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该课程的确立,标志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基础课程得到全面的落实。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通过“灌输”“识记”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知识难、繁、偏、旧,过于重视书本知识,即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全都掌握,也只重死记知识结构本身,忽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及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造成学生知识整体残缺,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发展相差甚远。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使学生的头脑固化、思想封闭,许多学生走向社会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无法肩负起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我国的教育、科技、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上相差更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共中央签发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签发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此,教育部调整了课程结构和内容,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应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必将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振兴。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范围和途径,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该课程从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到探索研究、实际操作、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课程建构过程中学生的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潜能得到了开发和释放,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开展课题研究、课外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促进了知识的综合化,加强了学科的交融贯通,提高了人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人际交往合作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体魄的发展,更有利于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落实。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给教师提出了挑战,使原来教学中有充分准备的教师面对无准备的学生状况,变为有准备的学生面对几乎没有准备的教师。这种转变一方面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在学习。
1.提高教师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涉及的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有的内容,教师与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学生占有的资料比教师还多。因此,教师不能再以“智者”的身份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教师指导必须循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学生的研究过程和规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承担这样的任务,只具备“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条件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具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水”,但这还不够。学生要取水,教师应明确取水的用途,教给其取水的方法、取水的捷径,直到学生去寻找水源。所以教师要做“泉”水,常流常新,这“常流常新的水”就是教师教育、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自育、他育、继续教育,不断“洗脑”“充电”、不断更新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题研究方面要成为学生合作伙伴,促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和发展。
2.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学生。而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潜能的唤醒者、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课题研究的探索者和合作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己论证,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教师要有效地揣摩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理解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进行质疑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供学生参考,但又不过多地介入,给予学生充分活动和展示才华的空间。这时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关系的实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改革,是现代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为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3.新型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正在逐步形成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这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挖掘利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在过去的教育中强调统一,过于学科本位,常常以“标准化”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式,在评估上习惯于一种答案,这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有效地进行探究,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平时学科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
4.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促进“三结合教育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学校、教师的一统课程的局面,符合课程生成学的理念,从自然、社会、学习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建构新的课程。教学的时空是开放的,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借助家庭、社会资源、社会场所提供研究的空间和实践领域。学生到社会、社区、生活中去探究学习,向社会各界内行人士、专家、学者学习,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社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还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建设和自主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学校的自身基础和优势,依据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潜能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留出较大的空间,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特色。研究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将知识、学生、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合理的课程发展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