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概念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即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与智慧动作技能方面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知识概念内涵较为一致,也称为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与教育心理学中所使用的“技能”概念相一致,它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形式。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陈述性知识学习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学习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是有意的、主动激活命题的过程,速度较慢;与陈述性知识相比,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体现在动态的操作过程,是一种按照规则进行的执行控制产生式系统,具有无意性、自动化和速度快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是构成习得的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形成学生的各种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中小学的自然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等课程的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学习占有很大比重。学校教育通过一定的教学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经验,从而使学生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技能(即程序性知识)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与言语信息(即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样,都要经历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技能是在习得言语信息的基础之上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因此,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发展都离不开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前面提到,知识的掌握即表征的形成。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同一事物,如“儿童”在人的长时记忆系统中可能以儿童的视觉表象或关于儿童的定义的命题等形式表征。在此,不同表征形式被称为编码,它们所代表的共同信息被称为表征的内容。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不同类型知识的表征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表征和图式表征。
(一)命题表征
命题是知识或信息的最小单元,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的。论题是一个命题中的主体或客体(对象),一般指概念,多为名词或代词。关系是一个命题中各个论题之间的联系或对论题的限定,多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例如“维C预防感冒”就是一个命题,在这一命题中,“维C”和“感冒”均为论题,而“预防”是两个论题之间的关系。
在大脑的认知结构中,陈述性知识的命题表征并不等于我们日常意义中的句子。如“我去北京旅游”这样一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我去北京和我旅游。这两层意思在认知结构中各由一个命题来表征,因此这句话含有两个命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句子与命题间的关系:命题用句子表述,但命题不等于句子,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二)命题网络表征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这种共同成分一般为命题中的论题。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脑中的知识不可能孤立地储存,总是通过与其他知识建立某种关系而储存,而且只有通过一定的网络系统储存的知识才能被有效地提取利用。如“动物园的老虎咬伤一些无辜的人”,这样一个句子中包含了三个命题,即老虎是动物园的、老虎咬伤人、人是无辜的;其论题是“老虎”“动物园的”“人”“无辜的”;关系是“是”和“咬伤”。通过“老虎”和“人”两个论题,这样一个句子构成一个命题网络。
(三)图式表征
安德森认为,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命题是适合的,但是对于表征有关一些特殊概念的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命题是不适合的。与命题网络相比,图式不是命题的简单扩展,是对同类事物的命题或知觉的共性编码方式。它是一般的、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或特殊的;图式除了包括一类事物的命题表征外,也包括了该类事物的知觉信息特征,如“鸟”的形状,主要是一种知觉形象表征;图式中有属性(变量)与值两个特征。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一类是关于客体的图式,另一类是关于事件或做事的图式。前者如人们关于房子、动物、古玩等图式;后者如进餐馆、去医院就诊、上电影院看电影的图式。后一类图式又称脚本。事件的图式与客体的图式一样,也有上下位的层次组织。如看电影是娱乐活动的下位例子,购票也可称为看电影的一个子图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图式两种形式表征。前者用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后者用于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
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类型
奥苏伯尔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三类,即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最后,学习者头脑中的原有命题和新学习的命题建立联系,而组成命题网络。奥苏伯尔认为这种命题网络为认知结构。
(一)符号表征学习
又称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这种代表关系是约定俗成的,即词的学习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例如“花”这个符号,对初生儿童是完全无意义的,在儿童多次看到不同的花时逐渐学会用“花”(语音)代表他们实际见到的不同的花。即“花”这个声音符号引起了认知内容中的花的知识和表象。
(二)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并以一个名词加以概括。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也可以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同化。
(三)命题学习
在命题学习中也包括了符号表征学习。由于构成命题的单词一般代表概念,所以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学习在复杂程度上一般高于概念学习。如果对一个命题中的有关概念没有掌握,他就不可能理解这一命题,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为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