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人本管理

浅析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人本管理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的建设如此,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没有全体图书馆人的现代化,便不可能有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现阶段,人作为图书馆管理之本,是从人本管理来体现其最高价值的。弘扬人文关怀,注重和谐环境的建设,是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深入研究并愈加重视人本管理,才能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的快速发展。

浅析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人本管理

蒲 莉

引言

美国人阿力克斯·英格尔期在他所写的《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强调了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现代心理基础,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是废铁一堆,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要获取成功,必须依赖运用现代技术设备的人的现代人格和品质。“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现代社会同步前进,该国的现代化才得以实现”。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实现程度。国家的建设如此,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是这样,没有全体图书馆人的现代化,便不可能有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

一、人本管理的哲学基础

图书馆学家施莱格曾强调:“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人本管理,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它注重对人的管理,注重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是管理者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现阶段,人作为图书馆管理之本,是从人本管理来体现其最高价值的。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创造性地发挥人的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管理者要在尊重人、认识人、发展人、培养人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馆员进行情感管理,疏导馆员的不良情绪,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每个馆员的个人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汇集成集体的共同利益,树立管理者的良好自身形象,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1]也就是说,要将有效实施人本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构建图书馆数字化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人本管理的创新。

二、人本管理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1.人本管理适应了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转变

时代的巨变有力地冲击着管理领域,数字信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数字化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它和传统公共图书馆人本管理理念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建立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管理,具体表现为:(1)突出人的核心作用。随着图书馆内外的竞争由馆藏资源领域转向知识服务领域,如何改进服务,使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一项中心任务,图书馆员作为服务主体将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图书馆应首先挖掘和发挥馆员智慧,把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知识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馆员的知识再教育、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工作中切实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弘扬人文关怀,注重和谐环境的建设,是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深入研究并愈加重视人本管理,才能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的快速发展。(2)突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是管理工具,信息基础设施是进行信息传播和知识流动必要的技术手段。图书馆只有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含量的情况下方能有效地实施管理。深圳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创新高科技产品“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从2008年4月首台投入使用以来,至今服务读者、处理文献的量化统计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图书馆一年的工作量,另外还有以前没有借阅记录的7000多册图书也被重新利用,激活馆藏达到38%,真正收到了“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效果。[2](3)突出知识信息的集成管理。知识信息的集成管理旨在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实现社会责任为条件,以整体化聚变放大为手段,兼容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在集成对象互动中共同得益,协同推进。

2.人本管理促进了数字化图书馆组织形式的转变

图书馆数字化除要求各馆之间在组织管理上打破原有的封闭运行模式,加强馆际间协作协调,加强行业扩大交流,建设开放型的大图书馆,走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外,在大框架下对各馆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也应该进行重组。目前传统公共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结构仍是馆、部、室组成的多层塔式结构,各业务部门是按工作流程和文献类型来划分的,这种结构和划分使得各部门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在管理上既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也不适应人们对文献信息的专业集成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图书馆数字化则要求业务管理规程和制度规范化,优化部门设置。要建立一个以学科为核心的,集采访、借阅、咨询为一体的衔接统一的业务部门,计算机技术深入于各项业务工作之中,使各部门之间切实实现无缝连接,减少繁杂的管理环节。这就既使管理信息能够得以及时反馈,又有利于业务工作的纵向深入展开,从而真正为满足人们对文献信息的专业集成,个性化需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各部门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本位利益之分;各部门协作、馆际间协调制度化;人才知识结构分布呈金字塔状,老中青合理搭配,将组织目标和工作人员的个人目标完美有效地结合,增强了凝聚力。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综合化、法制化,将图书馆各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一系列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全体馆员的最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是真正提高图书馆文献利用量的基本保证。

