国家竞争形势的机遇或发展。文献[65]认为竞争情报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如公司、企业或社团)乃至一个国家为了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所需要的经过综合分析与加工处理的信息。文献[66]认为竞争情报一般指竞争主体为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一切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文献[67]认为竞争情报是根据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和保持优势这一特定需求,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及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形成新颖的、增值的、不为竞争对手所知的、对抗性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决策提供依据的智能化过程。文献[68]认为竞争情报是关于企业竞争对手的能力、弱点和意图的信息。文献[69]认为竞争情报是一个由多个必须一一执行的活动或步骤构成的过程,任何一个活动或步骤都不能忽视。文献[70]认为竞争情报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产品,是一个将竞争对手和市场信息转变成有关竞争对手能力、意图、行为、地位等知识的分析产品。文献[71]认为竞争情报是一个从公共获取的非专有的信息源处发现、筛选和使用情报,以变得更具竞争力。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SCIP)认为竞争情报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搜集、分析和传递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准确、相关、具体、及时、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信息[72]。还有很多种其他的认识,在这些认识中,有的将其理解为一种信息产品,有的将其理解为一种过程,还有的认为可以兼而有之。

竞争情报研究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出现的,是全球经济技术竞争加剧、竞争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这一研究的兴起是国际情报界的重大事件,顺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在信息化基础上向情报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征兆,对全球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专业化的竞争情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6年在美国成立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为标志。但在此之前,竞争情报活动早已存在。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些跨国集团公司为了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成立了以分析市场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决策信息为主的研究机构,开展早期的竞争情报研究活动。之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企业公司纷纷借鉴这一做法,聘请有关专家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六七十年代,日本的汽车、摩托车、手表、光学仪器等行业领先于国际市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开展了竞争情报分析,制定并实施一套成功的国际竞争战略。瑞典开展经济情报活动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例如其一家主要商业银行从1900年起就成立了情报(intelligence)部。

竞争情报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1986年美国率先成立竞争情报协会后,1990年欧洲也成立了SCIPEUROPE; 1992年日本的“日本工商竞争情报专家协会”成立;1993年澳大利亚也成立了SCIPAUST。竞争情报概念进入我国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1991年,瑞典隆德大学德迪约教授和法国SCIP副主席鲍马先生来华介绍了竞争情报领域当时的最新动向。1993年,日本SCIP会长中川十郎先生来华就竞争情报活动进行了实质性的交流。为了更好地引进竞争情报的理论与技能,1994年1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在北京成立了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北京科技情报学会和中国兵工学会情报分会也相应建立了北京竞争情报研究会和兵工竞争情报研究会。1994年9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北京科技情报学会、上海科技情报学会和中国兵工学会情报分会联合召开了“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这表明我国竞争情报分析工作开始走上了有组织和相对正规化的道路。1995年4月,经中国科协批准、民政部登记,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改组为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SCIC)。SCIC自成立以来,组织建设进展较大,会员持续增加,其中企业界、咨询界和工程技术部门团体会员比重增大以及高学位的个人会员增多是会员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献[73]第一次全面地对南非与比利时出口商的竞争情报实践进行了比较。该研究利用邮局调查方法得到了292个比利时和309个南非出口企业的样本,对竞争情报实践、观点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反馈者认为他们的企业中存在竞争情报文化。南非和比利时出口商对在计划、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等方面实施有效的竞争情报不是很积极。两国的竞争情报活动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来组织,如果有竞争情报活动,也通常在营销和销售部门完成。与比利时相比,南非企业平均具有更长的竞争情报活动历史,具有更多全职和半职的职员从事竞争活动。文献[74]对希腊的竞争情报实践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希腊竞争情报实践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与英国水平相当。原因在于,意识差,缺乏足够的胜任者进行培训,对成本的理解不同,在营销上自我感觉良好,目标只聚集在客户的短期满意而不是长期的竞争力上。

