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上几种审美教育的界说

历史上几种审美教育的界说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理论功能方面来看,审美教育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归宿,是毫无疑义的。在我国,梁启超首次提倡“趣味教育的概念”开始到周扬先生的“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的界说。这种主张从教育本体理论来看,对知情意识的分类,必然导致情感教育说成为美育的主导学说。上述五种关于审美教育的主张看法,只是众多的美育界说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因而,它们对今天的审美教育性质的讨论能够起到相应的引领作用。

一、历史上几种审美教育的界说

当我们言及审美教育的时候,人类认识的历史使我们面对诸多颇具影响的种种主张和界说,这些有关审美教育历史界说毕竟是从人类认识史中产生的思想理论,映射着人们对审美教育认识的历史轨迹。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围绕它的本体问题研究颇具影响的成果有美学理论知识教育说、美感教育说、艺术教育说、情感教育说、审美素质教育说等。

1.美学理论知识教育说

这种界说是把审美教育看做是美学理论知识的教育,其目的也只是限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美学知识营养和美学理论水平。理论研究源头首推蔡元培先生。蔡先生对美育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以美学的理论学习代替审美教育。持这种看法的学者们研究认为:美育离不开美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将情感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确,进行美育必须开展美学理论的学习。没有这种学习,缺乏对美的一般认识和感受而去承担审美教育任务,就像不识字的文盲却要去从事教师和普及教育的工作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由此看来,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理论应该说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或内容之一,是受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从理论功能方面来看,审美教育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归宿,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美学的理论知识的普及不能覆盖整个审美教育。美学理论是宏观的,审美教育只是其中的分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般虽然蕴涵着特殊,但不能全部包容特殊的丰富性。不能以偏概全,把美育简单地归结为美学知识的普及。另外,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属于知识教育的范畴,而美育原则上是一种实践,本质上区别是明显的。

2.美感教育说

美感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美感指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指包括审美感受在内的审美意识或审美经验。这种审美主张是着眼于美感能力或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界说在西方是从希腊的学校教育开始,经由教育家卢梭等人的倡导直至今天影响犹在。在我国,梁启超首次提倡“趣味教育的概念”开始到周扬先生的“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的界说。这种界说的实际影响表现在对审美教育的任务的规定上。

美感教育说正确地揭示了审美教育对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责任,突出了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影响是很深远的。当今众多看法都主张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能力。其根源由来大概源于此。

3.艺术教育说

这种界说作为审美教育的本体理论,也是颇具影响的审美教育手段之一。历史上,我国从先秦之时,诗教、乐教已经成熟并形成中华文化传统。而西方,在希腊琴弦教育基础上由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的见解也是极有盛名的。这种看法认为:艺术教育是培养人们的艺术感受力、艺术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的教育。艺术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技艺的教育,而且至今还是审美教育的媒介。艺术教育说作为一种历史的审美教育理论,在历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功,造成了许多艺术顶尖人才,创造了世界上无数的精美艺术品。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也不能画等号。

4.情感教育说

这种界说是当今呼声最高的看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自古以来“诗言志”、“诗缘情”的传统一直源流至今。在近代由康有为、梁启超首倡,到王国维、蔡元培,几乎卷入所有的大家,特别是王国维先生明确提出,美育是一种情育,指出它与德育、智育的区别,并首倡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第一次把美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地位。蔡元培先生为美育呐喊了二三十年,身体力行从事美育实践,为创立我国近代美育体系功不可没。他的美育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是以美育取代宗教学说,而“美育救国”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这种主张从教育本体理论来看,对知情意识的分类,必然导致情感教育说成为美育的主导学说。从社会背景着眼,随着市场经济和物质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上倾向物质享受,教育上出现了偏重智育的功利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人的情感培养,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自由发展是很有必要的环节。

5.审美素质教育说

该界说将审美教育界定为培养审美素质的教育,并把审美感知能力、提升人的情感和培养审美创造能力,以及提升美感能力视为培养审美素质的具体化主张,作为审美素质说的具体化手段。并基于审美素质是人的本质的具体化特点,注意个人主体素质,注重主体自身的个体化发展,注意个人与社会互动,呼吁全社会注意支持美育,倡导教育的审美化,来塑造“审美的人”。通过个人美化要求社会美化,通过个人的自我实现,要求实现社会的完美,让社会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夯实美育的现实基础。

上述五种关于审美教育的主张看法,只是众多的美育界说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近几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还有审美价值说、立美审美说等。从这些五彩缤纷的美育理论界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理论并不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代表着人类对审美教育的追寻。从探索美育的历史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审美教育的性质界定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根本上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关联的,它反映出人类发展自身、超越自身的殷切希望。这种社会需求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题,突出了审美教育的性质。当人类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时代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审美教育本体理论的界说是我们不能不给予观照的。

这些人类对审美教育本体认识的理论是人类物质、思想、文化、信息、资料库中的经典贮备。当我们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眼光仰视它们的时候,它们是思想者个人主观努力与心血浇灌的结果,自有它们种种的奇妙性、特殊性和创造性。俯视它们的时候,它们反映的是人们探索审美教育性质理论的历史时代行程的轨迹,显示出理论探索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由客体到主体的流向,是由注重客体媒介和外部存在到着眼主体需求和自身素质的发展道路。这正是今天审美教育受人们注意的内在原因。

这些理论内含的真理性认识,对美育本质理论的讨论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美学知识说对理论指导意义的重视,美感教育说对审美能力的注重,艺术教育说对艺术媒介作用的强调,情感教育说对情感的熏陶的倡导,审美素质教育说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都是审美教育的题中要义,都能从不同侧面满足表现本体的需要。因而,它们对今天的审美教育性质的讨论能够起到相应的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