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建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教师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一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教育质量要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要提高。可以这样说,谁赢得教师,谁就赢得教育。为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及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上城区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制度环境的建设,从创新机构设置入手,完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人事改革,力求建立一个完整、合理、有序、高效的制度环境,为教师培训执行力的发挥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创新机构设置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原有的内部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机构设置进行改革。
(一)重组教师教育机构
为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不断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可持续发展,按分类设岗、整合职能、集中管理原则,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在2007年更名为“上城区教育学院”,改变以往“一办、五中心”的格局,进行了创新的教师教育机构重组以及调整。
机构整合后的上城区教育学院下设“一办、二站、五部”——学院办公室、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站、学科研究部、师资培训部、教育科研部、信息资源部、教学评价部。在“研究、培训、管理、评价、服务”五个平台上,负责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业务管理,承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教育评价、教育科研等)、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基础教育教学学术团体管理,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管理教学业务。
各部门具体职责如下:(1)学院办公室:承担学院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宣传、人事、综治、信访、安全、卫生、社区共建、通讯报道等工作。(2)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负责全区小学语文高端骨干教师的培训。(3)小学数学名师工作站:负责全区小学数学高端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数学教师通识培训。(4)学科研究部:负责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及相关调研、评比、分析,推进新课程改革。(5)师资培训部:负责全区学校(园)干部和教师的教育培训。(6)教育科研部:具体管理指导全区学校(园)开展课题研究,就区域性教育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组织研究,定期编印内部学术刊物《上城教育研究》。(7)信息资源部:负责全区城域网和学校信息技术及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工作,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8)教学评价部:负责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调研及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和分析。
新组建的上城区教育学院通过设立“一办、二站、五部”,并合理定位,进一步理顺了学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权职的明细、分工的合理、工作的高效,从而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执行力。
(二)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
同时,上城区十分重视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从而力求提高本区域内教师的学历水平,拓宽教师学术视野。2007年11月,上城区教育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上城分院正式挂牌,并聘请浙江教育学院教授为上城区教育学院兼职副院长。同时挂牌的还有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总站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基地。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极佳途径。同时,上城区教育学院又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基地合作,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基地杭州中心。利用该中心面向全国的优势,通过教师研修网将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培训菜单公布给各基层学校,组织区内骨干教师、研究员参加由高等院校组织的高水平的专业培训。
随着教师教育需求的日常化、个性化、校本化,上城区教育学院除了上挂高校之外还特别注重下连基层。在基层学校建立多个培训基地的同时,还将培训的平台向每一个基层学校延伸,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通过《城市区校两级师训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着力构建健全的培训网络。区教育学院作为全区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具体承担抓方向、抓重点、抓指导和抓反馈四项主要任务。基层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主要承担抓规划、抓落实和抓保障等工作,积极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培训工作。为充分利用区内名师、名校长的资源,发挥校本培训先进校的示范作用,凝聚发展力量,实现学校在场培训的效率最大化,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上城区还聘请了区内外优秀教师、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校本培训支援团”,在全区范围内建立3个教师教育校本培训援区。援区内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及时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上城区教育学院“上挂下连”机构的设置和完善,探索了一条中心城区师训网络有效运作的新路。
二、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是用来规范人、约束人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红线”,可是上城区教育学院历来认为:制度的刚性作用不容怀疑,但制度更是学院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一种激励。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提升教师培训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上城区教育学院以创建有序、稳定和充分发挥师资培训作用的制度环境为目标,以规范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
(一)制度的形成过程在于人的积极作用的激发
学院管理制度的形成,要求广大教职工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议者,而不是制度的旁观者、排斥者。学院制度作为学院管理的行为标准,是以国家策略为依据、教育法规为根本、学院实际为蓝本而制定的。
例如,为进一步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学院根据“管理”、“研究”、“服务”三类不同岗位的分工,特制定了《上城区教育学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对研究人员的考核分别从“考评内容及标准”“考评办法及流程”“评定等级的确定办法”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说明。制度出台后,先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广泛讨论,征求绝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并不断修改完善,最后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从而形成教职工自己的管理制度。此外,学院以创建有序、稳定和充分发挥师资培训作用的制度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了《上城区教育学院教职工聘任办法》、《上城区教育学院工会工作制度》、《上城区教育学院领导廉政建设制度》、《上城区教育学院财务工作管理制度》、《上城区教育学院图书室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运转有序、协调一致、办事高效、行为规范的管理体制,有效保障培训活动的秩序性与有效性。
再如,为充分发挥我院现有的人力、技术和学科等资源的优势,搭建我区各层面的教师迅速成长的平台,打造富有上城特色的高质量的师干训模式,努力使我区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体研究人员共同制定《上城区教育学院师资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从“指导思想”“培训原则”“组织领导”“组班程序”“经费分配”“效果评价”六个方面作了细致的阐释。该办法以坚持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教师、校长专业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等整合功能,努力打造我区教师教育新品牌为指导思想,以按需设计、注重实效、理论与实践统一、多种形式并举为培训原则,从组班领导、组班程序、经费分配、效果评价等方面规范了师资培训管理,从而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及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在关注教师发展的多向度与注重教师精神培养的前提下统筹设计培训内容,院内每一位教师每年提供不少于36课时的培训内容供基层学校教师按需选择,努力实现在场培训效率的最大化。
(二)制度的实施由最低约束发展为人的自觉追求
学院管理制度建立以后,应该如何去执行?制度只要是自己制定的,就应该自己自觉去执行。人人都应该是制度的执行者,人人都应该是制度的监督者,人人更应该是制度的考核者,只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的管理制度就一定能得到大多数教职工的拥护和自觉执行。因此,学院一系列制度的实施由最低约束逐渐发展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追求,切实保障了教师培训执行力的发挥。