4.4.2 竞争情报的特点

竞争情报源于传统情报,是传统情报研究的延伸和发展,所以它首先具有传统情报的一般特征,如知识性、非物质形态性、社会性、可传递性、积累性、价值性、商品性、可共享性、可重复使用性等,但它又区别于传统情报,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文献[75]认为竞争情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商业性、对抗性、决策性、时效性和隐蔽性。文献[76]认为,竞争情报具有主体性、对抗性、综合性、动态性、谋略性和合法性等特点。文献[77]将竞争情报概括出客观性、导向性、综合性、系统性、时效性、开放性、可塑性、商品性、共享性及连续性10个特征。文献[78]将竞争情报的特色总结为对抗性、系统性、实效性、增值性、保密性和商业性几点。还有文献[79,80,81]等也分别对竞争情报的特点做了相关论述,虽然表达上略有差别,但内容上实则大同小异。竞争情报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而是注入了很多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从反映客观事物的信息中,分析、评价、识别真伪,形成新的增值了的情报产品,服务于科学决策。竞争情报除了具有一般信息共有的客观性、系统性、综合性、创造性、隐蔽性、效益性、时效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对抗性、谋略性、动态性、合法性等鲜明的个性特点。

4.4.3 竞争情报分析的主要内容

(1)竞争对手信息。

“对手”是指势均力敌、相互争胜的双方。在竞争情报工作领域,企业竞争对手主要是指限制和影响本企业竞争优势发挥的企业外部组织或个人,即凡在与本企业有共同目标的市场上与本企业有利益冲突且构成一定威胁的组织或个人,均为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除一部分是旗帜鲜明的现实对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潜在对手,而且后者在很多情况下对信息优势构成的潜在威胁相当巨大(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可见,识别现实对手和即将走上舞台的潜在对手意义都很重要。现实对手一般容易识别,如观察其是否在明争暗夺与本企业相同的目标市场,是否在采取某种(些)方式排挤或报复本企业等。但预测潜在对手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可以参考其他信息从下述各类公司中辨识出来[82]:不在本产业但不费气力便可进入的公司;进入本产业可产生明显协同效应的公司;其战略的延伸必将导致加入本产业竞争的公司;可能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的客户或供应商;可能发生兼并或收购行为的公司。

竞争情报在美国SCIP成立之前叫“竞争者情报”(Competitor Intelligence),由此可见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信息在竞争情报分析中的重要地位。要想对竞争对手实力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通常要采集竞争对手在产品定价、扩展计划、竞争计划、促销战略、成本数据、销售统计、R&D、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财政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网络建设和使用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了获取这些信息,企业必须建立有关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主要负责人、主要产品营销情况、经营组织规划、技术开发、广告及优惠措施、内部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追踪监测网[83]

需要指出的是,在辨识竞争对手、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信息之前,透彻掌握有关企业自身的实力信息是极其重要的。有关企业自身实力的信息很多,如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技术性能、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配置、原材料来源及价格、商品流通渠道、用户构成及其分布、要害部门或工序的设置、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等。

(2)竞争环境信息

竞争环境是指竞争各方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竞争环境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其中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利益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环境是大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不论是外向型企业还是内向型企业,也不论是单一型的中小企业还是多目标、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竞争环境信息都从时间上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地域范围上涉及国内和国外,从内容上涉及自然、科技、经济、政治、政策、法律、文化、管理以及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中介商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政策环境,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起到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在竞争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下,谁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谁就会被淘汰。美国管理学家埃瑞·吉斯曾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做过研究,结果发现长寿企业(有的可以多达几个世纪)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些企业尽一切可能搜集信息,当战争爆发、经济衰退或者技术革命到来时,它们都能准确地把握住变化的脉络,从而迅速地做出反应。了解和掌握竞争环境信息对企业避免“吃惊”、识别机会和威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献[84,85]从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的角度对竞争环境进行了研究。

1980年,波特教授发表了《竞争战略》一书。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五种决定企业竞争的强度和企业利润率的竞争力,即现存企业的竞争、新进入者的障碍、买方的谈判能力、供方的谈判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86]。竞争环境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原则上可以用这五种竞争力逐一核查。

环境扫描是指管理者研究和监测企业相关环境的方法和手段。环境扫描允许管理者快速识别那些严重影响企业及其战略方向的环境因素[87]。环境扫描是组织良好的适应环境的系列活动的第一步[88]。环境扫描的目标在于识别寻找企业新方向的早期机会,以及有关企业战略决策障碍的威胁[89]。环境扫描的目的在于战略控制和保障战略实施的有效性[90]

