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概念综述
探索信息化评估理论与方法,首先要对信息化的内涵加以科学界定,以便系统把握信息化评估客体的本质。
信息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组于1967年初提出的。日文中信息化被称作Jo_hoka,意指“主动地推进与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后被英译传入西方,英语中与信息化一词对应的有很多,普遍使用的有:Informatization,Informalization,Informatizing等,不过,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信息化习称为资讯化[1]。信息化一开始是从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提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有关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日本社会学家梅棹忠夫(1963)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不仅率先提出了“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而且向人们全面展示了“信息革命”的前景并勾勒出“信息化社会”的蓝图。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就是产业的不断升级、进化。因此,继传统社会、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期之后,人类将会进入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地位的新时代——信息时代。但是,他的这一精辟论述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世界范围内一批专家学者再次掀起了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探讨和预测,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同时也使得信息化一词开始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社会预测初探》、J.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人们生活的10个新方向》和A.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而信息化的概念真正推广到家喻户晓乃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致力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美国经济持续10年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经济”启示。全球范围的信息化使信息基础结构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以互联网为物理基础建立起来的电象空间成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生存空间。为了给美国政府最高宏观决策提供数量分析依据,美国商务部从1998年起,定期发布《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后改为《数字经济2000》系列),其中将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总结性描述,认为IT对“新经济”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最早探讨信息化概念的是198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次大会就信息化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大大推动了信息化问题以及信息化概念的研究。
随着信息化实践的推进,人们对信息化概念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和丰富,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信息化概念进行了论述,有的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强调信息化的技术特征;有的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出发,从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角度界定信息化概念;有的从信息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方面出发,强调信息技术对各领域的改造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1.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信息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形成与完善的过程[2]。
2.《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3]。
3.“信息化”,从人与社会发展的一般意义上说是“人们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智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们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从技术与经济发展角度看,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过程”[4]。
4.信息化就是现代ICTs技术的研发、产品生产、使用和渗透及其对产业、经济、社会带来变化的过程。ICTs是信息化的核心和实质[5]。
5.信息化是以国家整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系统性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体系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在高科技体系扩散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扩散效应。国家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生活信息化等综合能力的体现[6]。
6.信息化是指一个国家由物质生产向信息生产、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与城镇化、工业化相类似,信息化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结构的基础产业,信息活动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7]。
分析上述观点不难看出,信息化不仅局限于经济范畴,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由此,我们认为,对信息化内涵的理解,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来看。从宏观上来看,信息化是指一个国家由物质生产向信息生产、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从微观和具体内容上来看,信息化是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与社会生活的深入普及为主要标志的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