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教育繁荣发展故事

文化教育繁荣发展故事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来说,存储形态的文化依附于实物、符号、科学技术等载体,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下来,但比较“死”,徒具保存意义。一旦它体现在人身上,就不再是文物,而成为人的思想,由此,“死”的文物变成了“活”的文化。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借助于物质实体,以客体文化的方式保存,如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典章制度文化等皆是如此;而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个体思想、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主体要素,难以物化出来。教育对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显著作用,从而构成了突出的文化功能。

(一)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功能

文化有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之别,主体文化是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而客体文化是存储形态的文化。通常来说,存储形态的文化依附于实物、符号、科学技术等载体,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下来,但比较“死”,徒具保存意义。而活跃形态的文化,不仅依附于物体、文字等载体,而且依附于个体。一旦它体现在人身上,就不再是文物,而成为人的思想,由此,“死”的文物变成了“活”的文化。文化由存储形态向活跃形态的转化,就是文化的活化过程。正是教育,把文化从物质载体转移到个体身上,与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建立联系,实现文化的活化,使文化成为影响个体行为的现实力量。

(二)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

通常而言,文化传递,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是文化的纵向传承,即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递过程。

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的“文化人”。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成为绝对的不可能;任何新生的一代都得去重复他们前辈所经历的事,人类就不可能进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结绳记事、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并随时都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承继者。这是就其世代交替的整个人类而言的。就其每一代人来说,首先是文化的承继者,然后才是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先占有文化,才能创造文化。

教育传递文化,从其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来说,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任何个体,如果没有间接经验,且不说发展,就连生存都不可能。

教育传递文化,实质上是一个精神文化再生产的过程。这个再生产的过程,具有经济、高效、迅捷的特点。这一精神文明的再生产过程,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作用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在客观精神文化的作用下不断重组和建构自身主观精神文化的过程。通过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它最安全、与人类共存亡、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因此,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手段,也就具有保存文化的功能,在人类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它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对整个人类,还是任何个体。

(三)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

文化的传播—交流,可以通过教育、战争、贸易、移民等途径和手段来进行。历史昭示我们:狭隘的地方主义会导致文化停滞。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文化,不管它有怎样辉煌的过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前途。一种文化只有对其他文化开放,在与其他文化的主动接触中吸收、融合别的文化的优良因素,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因为文化传播—交流,会促使各文化形态能增生出许多不被原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所羁绊,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超越其地理环境和原有文化传统的新的文化因子。文化的交流,对于双方都是自我超越的过程,都是向自身灌注生命力和新鲜血液的过程。教育作为传播—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就具有丰富文化的功能。

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是文化的横向扩展。教育可以形成文化共享性,强化人们的文化意愿,使文化传播具备必要的基础和动力。而且,与其他文化传播形式如文化交流、旅游、通商、战争等相比,通过教育进行的文化传播具有高选择性、强系统性、深层次性等优势,更利于文化的生成。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创造和更新与教育密切相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创造和更新文化。没有文化的创造和更新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创造和更新不断加速。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教育在文化延续中的作用继承多于开拓,守成多于创造,那么在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除了更好地继承文化和适应文化的发展之外,也要求教育更多地发挥创造与更新文化的作用,发挥文化批判与文化融合的作用,发挥导向文化与教化社会的作用。

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这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基本方面。人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但只有那些既掌握大量文化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可能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在现代社会,创新精神本身就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化心理品质,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创造性也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基本表征。第二,教育还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学校往往是新思想、新文化的策源地,在文化的创造与更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学说的提出和实施,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育上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不仅推动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且其成果也已融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还可以直接创造出新的文化,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