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回族汉文教育的发展

明代回族汉文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我们很难描述当时回族汉文教育的盛况,但一些回族文人的事迹却可以让我们窥其一斑,他们或由科举入仕成为历史名宦,如马文升、海瑞;或者著述立说成为思想史家,如李贽;或者吟诗作赋成为一代文人,如金大车等。他的祖先本为汉族,因娶穆斯林女子而皈依了伊斯兰教。明代江南地区的回族,有不少家族注重发展汉文化教育,历代文人辈出。

明代回族汉文教育的发展

明朝立国之初,就以复兴汉文化传统为己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儒学从宋代理学发展到了王阳明的心学,回族人读书应举者也已经是非常普遍。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我们很难描述当时回族汉文教育的盛况,但一些回族文人的事迹却可以让我们窥其一斑,他们或由科举入仕成为历史名宦,如马文升、海瑞;或者著述立说成为思想史家,如李贽;或者吟诗作赋成为一代文人,如金大车等。

马文升(1426—1510年)是河南人,明代著名政治家。他科举出身,正统十二年(1447年)中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中进士,由司法官入仕,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后来又参与军事,官至兵部尚书。弘治年间,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死后追赠为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嘉靖初年又加赠左柱国、太师。明代清官海瑞(1515—1587年),海南人,嘉靖四十五年上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因而入狱。他一生刚直不阿,仕途坎坷,但赢得了身后之名。此外,还有马自强、孙继鲁、詹沂、詹应鹏、詹子宇、张忻、金大车等,都是进士出身的回族官吏,其中詹应鹏和张忻还都对伊斯兰教做过专门的论述。

李贽(1527—1602年),字卓吾,泉州人。他的祖先本为汉族,因娶穆斯林女子而皈依了伊斯兰教。他的妻子黄氏,出身回族家庭,“平生谨慎,必不轻履僧堂”[3]。李贽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在各地做官达二十一年。万历九年(1581年)以后他客居湖北麻城,完成了他的大部分传世著作。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有《焚书》六卷、《续焚书》五卷,集中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藏书》六十八卷、《续藏书》二十七卷,都是历史人物的传记。由于他的思想激进,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被捕入狱,死于狱中,留下遗嘱,按照穆斯林的丧葬习俗埋葬。他的墓地现在北京通州区的西海子公园内,是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

李贽是一位原创型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对成见、对权威的反思和解构。他在史学领域、文学领域均有不小的影响。他的《童心说》,历来被美学家、文艺评论家所倚重。他还发表赞美商贾的言论,反对重农抑商的中国传统思想。他对妇女的地位问题予以较多的关注。在中国学术和思想史上,李贽是因学术问题而被迫害致死的独一无二的一个思想家,他敢于在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时代里同孔子叫板对峙,并终其一生不改初衷。著名学者朱维之教授甚至把李贽之死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之死并列,充分肯定了李贽的思想史地位。这样的思想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确是空前绝后的。

img44

泉州李贽故居

img45

本书作者在李贽墓前

明代江南地区的回族,有不少家族注重发展汉文化教育,历代文人辈出。如福建泉州的陈埭丁氏家族、南京金氏(金大车)家族、江苏溧阳马氏家族、江苏泰州俞氏家族、江苏阳山杨氏家族、福建萨氏家族等。以陈埭丁氏家族为例,该家族明清两代共有进士12人,举人21人,贡生26人,秀才105人,留下传世诗文集约30种。在陈埭丁氏祠堂里,悬挂着18块匾额,写着“三世进士”、“宫保尚书”、“六子簪缨”、“兄弟科第”、“父子进士”、“名达九重”等。其中,明弘治乙丑科(1505年)进士丁仪是该家族第一个科举入仕途的,他为官清廉,死后没有什么遗产,“囊惟有书”,留有诗作《归囊遗稿》。

img46

陈埭丁氏祠堂中悬挂的进士匾:“明弘治乙丑科中式进士”、“特授奉议大夫四川按察司使佥事丁仪立”。下方的门楣上为木刻清真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