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主的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试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究中侧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并在运用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要求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校内、而且在课后、校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和生活经验,在参与集体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并从中获得新的生活体验。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弹性的、开放的生活空间。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内容的开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充分整合课程,在活动的内容确定上,因地制宜,不但各校不同,同校各年级不同,而且同一年级之中各班不同,同一个班不同的学生研究的问题也不同。

(2)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的开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与之相应的活动方式必须就有很大的灵活多样性,可以是个人独立研究,也可以是研究小组集体攻关、搞实践调查、实验验证、理论探索、撰写调查报告等。总之,每个学生都会根据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灵活性。

(3)课程的活动空间的开放。学生可以把教室、校园、家庭、社会作为自己活动的空间,利用这个空间扩展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激活自己在其他时间学习内容的“知识存储”。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4)师生关系的开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三)目的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科课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主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地去研究,去探讨,去收集资料,自主撰写报告、论文以及答辩,整个研究过程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展示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和学习的自主性。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火花不断进发,新的活动的目标和主题将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涵盖了创新与实践、科研能力与科研态度、科研习惯、研究技能与方法、社会责任感等德、智、体、美各个层面的内容。因此,目标具有全面性。新的主题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爱好、兴趣、已有的经验、能力水平来确定。从而形成一个指向不同个体的多元目标群,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