例如,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制定了《上城区教育学院内部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从“课题选择”“课题立项”“过程管理”“课题结题”“课题经费”“课题成果”六个方面作了翔实解释;制定了《上城区教育学院科研成果(论文)奖励办法》(试行),该“办法”从“本学院认可的科研成果评比”“研究成果(论文等)奖励办法”“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奖励办法”“教师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或为学院作出突出贡献,由学院另外提名再单独奖励”四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上城区教育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办法》(试行),该“办法”从“申报对象与要求”“质量认定”“资助金额”三个方面作了说明。由于这些制度都是几经上下大家一起制定的,因此,制度正式实施后,依据制度,大家都能自觉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链接6-1
2008学年上城教育学院内部立项课题目录
续 表
从上述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制度的引领下,全院教职员工不断追求学术进步,通过参与科研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成果评比活动,从而使学院教育科研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成果化。
三、实行研究员任期制
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一般从优秀的教师中产生,具有相对较高的教学实践水平。长期以来,研究员的聘任都是采用终身制。一个教师转变为研究员之后,可能再往更高级别教研部门发展,也可能到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极少再回到基层单位继续从事教师工作。
短期来看,这样做有利于教研人员队伍的稳定,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研究员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工作的开展。因为教育的不断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顺应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但是如果研究员脱离基层的时间过长,容易形成自身发展的惰性,难以与时俱进,继续有效地指导基层学校的教师解决具体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中青年研究员而言更为明显。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上城区教育学院于2007年5月率先在杭州市各区县的教师教育机构中开展研究员聘任制。聘期一届为三年,连任不超过两届,面向全区公布研究人员岗位,公开竞聘上岗。在绩效考核方面,每名研究员要求在每学年内完成一定的教师培训、教研、调研、学习、课题研究等任务。每学年结束前,汇总这一学年个人以及所指导的教师团队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
这一政策的推行,既改变了研究员队伍一成不变的结构,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研究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研究员对自身的要求,激励了研究员在任期内的对工作业绩的追求。同时,为了打造研究员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中间地带”,上城区教育学院还推行了“兼职研究员”制度。从基层学校中选拔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由教育局出面聘请他们作为兼职研究员,并配套了相关经费,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更好地了解基层学校教师发展现状和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进行了教学研究与组织引领人员的梯队建设。
为保证兼职学科研究员的质量,我们对聘任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首先由上城区教育学院各学科研究员提名,经所在学校单位领导和本人同意,报上城区教育局批准,由上城区教育学院聘任,聘期一年。受聘人员需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水平高,本学科领域在区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兼职学科研究员制度实施一年以来,上城区的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已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兼职学科研究员制度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修炼的平台
首先,兼职学科研究员制度成为促使骨干教师生成思想智慧和相应的动力机制。兼职学科研究员往往由区级学科骨干教师来承担。思想引领发展,看一名兼职学科研究员有没有水平也就是看其有没有思想。兼职学科研究员应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更为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引领教师有效地思想,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观念、行动、效果进行思想,以获得经验。同时不断对现有经验再进行思想,加以完善与提升,形成内在发展的动力,努力实现思想的转化与教师的转变。
其次,兼职学科研究员制度是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其实践智慧的形成。如学院实行“五个一”的考评机制,即:策划举行至少三次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并附有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并形成一份有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开一节具有一定科研含量的研究课或者示范课;至少参与一次区级学科考试命题活动并独立完成一份大型考试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以此作为考量兼职学科研究员实践智慧的基本指标。
再次,兼职学科研究员制度成为促使骨干教师生成培育智慧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兼职学科研究员是一个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生产机构,既承担着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又肩负着优质师资的选拔、培育任务。这就要求兼职学科研究员在提升培训者专业素养和影响力及形成培育智慧的基础上,积极建立优质资源整合、共享、激励机制,搭建成果、风采展示和同伴互助平台,鼓励研究员亲自参与培训,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文本等手段,收集、整合、优化、传递、扩散教研信息资源,不断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二)兼职学科研究员制度为协作教研的整体推进提供制度的保障
兼职学科研究员作为沟通区级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之间的桥梁,在协作教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协作教研有利于学校发展与办学理念的落实
在协作教研中,易于发现学校自身与他校的差距,易于发现办学理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学校管理者提供很多信息,让学校领导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带领教师齐心协力,去快速缩短差距,快速解决问题,使学校得到快速发展。
2.协作教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对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代,而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学习。协作教研,它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协作教研中,我们以课堂研究学习为主要模式开展学习活动,研究的主题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是问题的研究者,又是问题解决的实践者。通过合作教研,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3.协作教研促使了团结协作的教研团队的形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孤军奋战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才更有力量,我们追求的是合作力量,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共同享用教育改革给我们的成果。协作教研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共同协作,共同进步,因此,我们采用的促进管理水平和教师个人成长的方法必须是对整个团队都是行之有效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一个整体优化团队正在迅速形成。
4.协作教研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
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资源,而且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资源往往是不一样的。如果进行整合,那么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果合作开发,那么既能够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又能够共同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协作教研无疑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兼职学科研究员制度为草根研究推波助澜提供展示的舞台
由于兼职学科研究员本身是一线骨干教师,当他承担了研究员的职责以后,眼界发生变革。
首先,开始注重分析指导评价区域性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协助各学科研究员组织各科检测的命题工作,把握好试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教学目的达成度,以发挥各科考查工作对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协助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对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对评价、检测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开始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兼职学科研究员根据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把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发展趋势,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基层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的指导。每学年承担一项科研课题,强化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处理教材,深化对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真正做到“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