虽然环境扫描在某些方面可看成是营销研究的一部分,但其他特征说明它是一种独立的方法。与营销总是从定义将要取得的目标开始相比,环境扫描以一种类似雷达的方式观测企业环境,因而是数据驱动而非目标驱动的过程。另外,环境扫描不限于营销决策,还可应用于其他管理任务。文献[91]探讨了营销计划中环境扫描的基于因特网的方法,旨在概括出Web上的环境扫描活动监测弱信号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自动地提供信息,很少需要人的干预。利用搜索引擎如Google或Altavista来扫描网上感兴趣的文档是非常费时的,扫描结果也不确定。另外,管理者必须面对Web的动态性,即新的文档出现,旧的文档被更改或删除。因此,利用搜索引擎作为环境扫描只是权宜之计。该研究探讨了作为企业信息源的Web与营销计划中弱信号探测之间的关系,所设计的环境扫描原形系统建立在信息搜寻理论(信息搜寻理论提供了一个对人类信息检索行为建模的适当框架)基础之上,同时考虑了外界环境的一般条件与现实中的管理者相关的决定因素,该系统的优势通过人—机实验得到证实。

文献[92]对泰国大型企业环境扫描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泰国的ABB、Shell和CPGroup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的环境扫描活动的范围和管理由于环境的易变性和企业特征的多样性而不断得到发展。在ABB和Shell,相应的地区管理者和全球总部都积极参与到环境扫描过程中,以便在预算和投资上进行战略选择。在CP Group,主席和副主席在环境扫描中担任重要角色。以上企业都利用商业运行指标来评估其环境扫描实践的范围和管理。

(3)竞争战略信息。

所谓竞争战略,就是指企业在把握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长期的、总体的、全局的谋划和对策。可见,竞争战略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并建立一个有利可图且能持之以恒的竞争地位。

按照波特教授的研究成果,竞争战略可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性战略和聚焦战略三种基本类型。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R&D、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使价格低于外部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产品差异性战略要求企业努力发展差异性大的产品线和营销项目,使企业的产品及其营销服务等别具一格,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先者;聚焦战略要求企业集中力量于某几个细分市场,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整个市场。一般地,总成本领先战略是在全产业范围内通过低成本谋求竞争优势,差异性战略是在全产业范围内通过产品的标新立异谋求竞争优势,聚焦战略着眼于在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上通过低成本或产品的标新立异谋求竞争优势。文献[93]对企业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三个阶段中的竞争情报支持展开了研究。

4.4.4 竞争情报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争情报是保证竞争取胜的关键。企业搜集所需竞争情报,并加以整理、加工、重组,作出适当的趋势分析,不但可以全面、细致地了解竞争对手,还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竞争策略,使得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能永葆活力和应变力。而且,有效的竞争情报分析,还能使企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帮助自己及时了解同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更可以从竞争对手的发展中获得启示,完善本企业的管理策略,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

文献[94]对小型企业的变革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管理者应当获取竞争情报以有效地支持企业变革。文献[95]把竞争情报分析给企业运营过程带来的好处归纳为研究作用、评估作用和决策作用三类,从宏观上概括了竞争情报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具体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竞争情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好处[96]

第一,竞争情报是企业感知外部环境的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危险提供早期预警。竞争情报能帮助企业及时洞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市场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可能构成的威胁和带来的机遇。

第二,竞争情报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作出竞争策略的支持系统,能为企业的竞争决策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支持,并为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三,竞争情报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库,是企业领导集团的重要参谋部,既能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和评估,更可以提供知己知彼的情报。

倡导竞争情报分析,能促进科技信息机构与企业的联系,把以往的科技情报研究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变间接服务为直接服务;拓宽了情报研究领域,使研究领域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丰富了情报研究学科的内涵;在信息的集成和升华上做文章,用知识、技术和经验推动智力对信息的再加工、深加工的信息增值服务[97]

