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演变
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分支。它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来,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专家学者们,总结该运动50年的经验教训,吸取了“个别化教学”和“教学系统方法”两方面实践与研究的成果,毅然决定将视听教育改名为教育技术,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在有关教育技术定义的论述中,他们强调指出,教育技术不仅仅指设备、器材等物质技术,还包括更为重要的涵义——“关于学与教全过程的系统方法”,即依据教学目标对学与教全过程进行设计、实施、评价的实践与理论。这样,就把媒体技术与教学全过程及系统方法三者紧密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此,视听教育演变为教育技术,并且比较科学地界定了本领域实践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在教育领域内部取得了不容替代的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视听教育运动50年经验教训逐步积累的结果,而对此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当时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20世纪中叶,随着一些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等逐步对教育领域产生影响,计算机技术也被应用到教育中来,并形成了热潮,因此可视听教育运动演变为教育技术有它当时的背景。
考察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它曾出现过以下定义:
(一)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63年定义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1)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2)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的实际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其基本特征是:(1)视听传播的学科类别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2)视听传播以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3)视听传播以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为主要研究内容;(4)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
(二)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定义
(1)以人们比较熟悉的观点来说,教育技术是指产生于传播革命中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同教师、教科书和黑板一样,用于教学目的。教育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仪、计算机等软、硬件组成的。(2)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在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与非人的各种资源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学习与教学过程,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系统方法。
(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70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教学系统组成成分(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巧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制作、支持、供给和使用),以及对开发(包括组织和人员)的管理。它以系统化的方式来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目标。其基本特征是:(1)教学技术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2)教学技术以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为研究对象;(3)教学技术以对教与学的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为研究内容;(4)教学技术是要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
(四)英国1971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方法的系统化研究。
(五)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72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其基本特征:(1)教育技术以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学习资源的鉴别、开发、组织、利用和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利于人类学习为目的。
(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77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的、有机的组成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其基本特征是:(1)教育技术以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关系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以对问题的分析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为研究内容;(3)教育技术以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的研究为目的。
(七)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的范围》一书,提出了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定义更科学、更简洁地阐述了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从而更加巩固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在教育内部的地位。其基本特征是:(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3)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4)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
1.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包括宏观层次的设计和微观层次的设计两种。宏观层次的设计如教学系统的设计;微观层次的设计如某一课、某一单元的设计或者微观的讯息设计。
从设计范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的落脚点出发,可将设计范畴分为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个领域。其中,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等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讯息设计主要指运用有关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传递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等等,讯息设计常常与媒体和学习任务的性质有关;教学策略是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学习者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等。
2.开发:是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并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技术是开发范畴的驱动力量,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划分,可将开发范畴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综合技术四个领域。这种划分并不是简单对技术进行分类,而是基于一定的理论与设计原则对各种开发技术特征的详细阐释。
3.利用:是指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利用范畴包括四个领域: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媒体的利用是对学习资源和系统的使用,是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革新推广是为了使改革的成果能被采纳而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的有计划的传播过程;实施是组织中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制度化的目的是要将革新成果整合到整个组织结构中;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强制规则和行为。
