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者范围与重点

读者范围与重点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读者范围与重点,有利于图书馆区分服务、充分服务,使图书馆的人、财、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产生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定重点读者,要把图书馆和读者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各类型单位所属图书馆,面向本单位的全体成员,读者范围和读者数量,以本单位的全体成员为限。因此,发展正式读者,调整读者队伍,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经常性的特有任务。还有部分读者不符合本馆正式读者条件等。

第四节 读者范围与重点

确定读者范围与重点,有利于图书馆区分服务、充分服务,使图书馆的人、财、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产生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不同范围的读者群中,客观上存在着重点读者与一般读者的区别。重点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研究对象。确定重点读者,要把图书馆和读者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图书馆的主要性质、任务和藏书重点是公共性的,还是教育性的;是研究性的,还是普及性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还是专门为研究服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还是为普及科学文化服务,等等。另一方面要考虑读者是担负研究任务的,系统自学的,还是一般阅读的;是经常利用图书馆的,还是偶尔利用图书馆的;是能经常反映阅读需要和阅读效果的,还是不常同图书馆保持联系的,等等。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类型、不同成分的重点读者;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情况,确定重点读者的发展条件。一般说来,图书馆的重点读者类型,包括研究性读者类型和自学性读者类型,其中,经常利用图书馆,并同图书馆保持密切联系而又能积极反映阅读需要和阅读效果的个人读者、集体读者或单位读者,都可以被选择发展成为图书馆的重点读者对象。

公共图书馆和各类型单位所属图书馆,确定读者范围、读者重点与读者数量,有明显的区别。

各类型单位所属图书馆,面向本单位的全体成员,读者范围和读者数量,以本单位的全体成员为限。如一个学校的师生员工,一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一个厂矿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一个机关的所有职工,都是该单位图书馆特定范围和特定数量的读者群。在这些特定范围的读者群中,再选择某些担负研究任务或学习任务而又经常利用图书馆的读者,作为本单位图书馆的重点读者对象。

各级公共图书馆,面向本地区的全体社会成员,读者范围广泛,成分复杂,人数众多,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它的正式读者,必须有所选择,有所限定。因此,发展正式读者,调整读者队伍,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经常性的特有任务。

发展正式读者,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本馆的可能条件,包括为科学研究和大众服务的两项任务,文献资源的种类、规模、成分与比重,业务人员的数量与能力,空间容量与设备条件等等;第二,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包括本地区经济特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状况,所在地区内厂矿企业,科研单位,机关学校,居民委员会及各行各业、各阶层中,需要利用书刊资料而本身资料又很缺乏的单位和个人,将作为读者发展对象;第三,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与馆际分工,一般不发展其他图书馆的读者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正式读者。个人读者一般就近就地利用图书馆,特殊需要可通过单位,建立邮寄借书关系,或通过馆际互借方式加以解决。

调整读者队伍,也要综合考虑三个变化因素:第一,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如体制改革,机构调整,经济成分变动,工程技术与研究项目发展等)会直接、间接影响读者队伍的变化。第二,由于读者队伍的实际变化(如经过一定时期后,相当一部分读者,由于工作调动,职业变化,单位撤销,居位搬迁等原因),读者领取借阅证后长期不利用图书馆,空证率高达一定比例,而许多需要利用图书馆的读者领不到借阅证件。还有部分读者不符合本馆正式读者条件等。第三,馆藏书刊流通失调情况。如有些藏书成分因无相应读者利用,未发挥应有作用,而需要利用这些藏书的单位和个人不是图书馆的正式读者等等。因此,定期验证核实,调整撤销不适宜的读者部分,发展新的读者,增减各类型读者成分数量比例,使读者队伍的构成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与馆藏文献资源结构相适应,与本馆任务和能力相适应。经过调整,不断提高图书馆读者队伍的质量,使应该为社会利用的藏书充分开发利用,使应该利用图书馆的社会成员成为图书馆的正式读者。

公共图书馆一般在三五年内,重新制定读者队伍发展计划。计划中提出发展读者总数量,各种类型、各种成分读者的具体数量,一般读者与重点读者的条件和名额,规定读者登记、验证时间、办法及具体措施,做到有计划按条件而又公开地发展读者。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范围体现公共性特点。以省级图书馆为例。省馆的服务对象,在地区范围内要面向全省,不仅是省会所在地;在对象范围上,包括党政军领导机关,科研,生产部门和文化教育部门,以及各行业、各阶层的广大群众和青年;在文化程度上,有中学文化程度,博士、大学、大专、中专文化程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职务的各类读者;在学科领域中,有搞哲学社会科学的,有人文科学的,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涉及当今中外一切学科领域。在广大范围的读者群中,正式读者主要集中在省会所在市区。个人读者一般区分为普通读者和科技读者两大类型,其中,普通读者的数量比科技读者高2倍以上。两类读者在借阅范围、借阅数量、借阅期限以及服务方式上都有不同的权限与模式。在两大类型读者中,按照一定的条件,都要进一步区分一般读者和重点读者,构成公共图书馆重点服务对象。

发展重点读者,可以在图书馆读者队伍中,通过申请、选择,确定重点服务对象。选择重点读者的条件是:担负有生产、科研任务、需要经常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并能经常向图书馆反映借阅效果的专业读者。一般说来,经过申请并选择确定的重点读者,大多是工厂、科研所的工程师、大学教师,或其他系统相应职务的专业人员及管理工作者。重点读者,享有优惠待遇,如放宽借期、增加借书册数,实行预约借书,并建立专门档案。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进行跟踪服务、送书上门、个性定制、个性代理等服务。

在一定区域内,图书馆正式读者所占各类社会成员的范围、重点和数量比例,在整个国家或整个地区中,读者成分、读者类型的广泛程度,读者数量比例大小,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可以说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程度;第二,可以说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一个单位之内,各种成员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可以反映这个单位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