5 信息分析展望

信息分析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首先,我国目前以发展经济为导向,提出服务社会的大情报观,核心是要求信息分析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局限于科技情报领域,要与社会、经济、管理等社会信息有机结合,面向经济,面向社会,转变机制,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其次,信息分析是典型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赋予了信息分析新的历史使命,即为决策科学化服务、满足用户更高的信息分析需求、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出低投入高产出的信息分析产品、开拓更广阔的信息分析领域[98]。另外,软科学的介入促进了信息分析的发展。信息分析从对象、目的、方法和成果等方面都具有软科学的基本特征:信息分析的对象不仅是科学技术,而且也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各种问题;信息分析引入软科学的论证研究方法加固了对策性信息分析的技术支点,扭转了单纯评述性信息分析只报道国内外情报和观点,较少研究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狭窄局面;信息分析的产品与软科学相同,都属于“软件”产品,如观点、思想、建议、方案、政策等。

5.1 信息分析发展目标

信息分析的进步与发展,既为国家政府决策提供了战略支持,又为企业竞争力的强化给予了技术支持,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样也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信息分析应顺应“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总方针,面向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的信息需求,建立起一个适应知识经济环境、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结构合理、具有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体系,形成功能社会化、生产规模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格局。信息分析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9]: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手段,以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为中心,摆好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咨询之间的关系,继续拓宽服务领域。

(2)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为先导,进一步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推动信息分析研究系统的结构调整和体系完善,加大面向社会的力度,形成具有规模的各具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体系。

(3)在总结已有经验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现代信息分析研究的程序、方法、报告、评价与国际规范接轨,积极开拓涉外信息分析研究业务,使相当一部分信息分析研究机构的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达到国际同行的水平,以实现信息分析研究工作的国际化。

(4)大力加强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表达和传递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

5.2 信息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和社会。信息分析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生产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大有可为。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全球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这些都给信息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加强了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加工与存储的能力,为提高信息分析产品的质量和时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个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软件的成熟为信息分析进行定量研究提供了工具;网络化发展趋势,不仅加快了信息交流传递的速度,更扩大了信息分析的来源,并为信息分析产品的发布和信息分析人员的交流建立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加快了经营市场化的进程,促使政府和企业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化,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的需求增加[100,1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的搜集、处理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在机构、人才、资源、制度、管理等方面所固有的障碍有望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但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样带来了信息总量的激增和新旧信息更迭的加快。信息分析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陈旧的信息分析体制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其次,面对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必须通过提高搜集、分析、处理、加工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增加信息“吞吐量”,以提高情报研究成果的“产量”和“质量”;再次,面对新旧信息更迭加快,必须提高情报研究工作的节奏,缩短从搜集情报到产生和发布情报研究成果的周期,以提高情报研究的时效性;最后,为进一步提高情报研究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以满足信息社会情报用户的需求,情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水平上,必须逐步提高定量分析的比重;另外,信息分析人员队伍也需要改善知识结构[102,103]

面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每一个信息分析人员都有责任思考并探索应如何改变传统的情报研究工作模式与思维方法,积极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促使信息分析顺应时代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5.3 信息分析发展前景

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信息需求不断增加,进行信息分析研究工作的主体趋向多元化,主体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信息分析必须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排除“伪”信息干扰,通过深加工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高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根据文献[104,105,106,107,108,109]的相关内容阐述,将信息分析发展前景概括如下。

5.3.1 信息分析国际化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全球互联网络的出现,使信息分析领域不断扩大,为各国之间信息分析的横向联合和协作研究奠定了基础。信息分析的开放式研究环境,使其走出国门,扩大与国际情报、咨询界的学术交流,不断吸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还可以吸引外资,建立合资的信息分析或咨询服务机构,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5.3.2 信息分析领域扩展化

以前信息分析主要是针对科技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为科研机构和科技研究人员提供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从网上获得信息源越来越容易。同时信息源和技术、经济紧密结合,使得信息分析领域进一步扩大。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信息分析的领域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不仅是政府、企业,还包括面向个人的,诸如个人投资理财之类的咨询服务等。信息分析由单纯研究国内或国外转向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由单纯研究科技问题转向同时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由主要面向政府部门所属机构与企业转变到面向整个市场,信息分析领域已经冲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发展到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服务。

5.3.3 信息分析市场化、商业化,并走向知识化、高智能化

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也由重视增长速度转变为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速度并重的轨道上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分析不再局限于为政府服务,而是成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信息分析的一部分,为市场需求服务。其市场化的基础就是拥有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商品。竞争情报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信息分析发展的一大趋势是高度商业化。

