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运动讲习所
刘 静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教育机构。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在广州举办了六届,有毕业生797名。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1927年3月到6月又在武汉办了一届,当时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八百余名毕业生。农民运动讲习所在中国革命史和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讲所虽然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但其各届的主持人清一色全部是共产党人。第一、五届由彭湃主持,第二、三、四届分别由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主持,毛泽东主持了第六届。农讲所的教员多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或学者,大多数是兼职的。学生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国民党员、农民协会会员、进步学生,其中一部分原来就是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前五届主要是培养广东省的农民运动干部,第六届则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干部。根据需要,各届培训时间有短有长,最短1个月,最长4个月。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回到农村从事农民运动,很多学生成为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
农讲所是中国第一所培训农民运动干部的新型的革命学校。其主要特点是系统的理论教育同实践活动相统一。
第一,在课程安排上,农讲所始终把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理论作为主课。课程分为六大类:
(1)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及方法:包括农民运动理论、农民运动现状及趋势、农村教育等。
(2)关于中国国民革命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及其侵略简史、社会学浅说、各国革命史等。
(3)关于国民党的主义:主要有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中国国民党党史等。
(4)关于宣传训练:有统计学、集会与演说、辩论会等。
(5)军事训练。
(6)农民运动见习。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农讲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员讲课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当时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等教员的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基于训练农民干部的目的,农讲所一开始就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农民运动实习和现实斗争。
在校内,学生组织各种团体进行自我教育,探讨如何开展农民运动等革命问题,把自我教育与研究问题相结合。例如,第六届把学生按省籍编成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研究会定期开会,专门研究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农民问题。研究会列出许多个调查项目,引导学生调查经济、政治、军事状况等,并作出分析。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不仅提高了分析综合能力,而且一部分研究成果还被收入《农民问题丛刊》中。
农民运动讲习所
到农村参加农民运动实习,更是学生的必修课。各届学生都定期到农村考察和宣传,了解农村现状,增强从事农民运动的决心。除了参加农民运动实习外,学生们还参加了其他现实斗争,如第二届学生参加了对付商团军叛乱的斗争,第四届学生参加了平息刘、杨叛乱斗争,第六届学生先后参加了五四运动纪念会、援助英国工人大罢工大会、北伐誓师大会等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民运动实习和社会活动,既促进了国民革命,又教育了学生,使他们在实际斗争中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独立工作能力。
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培养既守革命纪律又懂武装斗争的运动干部,农讲所把军事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训练时间约占全课程的1/3,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的军事教育为当时的武装自卫和后来的武装起义打下了基础。
农民运动讲习所作为一所短期培训干部的学校,为我国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很多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严格的规章和良好的校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