4.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管理范畴分为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领域。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分配以支持系统和服务;传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那些组织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是用于向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方法的组合;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视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其目的是为学习提供资源。管理范畴的发展趋势是管理决策越来越依靠计算机。
5.评价:是确定教学是否达标以及达标程度高低的过程,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问题分析是指使用信息收集和决策策略来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问题分析是教学评价的前端步骤,目标和约束条件都要在这一过程中阐明;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掌握程度的技术,使学生知道相对于标准来说,他们目前所达到的程度;形成性评价包括收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总结性评价包括收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利用方面的决策。对于教育技术来说,应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规范要求进行定量的测量和定性的分析,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
(八)2004年6月,AECT对教育技术定义作了进一步修订,提出以下草案,修改后的定义表述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绩效的研究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2004定义把94定义的五个领域合并为三个领域,新定义强调的几个主要的关键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1.创建:创建指的是在各种不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环境中,创建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创建可以包括一系列活动,具体根据使用的设计方法而定。设计方法可以由不同的习惯衍变而来:包括审美的、科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程序的、系统的。每一种都可以用来为有效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材料和条件。
例如,系统方法要求这样一个过程:分析教学问题,设计和开发一个解决方案,在每个步骤过程中进行评价并作相应修改,然后实施解决方案。在过程中的评价和修正活动称之为形成性评价,而在项目的最后对结果的评价称之为总结性评价。不同的阶段所提出的评价问题是不同的。在前端分析阶段,问题是:是否存在一个绩效问题,是否需要用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者分析阶段,问题是:学习者的特征是什么?在任务分析阶段,问题是:学习者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在设计阶段,问题是:学习目标是什么?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这个目标?教学材料是否体现了信息设计的原则?在开发阶段,问题是:这个设计原型是否能引导学习者通向最终的目标?在实施阶段,问题是:是否使用了新的解决方案?是否使用得恰当?对最初的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2.使用:这一要素是指将学习者带入学习环境,接触学习资源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正因为如此,这是一个中心活动。活动从选择合适的过程和资源(或称之为方法和材料)开始,无论这选择来自于学习者还是教师。明智的选择必需基于对材料的评价,即判断现有的资源是否适合对象和目的。通常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些步骤,学习者在某个环境中接触学习材料。这样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可以称之为利用。如果资源中涉及不熟悉的媒体类型或方法,需要事先对其可用性进行测试。
当前,人们努力促使教师考虑教学革新,推广革新。这种传播的过程也视为另一种阶段的使用。当教师将新的资源与课程计划结合起来时,这就称之为整合。当这种整合大规模发生,并与革新组织结构相结合时,则称之为制度化。
3.管理:教育技术领域工作者最早的职责之一就是管理。在早年,管理的形式就是指导视听中心的操作。当媒体的制作和教学开发过程变得日益复杂化和规模化时,工作人员还必须掌握项目管理技能。当开发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远程教育项目时,教育技术人员又参与了传输系统管理。所有的这些管理功能都是人事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子功能。所谓人事管理和信息管理,指的是组织工作人员,设计和控制管理过程或组织中的信息存储和处理。周到的管理同样要求进行项目评价。在系统方法中,要求采用质量控制措施,以监督结果;采用质量保证措施,使管理过程不断得到优化。定义特别阐明了为什么不再把“评价”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因为定义提到的教育技术概念中的三个主要功能——创建、使用和管理,可以被视为三种独立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士在不同的时间中各自进行。它们也可被视为一个大的教学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系统方法论来看,每个阶段都伴随着评价的过程,实现对每个阶段的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纠正性措施,这正是系统方法的重要特征。
新的定义还特别强调了“提高绩效”与“符合伦理道德”,这是对94定义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绩效:指的是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从历史上看,教育技术始终特别注重结果,可以程序教学为例,这是第一个冠以教育技术名称的教学过程。程序教学以用户在教学后完成“最终目标”的程度为依据进行评价。最终目标以精确的条件进行陈述,然后训练学习者,并根据学习者在这种条件下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提高绩效”同样强化了学习的新的含义:不仅是静态的知识,而且是应用的能力。这段定义也反映了美国人对绩效的理解,不仅仅指学习成绩,更重视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
5.符合伦理道德:新定义强调指出,长久以来,教育技术一直坚持符合伦理道德的立场,并有一系列道德规范实践要求。AECT道德规范委员会通过提供一些可供讨论和理解的个案实例,积极地建立该领域的道德规范标准。事实上,针对社会上最近对于媒体和知识产权的使用道德规范的强调,该委员会已对教育技术领域的要求做出了说明。
教育技术领域对伦理道德的关注正在日益增强。伦理道德并不仅仅只是一些“规定和要求”,它是行为实践的基础。事实上,与其说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是一系列的要求、界定和新的规则,还不如说它是一种工作的方法或构想。新的定义将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视为本专业成功的核心,如果缺乏伦理道德的考虑,教育技术是不可能成功的。
新的定义对伦理道德的理解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版权意识等,更重视社会责任感。新的定义一再强调,从批判性的视角而言,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士必须质问自己的实践活动,对自身在恰当的、符合伦理道德应用方面加以关注。从批判性的视角而言,我们无论是对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如传统的系统方法的和教学技术的效力,或是对那些强势的理论,如设计和开发技术方案等,都要加以质问。采取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姿态可以推动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实践中考虑学习者、学习环境和社会对“好”的需求。考虑应当包括谁、向谁授权以及谁拥有权威是设计和开发学习方案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一种注重伦理道德的立场认为,教育技术工作者除了考虑那些传统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概念之外,必须坚持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提出质问。
AECT道德准则包括了“旨在帮助其个体成员和集体都保持一种高水平的专业行为”的原则。AECT道德准则分为三个部分:对个体的承诺,如对获取研究材料的途径的保护,努力保护专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对社会的承诺,如对于教育问题提出真实的公众声明,从事公正、平等专业实践活动;对行业的承诺,如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发表的著作和观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在三个原则领域中,每个都列出了一系列的承诺,来帮助教育技术专业人士知晓应采取的恰当行为,不管他们的背景和职务如何,都应如此。这为那些研究者、教授、顾问、设计师和学习资源主管提供了需要考虑的事项,举例而言,来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专业行为和符合伦理道德的操作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