信息分析由过去的“跟踪”静态文献信息转为“捕捉”动态的市场信息,而且现代信息分析不仅面向市场,实现商业化,还逐步拓展到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和高新技术发展跟踪预警等领域,呈现知识化和高智能化的特点。

5.3.4 信息分析机构多样化

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迫切性,将会导致信息研究机构的多样化。大而全、小而全的信息部门和结构比较单一的信息分析机构将会由于不适应市场需求而被逐步分化和改组。部委、省市级的信息分析部门发展成为领导机关智囊机构之一,还会产生一些和国际接轨的信息分析中心,涌现大批面向社会的信息咨询机构;而如今的情报刊物也将发展成为颇具权威性和独立性的杂志社。信息分析机构内部也要努力挖掘每个信息分析人员的隐性知识,发展自己的特色理论、方法、程序和形式;形成功能更加完备、分工更加明确、形式更加多样的信息分析体系。

5.3.5 信息分析手段现代化、网络化

信息爆炸是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大量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工作需要先进的手段和研究方法与之适应。方法和手段是关系信息分析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广泛应用,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入了信息分析领域;信息源由文本走向网络;对信息的存储、加工、检索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更多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成为可能。

具体来说,声像技术为信息分析提供了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国际联机检索终端的增多和数值型、事实型数据库的建立,为信息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际互联网络技术和模糊专家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及专业软件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分析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另外,推广统计数据定量信息分析方法,注重定量分析研究数据积累,分析模型的存储;广泛采用软科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如模型预测方法、评估方案、相关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以网络化的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同时开发分析研究信息化关键技术:网上导航工具、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检索技术、自动标引技术等。所有这些都使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分析人员能集中精力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分析问题、提炼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改进,计算机网络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信息网络是信息分析的基础,推动跨时空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分析机构拥有充分、准确的信息。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逐步将信息分析机构、咨询机构、决策机构及广大用户联系起来,建立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和工具库,使各类信息快速流通传递。信息分析的网络化,将大大提高信息分析活动的质量,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开发。

5.3.6 信息分析管理正规化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分析管理的宏观指导,制定合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信息分析项目进展做好跟踪分析,和其他部门协调好关系,对一些经论证确定的重大信息分析项目在立项和资金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使信息分析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5.3.7 信息分析队伍专业化

信息分析是智力高度集约的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科研活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要求打造一支过硬的信息分析队伍。只有加强信息分析的合理布局和系统设计,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条件,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结构合理,具有实力的骨干信息分析队伍,才能促进信息分析向更高层次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信息分析要为社会各阶层的决策服务,就必须具有新型的人才队伍。研究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面广博,善于了解用户需求,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激烈竞争,还要求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以及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合作精神。

因此,可以通过培训使信息分析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分析方法,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并聘用多种专业的人才,譬如数据库专家、计算机专家、学科主题专家和科技政策专家等,通过博采众长,开发有用的信息分析工具,使得研究人员个人专业知识综合化和研究人员专业多样化,形成复合型信息分析的专家群体,为信息分析服务。

5.3.8 信息分析经费体系化

信息分析要发展,需要增加投入,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民间和个人支持信息分析,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建立信息分析研究发展基金,更要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投入体系。同时,要提高信息分析经费的使用效益,健全应用性信息分析研究的资金验收机制,避免重复无效的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下,适应时代潮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完善管理,加大投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走向国际合作与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是信息分析的发展前景,也是情报学的发展方向。

6 结 语

信息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学科。信息分析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很多学科相交相融,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学、科学学、系统工程等诸多学科相互联系和交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分析的应用已经从科学技术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论是宏观、微观决策活动,还是研究与开发、市场开拓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分析以及建立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对未知或未来信息的科学预测。可以这么认为,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开展信息分析活动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徐跃权,徐兆英.从情报研究到现代咨询:理念的碰撞与整合.情报科学,2003,21(6):568~571

[2]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蒋沁,王昌亚编著.情报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4]邹志仁编著.情报研究与预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包昌火.情报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6]孙学琛.情报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情报学报,1986(5): 3~4

