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刍议

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刍议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新闻传播类课程课堂教学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大课堂和大讲堂融合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达到最佳。这在新闻传播类教学中尤为突出,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新闻传播类一些课程涉及实验,这也是学生进行模拟演练的机会。明确教学对象,有针对地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

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刍议[1]

李 蓉

【摘 要】全民传播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新闻传播类的课堂教学必须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实习相结合的特点。本文以新闻传播类课程课堂教学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大课堂和大讲堂融合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达到最佳。改革的同时,还应结合本校的特点、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强化专业特点,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闻传播类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播方式较之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微博和微信的使用,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这种全民传播时代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新闻传播类课堂教学中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一是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二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具备在激烈的媒体竞争当中应对挑战的素质和潜力。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法、课程制度建设、课后实习实践等诸多环节中进行改革和探索。新闻传播学科所属的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和应用性,依据这样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规律,课堂教学必须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实习相结合的特点。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前就新闻传播类的课堂教学方面而言,尽管很多老师在备课态度、认真讲课、诚待学生方面都是值得称道的,但是结合学生们反映的情况来看,却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陈旧。媒体的发展速度很快,现在的学生和老师是共享信息平台。因此如何整合信息并且能够以此来指导学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那些陈旧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的体现。新闻传播类的很多课程都是理论加实践的模式,纯粹讲理论会过于架空,而纯粹讲实践又会陷入经验主义的技能培训。诚如蔡雯所说的:“新闻业务教学并不只是技能的培训,新闻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在业务课程中教学中本身就是技能训练所要围绕的核心和重点。”[2]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化。老师们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已经非常熟练,但这不够。很多老师在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上比较拘谨,存在着求稳心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担心探索可能带来失败,无功无过最为稳妥,另一方面这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讲授为主,兼顾一点互动,这种四平八稳的教学方法没有失误,但是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第三,教材的滞后性和教学内容的时新性之间存在矛盾。这在新闻传播类教学中尤为突出,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诚然一些经典教材的确在纲目上是比较适用的,但是案例已经颇为陈旧。如果老师一味按着教材讲,学生会觉得内容过时,但如果完全脱离教材讲,又会让学生片面逐新,没有学科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教师应当敏感而自觉地针对一些热点和焦点话题,及时调整、充实、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就课说课、照本宣科。

第四,实践教学与业界结合不够紧密。新闻传播类人才最需要的就是业界的实战经验,因此邀请业界人士到学校讲座尤为必要,建立与业界的交往很重要。另外,新闻传播类的老师大多数在业界工作的时间有限,进入高校后又以科研为主,这就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因此,应该提供机会让老师们重回业界去进行业务培训和挂职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深化课堂知识来说是极为有益的。

第五,实验设备和仪器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新闻传播类一些课程涉及实验,这也是学生进行模拟演练的机会。但是实验室的设备有限,包括一些软件版本也比较低,这使得一些实验课的老师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特别有些课程,需要学生使用摄影摄像等器材,而实验室又不能够充足保证,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本文试图结合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做出富有实践价值的理论贡献,同时,为同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提升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第一课堂”:主动更新,强化互动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求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明确目标,分类实施,因材施教。

明确教学对象,有针对地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中有些是非常喜欢进行实务锻炼的,针对这样的学生让他们多进行创作,拿出作品来进行讨论。还有一些学生偏重理论研究,则鼓励他们进行理论创作。

把握教学内容,更新知识。虽然连续几年老师可能会上一门同样的课,但是老师的教案应该常备常新,而不是一成不变,同时老师自己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我所讲授的“纪录片专题研究”一课为例,这门课被立项为校级首批课堂教学示范课程,其在新闻专业当中是理论、评析、创作和实践三者相结合的课程。因为每年都上,我会及时总结经验,到下次上的时候精益求精。这门课的难度在于,第一,纪录片本身的理论不多,而是综合了影视理论、传播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因此讲课的时候知识面一定要广。第二,赏析经典纪录片时,让学生自己进行评论,无论对错,要敢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悟。先是进行单片分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学生评论完,要及时进行提升点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很有裨益。第三,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要与学生多次进行主题讨论,因为制作纪录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颇费时间的作业,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前期的讨论尤为必要。第四,对学生实践后制成的纪录片,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因为对于这样一项凝结了学生辛苦劳动的作业,认真地讲评尤为重要,讲评涉及形式到内容,此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学生们也在精益求精,去年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两组学生的纪录片先后制作了十多个版本,最终成稿,这两组大二学生的作品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了解学生特点,积极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点从原则上来说很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面对一些问题。老师们可能都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如今新闻传播类的学生当中女生占了绝大多数,这就使得教学当中在开展讨论的时候容易出现冷场或者观点一边倒的现象。班里为数不多的男生往往会比较沉默,这就会使得讨论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因此,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女生好面子的特点,在课堂上多肯定她们,不足之处利用课间或者课后来谈,这样沟通会顺畅些。

