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新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郭全民 建筑工程学院 田英侠
摘 要 省属高校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中一支数量庞大的队伍,长期以来受到办学规模、生源质量、学科门类、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培养模式单一,不同学科设置缺乏特色等问题,致使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繁荣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和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准备丰富的人才基础。为此,在对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几点探索。
关键词 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是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研究生作为我国未来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其创新能力事关中华民族科技事业的兴衰,而国内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办学规模、生源质量、学科门类、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造成目前培养模式单一,不同学科设置缺乏特色,致使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各省属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研究生培养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及目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关键性的战略资源,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知识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和提高以知识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增强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营造鼓励和支持知识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没有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繁荣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和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准备丰富的人才基础。
二、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省属高校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为主管部门,并由其保障办学经费来源的高校。一般而言,省属高校在办学规模、生源质量、学科门类、经费投入等方面相对部属高校来说要小、低、少,故其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也与部属高校有差别。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是指以研究生的发展为主旨,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遵循创新性人才的发展规律,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践活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省属高校硕士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省属高校硕士生创新的智力化能力分析
创新的智力化能力,即与创新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是主体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手段,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从事创新所需要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与开拓能力等创新技能。这与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不无关系。
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在处理问题时,很难打破常规处理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不愿打破,束缚在已有和现有的思维模式当中,更多的是简单效仿而非变通、创新。当然相对而言,有的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也不是缺乏创新能力,而是缺乏创新所需要的一种思维、一种习惯、一种氛围。
2.省属高校硕士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
创新思维是主体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和创造成果得以形成的决定因素。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
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评价处于一般偏好水平,在创新思维能力上,基本上可以做到思路清晰、灵活,且多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在独创性上却很低,而独创性又是个体创造性的具体表现,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缺少的恰恰就是发散思维。这与硕士研究生教育体制、学校培养过程和培养环境及导师培养不无直接关系。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体制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出现了简单模仿、简单移植、简单推理、简单延伸的肤浅现象。学校在学术氛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过于呆板,缺乏培育学生创新的沃土,尽管硕士研究生也参与课题实验,但大部分承担的任务只是“查阅和收集资料”这种浅层次的协助工作,缺少真刀真枪的训练。
3.省属高校硕士生知识结构分析
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是保证硕士研究生创新的关键,创新往往是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的,广博而系统深入的知识是产生创新灵感的基础。
现阶段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很贫乏,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低,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糅合与运用,并且习惯于本专业和课本现有知识,对前沿知识不够关注。作为较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储备、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是保证其进行创新的关键。作为未来科研的主力军,无论是确定性知识在量上的增加和质上的提升,还是不确定知识的激发和运用,都对其未来科研能力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4.省属高校硕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分析
学术创新能力作为省属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输出,发现未知的研究领域或在已知的研究领域发现尚未被研究或虽被研究但不够深入、全面的问题,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学术创新的落脚点就是形成一套新的理论、新的方法。
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相对较低,亟须提高。部分硕士研究生还是具备承担科研的能力,只是在科研刊物上多次发表学术论文和曾获得专项科研基金两方面却低得可怜,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及导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适合的科研平台和机会,导致其创新动机不强。
三、省属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也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证,更需要一套合理的方案和大胆地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
1.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省属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逐渐向前沿性、多元化方向发展,鼓励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提倡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方式上,不断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使研究生能在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受到熏陶。另外,要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间的学术活动。
2.加强创新基地建设,积极组建研究生队伍参加科技竞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创新基地是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学实验和创新思想碰撞的专门场所,是可以为跨学科研究生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信息资料网络环境建设和实验装备研究条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的平台和基地建立密切联系,加强指导力量,改革管理机制,为研究生创新研究提供一个设备良好、开放合作的学术环境。
参加科技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与人协作、团队作战的能力。因为科技竞赛、科研课题、攻关项目往往靠科研团队的群策群力完成。研究生毕业后无论是到研究所还是到企业就业,面对的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要想很快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研究任务,就要有出色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而科技创新实践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又一途径。研究生创新计划一般可以采取自主立项的方式进行。具体项目应有创新的内容、明确的目的、较深的意义、较好的实施条件、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必要的经费支持。项目实施应由专门管理组织和学术指导组织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项目批准部门在项目实施中期及项目结束时,要组织必要的检查和评价,以确保项目实施的效益。通过创新计划的实施,推进研究生群体自主立项、自主执行项目、团队研发等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提高创新群体内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助意识。
3.积极举办研究生科技讲座、学术论坛,营造创新氛围和有利于新知识、新思想萌发的环境,对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学术环境,有利于多种创新思想或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学校可以经常性地举办科技讲座、学术论坛、创新经验报告会和座谈会,向研究生介绍各个学科的前沿动态,交流研究生的创新成果、跨学科研究的心得体会。这些活动能大大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了鼓励研究生听学术报告,学校可以把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会加入研究生培养的环节,例如,在研究生培养文件中规定,研究生书写学术报告会体会的作业占2个学分。同时,弘扬大学文化,增加人文、社会、艺术类讲座和选修课程,也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间接地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另外,要扩大研究生校际之间的交流。校际交流有交流培养、学术交流、校际公共课、讲座共享、公派留学等多种形式,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开阔研究视野,拓宽知识结构,特别是避免了一校之内本硕连读造成的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可以使研究生吸取其他培养单位学风、教风和研风之长,实现优势互补。
4.严把学位论文关,发挥导师和科研团队的引导示范作用,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需要好的科研条件,同时更需要好的科研题目
研究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近一半左右是花费在学位论文上。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载体。指导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校应该重视学位论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的推进,严把“出口关”,从而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授予学位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鼓励研究生认真做好学位论文,不断提升学位论文水平,同时激励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对优秀导师给予更多的支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导师在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另外,科研团队的传帮带作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5.校企联合是省属高校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新模式
高校具有知识与人才的优势,可以为产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和补充人才。产业部门以其资金、条件方面的优势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对于研究生不仅要传授其理论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高校可以获取理论知识,在企业可以学到工程实际经验,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一些研究者曾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条件好的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作为校外培养基地。研究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基地,在企业里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研究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较好的方式之一。
四、结语
省属高校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中一支数量庞大的队伍,其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高低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线共同的重要任务,要成为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学荣,罗小玲.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9):15.
[2] 吴宏翔,熊庆年,顾云深.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32.
[3] 朱锦秀.提升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1):181.
[4] 李延民,黄晓丹,刘治华.校企联合培养工科研究生的一种新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9):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