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梯度推移”——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指导理论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应以反梯度推移的现代化发展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大胆实施以信息化为引领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反梯度推移是指某种产业经济的流程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发生改变,而反过来由低梯度区向高梯度区推移,如果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外部经济效应,且又有市场的需要,并具备各自必要的基础条件,就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某些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开发,实施赶超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向高一级梯度地区进行反向推移。在这里,反梯度推移的实质是产业革命,即非连续性的产业转换。这主要表现在工业化成长阶段的秩序上,超越某些传统阶段,大规模开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甚至优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向现代工业化阶段的跨越。此外,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把外部经济效应同自身的优势条件结合起来,加快经济结构高度化的进程,例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和工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梯次,以及优先发展第三次产业等等。
反梯度推移理论是针对梯度推移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通常认为,后发展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总是先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发达区域先行发展,而余下的空间在区位上就成了不发育或发育缓慢的“边缘”,由此,后发展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空间上常常表现为“核心与边缘”或“中心与外围”的二元结构关系。这样,核心区与边缘区的经济技术或生产力水平,由高到低形成了一定的梯度。当核心区的经济技术或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到工业化成熟期),便按梯次向边缘区转移,带动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便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经济发展梯度推移理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市乃至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基点均在于此。
实际上,“经济发展梯度推移理论”亦有着难以克服的两个缺陷[1]:一是极化效应,即核心区在进入现代化之前,有一个要素聚集过程,这期间,核心区利用其优势不断地把边缘区的人、财、物吸附过去,导致边缘区与核心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鸿沟”化。二是回程效应,即核心区的经济技术在向边缘区梯度推移的过程中,核心区极有可能“顺手牵羊”,从边缘区带走它所需要的东西,造成边缘区特有优势资源回流到核心区,从而影响边缘区“后发优势”的显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依照“经济发展梯度推移理论”,落后地区或落后领域,将永远处于被动跟随的处境,其经济发展战略实质上是“被推移”、“被扩展”的消极发展之路,实现“追赶”目标亦成为“水中之月”。
可见,传统的经济发展梯度推移战略,虽然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不能不看到这种战略的固有缺陷——落后地区将难以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追赶和超越。故此,落后地区应在积极接受发达地区经济技术梯度推移的同时,大胆创新,有效利用各种内外条件,实施“反梯度推移”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即充分利用“边缘区”的后发优势,在有选择的吸收发达地区经济扩展效应的基础上,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创新体系,引进、吸收、创新、普及先进技术,培植现代经济增长点,在重要领域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地区,并在此基础上与发达地区建立平等贸易和协作的经济关系,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反梯度推移”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现的是科学的协调发展观,这种战略的优点在于:(1)有效挖掘“边缘区”的后发优势,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快速追赶发达地区;(2)以优势产业集聚生产要素,既能构筑反“回程效应”的“抗力场”,又能形成吸纳“扩展效应”的“拉力场”;(3)通过学习、引进、借鉴,充分运用知识经济的成果,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跨越。
之所以要实施反梯度推移,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梯度推移不仅不能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反而还会在一定时期扩大这种差距。其原因就在于处在高梯度的核心区所扩散的技术和产业,主要是核心区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时所淘汰出来的那些已进入衰退状态的技术和产业,或者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梯度推移只能形成核心区集中发展高技术产业,而边缘区主要发展低技术产业的“部门-空间”分工,使得边缘区长期处于落后状况,而且差距会越拉越大。应该说,这是边缘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决策者所不能长期接受的,他们必然要想方设法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对产业区位的选择便会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将本地实际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以“反梯度推移”的现代化发展理论为指导,把以信息化推进经济的现代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经济领域的普遍应用,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互动发展,尽快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并在本地区内,尽快缩小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加速经济发展的追赶步伐。
这里所说的以“反梯度推移”理论为指导,包涵四个层次的内容:其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实施整体性的“以先进技术普及与渗透来大幅度快速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梯度推移”举措,加速追赶步伐;其二,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内,注重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市县中实施相应的现代技术普及与渗透举措,加速其追赶本地区相对发达市县的步伐;其三,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各产业间,注重在相对落后的农业领域中普及与渗透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反梯度推移”的“势能”优势和效益,加速追赶二、三产业的步伐,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宏观发展方面形成系统的“反梯度推移”的“势能”优势和效益,从而为加速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其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注重在互联网经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等领域发挥信息化“反梯度推移”功能与效益,尽量在信息化应用的多个方面跟上时代步伐,缩小乃至填平与东部地区间的信息化“鸿沟”。
当然,不能把反梯度推移理解为取消梯度推移。反梯度推移作为对超越式经济发展现象的理论抽象,旨在表达某种产业经济流程改变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而反过来从低梯度区向高梯度区推移。所以,反梯度推移可理解为某种特定产业反向的梯度推移。这种反梯度推移的哲学思想就是“突变论”,即渐进过程的中断。如果把梯度推移看成是非平衡发展的渐进过程,那么,反梯度推移则是非平衡发展的突变即飞跃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