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伯韬(1907—1981)
张学强
戴伯韬,江苏丹阳人,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早期较有影响的科普作家。他追随并协助陶行知先生,开展了那场轰轰烈烈的生活教育。他们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即知即传”等观念影响深远。
生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戴伯韬从少年时代起便已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民族的危亡。日寇的侵略、民众生活的苦难,这一切深深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也使他对旧教育的改造有了满腔的热情,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投注了他毕生的心血。通过教育,把奴化的顺民唤醒而成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大众,以救国救民救自身,这是戴伯韬和当时许许多多有志之士的共识。
由于深受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运动的影响,戴伯韬毅然放弃中学商科的学习而投考了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毕业后便追随陶行知先生开展生活教育。在此,他通过主编《战时教育》(原《生活教育》)杂志,积极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推行国难教育,同时自始至终参加了抗战教育研究会的一系列繁重工作,为抗战时期的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戴伯韬非常注重儿童教育尤其是儿童科普教育。他24岁时便在上海办儿童半月刊,创作一些童话、故事、散文等。随后又应陶行知之邀与董纯才等人一起创办儿童“自然学园”,编写出版了《儿童科学丛书》(9种11本)、创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并义务讲课,编写小学自然课本、农民常识读本等;他还著有《水的科学把戏》、《显微镜》、《望远镜》、《云雾观察记》、《风》、《奇异的光》、《奇异的音》、《雨·虹》等许许多多的科普读物,成为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科学下嫁”以“救国于危亡”运动的积极实践者。
戴伯韬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学是必不可少的。他非常重视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他一生主持编辑了许多套教材,从对象专门化的“妇女教材”、“民众识字教材”、“儿童保育教材”到“盐阜地区小学教材”、“苏皖边区中小学教材”、“山东中小学教材”、“上海解放初期中小学教材”、“十二年制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十年制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等正规教育教材,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