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发必须会制纸写经花巴巴写经最出名
时辰忠
自从回教传到中国,那时因为交通不便,从西方亚拉伯派来的人很少,同时他们带来的经典,自然也是不多,可是回教的当时发展,真是出乎人意所料,不到二三百年,由华南而华中而华北,西北山东土耳其鞑靼,而至回纥及西北各省,当时风行云涌一般,皈信者既多而回纥大部民族,也随之分布各地,清真寺,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到处建立,这时为研究回教而念经的青年,他们也到处负笈求进。
亚拉伯的经典,传入中国的数目既少,而各清真寺的学员需用又多,因此一般念经的青年,有力的便不怕花费多资而请来三本五册,至于地方偏僻,有钱也买不到的时候,或是家道清寒,根本就买不起的这些青年学员,他们便生出一种自食其力的便通办法。
早年中国的纸张,都是很薄而带毛性的,写亚拉伯文,以用竹板木片为佳,那么纸张薄软,是不容易写的,他们后来想出一种方法,就是使这薄而软的纸张,用浆糊裱妥,成为厚纸,一方因为纸面上有毛性,他们用光而亮的石卵,在裱妥的纸上轧来轧去,使他成为光而硬的写经纸,可是这时虽然有了洋纸,然而各寺里还有很多处,他们保持着古法,而收藏着多年传辈的石卵。
各寺的学员,普通都称他们为“海里发”,原是替位的意思,久而久之,都以为海里发便是学员,其实这是错误。海里发即会制纸,尤其必须会抄写经文,往往他们可以向远在一二百里以外的教长们去借经抄写,然后辗转传抄,由一而十,由十而百,有时由亚拉伯带来一本经,没有数十年,差不多每位教长手里都要有一本,这样克苦好学的爱教精神,直到现在还存留着呢。
写经既成了海里发的必修课,因此一般海里发们也便拿写经来竞争斗胜,有时在经皮里外,也画出若干图案花边,写经时也要用些宝石颜色,故此现在一般人对于古时的抄本经,特别重视。
前清时宫廷里有三十册抄本古兰天经,一色的黄绫皮面宝蓝纸版,经字是用堆金立粉的方法,只金字一项,每本经要用到一二千元,这可以算是中国抄本经中最珍贵的东西了。
花巴巴是一位老教长,大约去世也不过一百多年,他所写的经最多,并且也都最好,据我知道的刘仲泉先生有一册古兰经,是花巴巴的真迹,因为特别珍贵,刘先生在前些年把这本经交给马松亭教长转赠给埃及福哇德国王了,福哇德死后,新埃王法鲁克,便将这本经保存到福哇德的皇陵正殿里面,所以中国的艺术文化,也很使欧西的人士们咋舌。
写版经保存最多的是西安,□……□将来这些抄本经,恐怕要难于保存的,吾人不胜为抄本经惜,同时更为中国古代回教文化惜。
摘自《震宗报月刊》1939年 第5卷 第2期 第17-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