3.人本管理满足了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

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还是数字化图书馆,其终极目标是服务。多元化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和趋势。随着所处环境、资源组织方式、管理方式都已发生变化,图书馆服务方式也相应要随之变化,再不能拘泥于一种传统而单一的借阅服务、被动服务、“1→1”的服务,要进行全新服务。因为创新才是发展的根本。图书馆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和人才是永久的战略资源。在数字化方式下,图书馆迫切要求统一使用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设施、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并简化流程,优化组织实体。变“l→1”的服务为“N→1”的模式。强调“人”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人为中心,实现人与技术相互结合的路线,这就把人本管理摆在了首要位置。

4.人本管理是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图书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型组织建设”。因为每一位馆员都面临和存在着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尚无法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挑战这一现实问题,所以建立“学习型组织”迫在眉睫。学习型组织是通过组织成员的持续学习而建立,使组织拥有同一的愿景,并朝这一愿景共同努力前进。在学习型组织中,人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图书馆员。人本管理是一种全馆动员、全体参与的管理,实行人本管理的图书馆中,各部门的每位工作人员不是只做“该做”的事,而以“应做”的事为自己行动的指向。管理的重心是充分发挥馆员的创造力,要按照馆员的特长将其放在最适宜发挥创造智慧的工作岗位上,使全体馆员都能进行发展思考,形成双向、多向交流的自主工作秩序。这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所在。

三、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人本管理

既然人本管理对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如此重要,那么怎么样进行人本管理也就成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焦点问题。人本管理不仅表现为重视馆员和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表现在发展馆员,为馆员谋利益等深层次、人性化的要求上。要真正实现数字化过程中的人本管理,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全方位、深入地贯彻这些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要求。在现阶段实现人本管理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设与数字化建设配套的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是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馆员所认同和遵守的具有一定行为规范性的价值观体系。传统的管理模式受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流程,技术条件等局限,更多的是考虑馆舍的面积、图书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配置以及图书的外借量、接待读者人数的多少等,一味追求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很少考虑馆员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在重视“物的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人的发展”,制约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真正实现。在网络经济时代,知识日渐成为图书馆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一方面,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及由此带来的创新,使人在提高服务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等都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这些都促使我们在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提升到中心地位。所以在实施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时,如何有效地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新创新。[3]要在图书馆内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必须得到空前的强化。在图书馆内部应培育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围,树立新的价值观,强化内部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形成融洽、宽松的工作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不拘一格选人才,包括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掌握外语知识、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图书馆充溢着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2.提高组织的柔性化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强制方式,使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管理模式。它既体现了一般管理的本质——控制,以及管理的核心——协调,又体现了柔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柔”原则与“软”控制,而且是在顺应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图书馆数字化要求组织充分的柔性化,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让图书馆管理在新的经济时代得到升华与创新。组织柔性化又分为馆员柔性化、结构柔性化和组织间的柔性化。(1)馆员柔性化。馆员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图书馆各类有形资产中最具柔性的资源。在现代图书馆中,柔性化馆员队伍与具有柔性化的数字资源一样,可以减少大量资源库存,应付各种可能、随机的现象,有效地取代了专业性、重复性和陈旧性。国外图书馆的成功经验表明,馆员柔性化是制约图书馆对环境迅速做出反应的重要因素。馆员柔性化,即要求馆员完成以前需求采购、编目、加工以及服务等馆员分别完成的工作,因而工作范围和部门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他们更多的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工作,每个人都参与决策的制订,有问题时共同协商。(2)结构柔性化。不少管理学家提出,横向网络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柔性化。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柔性组织结构应运而生。柔性组织变直线式的组织为中间层次极少的扁平式组织,缩短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迟延,加快了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一个具有结构资源柔性化的组织可以取代其他组织形式,如组织柔性化能取代业务处理过程专门化、任务专业化等,同时还可以减缓陈旧性,提高决策合理性,减少传统结构中存在的多界面。更重要的是馆员直接承担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需要的责任,馆长则直接承担支持、指导馆员工作的责任,激发馆员的智慧,并为馆员服务。(3)组织间的柔性化。组织与外界机构的关系柔性化,图书馆应致力于真实、可靠的组织信息传递。