[7]潘金虎.浅谈情报研究的改革和发展.情报探索,1998(2): 280~283

[8]谢妩扬.信息分析的研究现状.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22(5):273~276

[9]P·艾瑟顿著.情报系统和服务机构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10]查先进.论新形势下情报研究的学科名称.图书情报工作,

1998(8)

[11]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同[2]

[13]同[11]

[14]陈序.对知识经济下的信息分析研究的再认识.现代情报,2000(6):17~18,24

[15]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6号).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16]卢泰宏.信息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17]同[1]

[18]王胜利.信息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策略.情报杂志,2003(11):69~70,72

[19]秦铁辉,张晶.美国信息研究工作的源起及其特点.情报杂志,1996,15(1):8~11

[20]薛澜.美国的思想库及对中国的借鉴.科技导报,1996(11):18~20,17

[21]http://www.brookings.edu.2006-03-26

[22]璐子.美国咨询业发展概况.中国市场经济报,1996-03-09

[23]包昌火等.情报研究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总报告.北京:中国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1994

[24]http://www.shijie.org/article/sjzs200317/2005.html.2006-03-26

[25]http://www.rand.org.2006-03-26

[26]樊合成.国外现代情报研究特点.现代情报,2003(7): 2~3

[27]http://www.jetro.go.jp.2006-03-26

[28]http://www.rand.org.2006-03-26

[29]秦铁辉,王国庄,高宇晶.日本情报研究工作探微.情报探索,1997(2):35~38

[30]彭靖里.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发展综述.情报科学,1998,16(3):268~271

[31]李正中,吴伟农.试论我国情报研究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情报学报,1994,13(2):132~137

[32]包昌火,缪其浩,谢新洲.对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对策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20(4)

[33]同[29]

[34]汪言炯.苏联之行.情报理论与实践,1989(1)

[35]同[1]

[36]同[7]

[37]同[8]

[38]同[16]

[39]谢晓专.我国信息分析活动现状与对策分析.http://www.chinalibs.net/quanwen.asp?titleid=77662,2006-03-26

[40]卢晓宾.我国情报研究活动现状分析.情报学报,1994,13(3):185~191

[41]http://www.istic.ac.cn/ywjg.html#zlyj.2006-03-26

[42]http://159.226.100.20:8080/.2006-03-26

[43]包昌火,刘诗章.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情报学报,1996,15(5):345~350

[44]同[2]

[45]秦铁辉.英国信息研究工作探微.情报探索,1996(4): 25~28

[46]同[22]

[47]同[22]

[48]同[11]

[49]同[11]

[50]同[16]

[51]邹志仁.情报研究定量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2]王向斌.情报研究的方法体系.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9

(6):19~22

[53]沙勇忠,肖仙桃,赵波.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论略.情报杂志,2005(7):74~77

[54]廖剑岚.数据仓库环境下的信息分析.情报杂志,2003(12):93~94

[55]李宏.知识管理与知识挖掘在情报研究工作中的实现.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3):199~201

[56]Zha Xianjin.Study on SystemDynamics Model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n China.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Science&Engineering,Harbin,China,2004-08

[57]Yong-Gil Lee,Yong-Il Song.Selecting the key research areas in nano-technology field using technology cluster analysis:A case study based on National R&DPrograms in South Korea.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

[58]Isabel Gallego,Luis Rodrguez.Sit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Spanish firms: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5 Vol:6 No:1:105-126

[59]Amrik S.Sohal,Simon Moss.Comparing IT success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2001 Vol.21 No.1/2:30-45

[60]GianfrancoWalsh,Vincent-Wayne Mitchell.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s who find it difficult to decide.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2005 Vol.23 No.3:281-295

[61]Pierre Berthon,James Mac,Hulbert.Leyland Pitt.Innovation or customer orienta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 Vol.38 No.9/10:1065-1090

[62]陈颐.普雷斯科特教我们认识竞争情报.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53/5023/535742.html.2006-03-26

[63]同[2]

[64]Calof,J.L.,Skinner,B..Government's role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What's happening in Canada?.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1999,Vol.2 No.2:20-23.

