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学子的海外求学

回族学子的海外求学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中的有志青年的也加入这一潮流中,主要是留学邻国日本。光绪三十三年,留学日本的回族学生在东京发起成立了“留东清真教育会”,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他对当时中国学生的留学活动有不少积极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由回族新式学校派遣的六批留埃学生。从1931年到1938年的七年间,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回族留学生共有六届三十三人,这批学子学成归国后,大多为沟通中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回族学子的海外求学

从清末开始,掀起一股留学潮。回族中的有志青年的也加入这一潮流中,主要是留学邻国日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留学日本的回族学生在东京发起成立了“留东清真教育会”,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1908年,日本东京有从中国十四个省去的三十六名回族青年。他们人数虽少,学习的科目却很广泛。有学工科、铁道、商船和军事的,也有学习政治经济、医学、和师范类的。其中,有湖南籍阿洪苏成璋、奉天女士杨启东来日本留学,分别开中国回族阿洪、妇女留学之先河。留日的学生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自己的最早的刊物《醒回篇》。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回族人杨枢(1844—1917),字星垣,长期从事译员和洋务运动。他祖籍辽宁,先世隶广州驻防汉军旗籍。曾入学广州同文馆,毕业后为两广总督衙门西文通事,协助张之洞操办洋务,颇多建树,累官至鸿胪寺卿、外务部右侍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任驻日本公使,著《日俄战事纪要》一书。他对当时中国学生的留学活动有不少积极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回族留学伊斯兰国家渐渐成风。以前在历代的朝觐中,曾有很多经学造诣深厚的大阿洪在朝觐的同时也到各地伊斯兰学府访学,回族历史上的很多新的伊斯兰思潮都受此影响。如早在清朝道光年间,云南的马德新阿洪就曾在麦加、开罗、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等地访学,所到之处,“旁搜博采”,访问高明。1905年,王宽(浩然)阿洪曾到土耳其、埃及游学。后有甘肃阶州赵映祥、陕西兴安马开堂二人曾留学埃及爱兹哈尔大学。哈德成、周子宾、王静斋阿洪等也先后到中动游学。但影响最大的还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由回族新式学校派遣的六批留埃学生。

img111

1938年回族留埃学生欢迎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留影

1930年,“云南回教俱进会”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接洽留学事宜,得到积极回应。1931年12月20日,云南明德中学训育主任沙国珍率领第一批留学生共四人到达埃及开罗,其中纳忠、林仲明、张有成为明德中学学生,马坚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学生。1932年,由北京成达师范派遣了第二批留埃学生共五人,分别是韩宏魁、王世明、金殿桂、马金鹏、张秉铎。1934年3月,明德中学派遣了第三批共三人的留埃学生,分别是纳训、马俊武、林兴华。5月,上海伊斯兰师范派遣了第四批留学生共五人,分别是金子常、定中明、胡恩钧、林兴智、马有连。同年,第五批留学生海维谅一人从印度来克脑大学来到开罗。1938年3月,由庞士谦阿洪率领的成达师范第六批留埃学生15人到达开罗,包括马继高、马弘毅、马维芝、刘麟瑞、高福尔、杜寿芝、范好古、张怀德、熊振宗、杨有漪、丁在钦、王世清、金茂荃、张文达、李鸿清。

留埃学生成立了爱资哈尔大学中国学生部,最初沙国珍任部长。1939年,留埃回族学生组织朝觐团前往麦加,并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穆斯林社会的支持。庞士谦阿洪在学习之余,应聘担任爱资哈尔大学中国文化讲座讲师,开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开设中国文化课之先河。1941年,庞阿洪任中国学生部部长。后来,他又任埃王法鲁克东方事务顾问和,并用阿拉伯文撰写《中国与回教》一文发表。1946年回国途中,他撰写了日记性的《埃及九年》一书,成为今天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

从1931年到1938年的七年间,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回族留学生共有六届三十三人,这批学子学成归国后,大多为沟通中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马坚、纳忠、纳训、林仲明、刘麟瑞、庞士谦、张秉铎等人,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