3.改善馆员激励

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突出问题是竞争不足、创新不足、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其潜能未能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其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激励是管理的核心”,高度重视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建立与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高标准管理体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字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惑层出不穷,有的馆员会知难而退,针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对馆员及时的、真诚的鼓励就极为重要。要确立正确的激励导向,并遵循合理公正、绩效的基本原则,这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激励面要广。传统的激励仅把少数人树立为“先进”,长期采用此法,会使广大馆员产生逆反心理,失去进取的热情。科学的激励方法是扩大受奖面和奖项,多设集体奖。(2)激励要因人而异。管理者应根据不同馆员的个性心理特征,采用相应的激励方式。即根据馆员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手段。(3)激励必须及时。馆员工作表现好,或是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管理者都必须及时给予肯定,使其良好动机得到激励。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滞后激励的有效率仅为7%,及时激励的有效率则高达80%。(4)要重视过程激励。对做出优异成绩者要表扬,而对那些尚未成功的努力者,特别是遭受挫折但毫不气馁的奋斗者更应加以表扬。(5)要给激励注入真情和真诚。只要赞扬确实是出于真心,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几个字,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当馆员对自身还缺乏足够的自信时,常感怀于细言微行,这时,来自管理者的真诚赞美和鼓励,必然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4.重视读者的作用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既要注重“以馆员为本”的主观能动意识,又强调“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宗旨。在图书馆数字化的时代,“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命题仍具有其新的涵义和活力。对图书馆而言,读者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组织一切工作的源头,图书馆能否吸引读者、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衡量其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首先,读者是享受图书馆服务的人,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求。馆员应该是读者利益的体现,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在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的大力冲击下,要想在读者服务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图书馆必须要拥有较高的读者占有率。其次,与读者的关系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服务那一刻的优质服务,还在于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在于对读者的了解。图书馆要在馆员中弘扬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重点培养馆员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培养馆员的职业责任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使他们从道理上理解问题的所以然,积极主动、自觉地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千方百计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选择力,使读者愿意接受图书馆的影响,自觉选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可成立诸如“读者协会”、“图书信息委员会”等读者组织,不定期召开座谈,鼓励读者积极参加图书馆建设,培植读者建立起主人翁的感觉,为图书馆的工作出谋划策,不断改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打破围墙,向读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开展的学术性服务、个性化服务、网络化服务、数字化服务、一线服务、远程服务、咨询服务、主动服务等等。特别应到一线去,实现与读者的“零距离接触”,将最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带给每一位读者。第三,图书馆一切活动都应致力于读者的需要和利益,为读者服务。要对读者进行必要的阅读教育,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深入开展参考咨询,特别是利用网络条件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文献信息服务。使读者满意,使图书馆获得真正的利益。一个读者与馆员共享的文明和谐的图书馆氛围,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

社会发展正出现资本竞争向知识竞争的转变。新的图书馆发展观应表述为:将“人—馆员”作为知识的载体。高素质的人将主导未来,并引导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新世纪图书馆管理者的任务不在于改变人,而在于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并给予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投入。国内外诸多成功实施数字化的图书馆证明,图书馆数字化系统应该是一个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的系统,成功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贯彻。没有人本管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会处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邓慈武.以人为本: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新理念.图书馆,2005,(4)

[2]周玮.从阅读到“悦读”: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http://people.com.cn.

[3]王娜.隐性性质,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潜动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4]张向荣,杜佳.知识经济时代标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1).

[5]要红,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图书馆工作,2006,(3).

[6]张建明.图书馆人本管理探微.图书与情报,2003,(4).

[7]孔慧,王映霞.21世纪图书馆管理精髓是人本管理.图书与情报,2003,(2).

[8]毛玉琪.迎接数字图书馆的挑战.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

[9]张汉强,刘泽泉.知识信息转化创新论.图书与情报,2003,(3).

(蒲莉,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馆员,任职于采编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