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慈庚(1910—1999)
傅海伦
赵慈庚,字霁春,河北定县人,数学教育家。他从做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在数学教育教学领域辛勤耕耘七十多年,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赵慈庚在数学分析、微分方程和初等数学研究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并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长期致力于我国大学师范教育的建设、革新和教学工作,针对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教育几乎没有自编的自然科学课本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张禾瑞等人合作编译了多部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教科书。十年动乱结束后,他与蒋铎合译了卢丁的《数学分析原理》,与江泽涵共同主编了《大学数学自学丛书》1套13卷,这些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赵慈庚十分关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他身体力行,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把大半生心血都倾注到中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培训上,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数学教育人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和傅种孙等一批出色的数学教育家一起,设教坛、编教材、办杂志,积极投入中学教育的革新运动,参与编写出版了一套风格新、质量高的中学数学教材,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反复使用多年,并推广到全国部分中学,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起了显著作用。十年动乱结束后,他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成果,适应中学数学发展的形势和需要,主编了《初等数学研究》一书,在数学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赵慈庚还撰写了大批关于数学教育和教学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针对数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要求,提出了以高等数学的观点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与面对中学并重、水平与教法并重、重视数学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提高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赵慈庚数学教育文集》出版发行。
赵慈庚于1938年来到汉中,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任教,1948年回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调置教研室,他担任数学分析教研室主任,直至1986年退休。他还是华罗庚所倡导的中学数学竞赛的组织者、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他亲自参加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京市历次数学竞赛的赛前辅导、命题以及试卷分析、总结评奖的所有工作,为我国发掘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