[65]钟沛彪.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工作的思考.广西地质,1999(3):59~62

[66]鄢百其,刘三萍,金晓祥.竞争情报:企业竞争的有效手段.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5)

[67]苏瑞竹.竞争情报定义浅析.津图学刊,1999(2):60-63

[68]Prescott,J..How business uses intelligence.Business Review,1991-02-08

[69]Kahaner,L..Competitive Intelligence.How to Gather,Analyse and Use Information to Move Your Business to the Top.Simon&Schuster,New York,1997

[70]R.P.Bhaskaran.Competitive Intelligence.http://www.indiainfoline.com/bisc/ari/coin.pdf.2006-03-26

[71]https://www.htx.ca/htx/Media/Competitive%20Intelligence.pdf.2006-03-26

[72]http://www.scip.org/.2006-03-26

[73]Patrick De Pelsmacker,Marie-Luce Muller,Wilma Viviers,et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actices ofSouth African and Belgian exporters.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2005 Vol.23 No.6: 606-620

[74]Constantinos-Vasilios Priporas,Lampros Gatsoris,Vassilis Zachari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ctivity:evidence fromGreece. 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2005 Vol.23 No.7:659-669

[75]李映州,张宇.论竞争情报的特点.情报学报,1996(6): 460~466

[76]吴永臻.竞争情报的基本特点分析.情报探索.1996(1):4~5

[77]魏同悟.把握企业竞争情报的本质特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水平.冶金信息导刊,1998(6):32~36

[78]栗莉.90年代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综述.图书与情报,2001(3):25~28

[79]俞琦,刘铁贵.竞争情报研究评介.情报杂志,2001(8): 22~24

[80]毕玉侠,邢花,马孔琛等.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综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3):153~154

[81]俞群一.企业竞争情报研究述要.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4):83~84

[82]王超.竞争战略.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

[83]查先进.论企业竞争对手.情报科学,2000(2):123~125

[84]查先进,胡柳.突发事件与企业竞争情报咨询服务快速响应.图书情报工作,2005(5)

[85]Zha Xianjin.Study on the Mode of Consultative Service ofGovernment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riented to Crisis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Chengdu,China,2005

[86]Porter,M.E..Competitive strategy.NewYork:The Free Press,1980

[87]Saxby,C.L.,Parker,K.L.,Nitse,P.S.et al.Environmental scanning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2002,Vol.20 No.1:28-34

[88]Walters,B.A.,Jiang,J.J.,Klein,G..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the EIS/CEO interface in smaller manufacturing companies.Information&Management,2003,Vol.40:487-495

[89]Wheelen,T.L.,Hunger,J.D..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Addison-Wesley Longman,Reading,MA,1998

[90]Preble,J.F..Towards a comprehensive systemof strategic control.Management Studies,1992,Vol.29(4)

[91]Reinhold Decker,Ralf Wagner,S9ren W.Scholz.An internet-

based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scanning in marketing planning. Marketing Intelligence&Planning,2005 Vol.23 No.2:189-199

[92]Chittipa Ngamkroeckjoti,LalitM.Johri.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canning processes in large companies in Thailand.Business ProcessManagement,2000,Vol.6 No.4:331-341

[93]陈峰,梁战平.构建竞争优势: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互动与融合.情报学报,2003(5):632~635

[94]Tor Guimaraes.The impact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IS support in changing small business organizations.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0 Vol.12 No.3:117-125

[95]同[75]

[96]江和平,胡尊亮.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现代情报,2005(2): 27~30

[97]兰小筠,张燕舞.竞争情报——情报研究工作的拓展.情报杂志,2002(9):69~70

[98]郑力.知识经济时代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4):248~249

[99]同[14]

[100]孙宇军.信息化与情报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1(1):37~40,64

[101]彭靖里.论中国情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情报杂志,1999,18(4):26~28

[102]刘焕成.21世纪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5(3):176~178

[103]同[100]

[104]同[32]

[105]同[18]

[106]同[34]

[107]崔源声,吕裕清.未来情报研究模式的发展趋势.中国信息导报,1998(12):9

[108]同[7]

[109]张帆.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分析发展方向的看法.现代情报,2000(1):12,19

【作者简介】

img25

查先进,男,196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研究兴趣为信息分析、竞争情报、信息资源配置与管理,发表论文80余篇。

严密,女,1983年生,情报学硕士生,发表论文多篇。

【注释】

[1]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870007)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24)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