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理论化与形象化、专业性与适用性的结合。结合课程内容,探索启发式、对话式和体验式等多种教法综合配套实践的方法与方案,并且及时注重学生的反馈。曾有论者提出“微博教课方法”[3],通过微博的方式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

考核方式上,遵循学校教学管理指导精神与规定,追求标准化与多样化、灵活性的统一,较好地实现教学与考核的互动。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目前就业压力与市场竞争,应突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特点。如我院新闻专业就是结合我校财经特点,将专业特色定位为财经新闻,编辑专业也是结合学校自己的出版社而设置的。但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给新闻专业设置的财经类课程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基于同样的难度,新闻系学生在这类课程的掌握能力上低于财经类专业学生,导致学生在学这类课程时存在抵触情绪。所以,应该与授课老师加强沟通,以普适性的财经常识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在教学资源方面,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条件,努力引进一些切实可用的多样化教学资源,诸如与校园话剧、校园艺术活动的结合等。积极建立校内媒体平台,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共享平台,及时将课堂情况进行反馈。

二、“第二课堂”:多向开拓,强化实践与应用

除了第一课堂以外,多元化延伸课内教学,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会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一门课程结束恰恰是这门课程实践的起点。在第二课堂建设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并组织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如视频制作小组、电子杂志编辑小组、广告设计与策划小组等等。通过成立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把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由专业老师进行实践指导,会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拟态环境的实习,“该种实践方法最初多应用在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在港台高校中较为常见。目前,已被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新闻学院的实务课程教学所采纳,有的已拓展为创办学生媒体,并逐渐与新闻学专业实习相勾连”[4]。(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比赛,如我院广告系的学生年年都在大广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取得佳绩,获奖是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肯定。当然学院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如微电影比赛等。(3)鼓励学生进行理论研究,学会写调研报告。新闻传播类课程有些涉及实证研究、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内容,有些学生想继续深造就会对这块内容非常有兴趣,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开辟另一种途径,即偏重培养其论文撰写、资料整理、文献阅读与梳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大课堂”和“大讲堂”:开阔视野,加强联系

在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基础上,拓展多种渠道,实现大课堂和大讲堂制度。所谓大课堂,就是请教学效果好的老师进行示范讲课,供大家观摩,互相切磋,以提高教学水平。所谓大讲堂,就是邀请知名学者和业界人士给学生做讲座,每学期定期开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邀请一些媒体业务骨干担任本科生专业课程的讲授。通过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和业界接触的机会。

在实施具体改革方案中,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分步走的策略。先以两三个班级做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具体实施计划涵盖以下内容:(1)选择一些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先开展试点工作,并请相关老师积极配合;(2)调研并做出具有较强实践参考意义的教学对象差异性特征分析报告;(3)推出一套可行性强、教学效果佳的课程教案与电子课件;(4)评选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教改报告、教学研究论文;(5)建立与课堂教学相互动的课程网站;(6)教研成果追求示范性,为同类课程提供可资借鉴的有效教学经验与理论思考。

在进行上述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课堂教改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第二,在教改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纠正有问题的地方,把握住探索方向很有必要。

第三,新闻传播类是个大类教学,需要各专业的老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成。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大课堂和大讲堂的融合,使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还要结合本校的特点、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强化专业特点,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释】

[1]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学首批课堂教学示范课程立项课题“纪录片专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2]蔡雯:《以新闻教育改革推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0期,第10页。

[3]潘祥辉、王武林:《依仁游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实践——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五人谈》,《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43—52页。

[4]强月新、周茂君等:《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笔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882—89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