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马春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开辟的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对于消除信息鸿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在共享工程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合陇西县现状,对西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县乡村共享工程建设提出一些思考。
一、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共享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共享工程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仅以陇西县为例,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相当一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甚至基层党委、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认识不充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仅按照一般性工作安排应付性地落实。截至目前只有县图书馆建成电子阅览室一处,全县17个乡镇只有5个乡镇有文化站,且都不具备上网条件,全县215个行政村中只有58个村建有村图书室、农家书屋,但均无电脑和上网设施,仅有的这些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也由于活动方式单一、服务对象不广泛、工作开展不正常,实际作用发挥不大。
2.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每年用于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微乎其微,许多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办公和活动场所,更没有配备电脑等相关文化设施,村一级情况更差一些,共享工程在最需要的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3.传播形式单一
当前,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文化信息的途径除电视外主要有农家书屋建设、送文化下乡活动等,共享工程受益面十分有限,特别是边远山区根本难以获取和利用丰富的优秀数字文化资源。
4.专业人才短缺
由于缺少业务指导、培训,县乡村从事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作为共享工程的基层站点,连工作人员都不能熟练使用文化信息网络,更不用说让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了,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着共享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本着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积极推进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建立起多种模式运转的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以县图书馆建设为主体,认真建好县级文化信息服务平台
把县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主体,与县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站、移动硬盘、光盘等手段,提高资源传输质量和服务水平。重点要对现有的阅览室进行扩建改造,建成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展映室,使之成为辐射城乡的数字图书馆基础服务平台。整合不少于1万种电子图书,提供不少于1万小时的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文艺演出和影视节目等视频作品,数字资源总量不少于80tb,基本建成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增强县级文化信息共享平台的服务能力。
2.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乡级文化信息服务平台
把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为乡级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在承接县级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加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有线数字电视等基层服务点设施设备、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重点整合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资源,精心打造广大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实用性强的多媒体资源库。落实乡镇文化站的办公场所及配套设施,并结合人口理论、文化、卫生阵地建设,建立局域网、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完善服务网络和管理制度,由乡镇文化专干专门负责维护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增设1名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利用多媒体投影机在本乡镇巡回放映共享工程资源节目,尽力扩大共享工程成果。
3.以农家书屋建设为基础,加快建设村级文化信息服务站点
抢抓国家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实施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建立遍布全县的村级基层服务站点,努力配置多媒体设备,确定专人负责维护管理,定期充实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农家书屋建成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基层服务站点与乡镇文化站、县级信息服务平台的联系协调和信息反馈网络,实现乡乡建有基层中心、每个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站点的目标,使基层服务网点成为具有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文化服务中心。
4.以创新方式方法为重点,着力促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针对西部地区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加强与乡镇、部门以及农村基层服务站点的联系协调,积极探索多种服务方式,在利用好网络资源的同时,通过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努力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把最实用的科技、文化信息资源送到群众手中,尤其是对信息闭塞的农村边远地区,要借助共享工程建设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的重要抓手。
三、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的要求
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主要手段。作为一项系统的政府工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共享工程是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很短的几年时间内完成,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因此,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订总体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实施计划,稳妥、有序地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基层服务站点的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步骤,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切忌一刀切。
2.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在基层服务站点的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更加注重共享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既要充分考虑到硬件设施的性价比因素,避免建成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又要考虑到未来技术上的升级换代要求,尽量做到前瞻性投入,达到动态节约的目的。
3.整合资源,扩大成果
共享工程建设必须要实现各级中心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要达到国家、省、市、县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各种数字信息资源的无障碍流通和使用,使共享信息和馆藏数字资源相结合,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广泛的信息产品。而对基层服务站点来说,整合资源首先是积极收集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向各级中心提供地方文化、文献资源,其次是整合图书室、文化站、农技站、书店等多种文化服务资源,突出文化品味,再次是注重网络整合,主动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数字电视视频工程等相结合,积极将各类优秀数字信息资源传递到千家万户。
4.加强指导,强化培训
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专业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适合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技术保障和基层服务队伍。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基层服务站点工作队伍,从县图书馆、乡镇文化专干、村干部当中选择一批年轻、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共享工程建设队伍中,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定期进行培训,使基层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点拥有一批考试合格、操作熟练的专业人员。省、市图书馆和资源中心应加强对县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站点的技术指导与培训管理,着力提高县乡村基层网点的服务能力。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要把共享工程建设作为提高地方综合实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文化基础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都应把共享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并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研究部署本地区共享工程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共享工程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2.强化协作配合
共享工程既不是单纯的图书馆工程,也不是单纯的文化工程,而是综合型文化内涵极深的政府工程。因此,共享工程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文化部门,而是需要各部门协调联运,形成工作合力,尤其是文化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的职责,切实承担起共享工程建设的牵头抓总责任。发改、财政、公安、电信等部门和图书馆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运转。
3.保障建设经费
中办发[2005]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分中心和基层站点的日常运行经费、设备经费、资源建设经费”、“中央财政要逐步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的数字资源加工与整合、软硬件平台建设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保障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行经费。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致富能人、企业家赞助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4.强化舆论宣传
共享工程是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文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消除文化信息资源城乡差距,解决农村信息贫乏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共享工程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积极营造共享工程建设的舆论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知道什么是共享工程,还要让他们学会运用共享工程资源,利用共享工程致富奔小康。
(马春荷,女,汉,甘肃省陇西县图书馆助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