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的概念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体能训练理论及基本概念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近些年来,有关体能的概念和定义以及所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外延的准确性问题,一直都被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训练学科理论界所关注。其研究的体能范畴较为广泛,其中的大体能和运动训练学中的体能概念较为接近,只是忽视了身体形态在体能中的作用。

第一节 体能训练的概念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新技术、新知识、新的训练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对体能训练理论及基本概念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早在远古时期,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所产生的原始体能活动,如攀登、跑步、跳跃、投掷、超越障碍和游水等,就孕育了现代人类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的基本痕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公元前776—公元393年的古希腊奥运会期间,就已经出现了掌握一定训练知识的专业教练员。当时人们就已经懂得了运用负重练习来发展跳跃能力,用举重物来发展力量的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体能训练的有关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如古希腊医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一切活动不能脱离身体,身体必须保持能高效的工作,力量与肌肉的美只有通过锻炼才能达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认为:人类身体的每部分都具有其功能,如果进行适当的体能运动,这些部分便会更加健康、发达,并且退化较慢;1787年,德国学者P·菲劳梅在《身体形成问题》中阐述了身体练习原理;1836年,德国的韦伯兄弟将力学试验引入运动人体的研究,写出了《人走步器官的运动力学》一书,对走、跑及其他运动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1883年,法国人格拉朗热将生理学应用于运动训练,发表了《不同年龄身体练习的生理学》,用生理学的有关原理阐述了体能练习的一些基本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陆续开始强调“体能”训练,由此,“体能”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运动训练实践和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及各种体质研究的文献资料中,但它们所界定的含义不尽相同。例如在训练中,体能是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与智力训练一起构成运动训练的整体,它能够提高运动员有机体的技能,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预防和治疗伤病等。由此看来,体能的含义包括身体能力、人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适应能力等(港澳台地区译为“体适能”)。在运动生理学和体质研究中,体能较多的是指身体功能、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有氧和无氧能力都属于体能的范围。体质研究中的体能更多是指身体素质和身体适应能力。

近些年来,有关体能的概念和定义以及所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外延的准确性问题,一直都被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训练学科理论界所关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和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均收编有“体能”这一词条,并对体能作出了相同的解释:“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由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我国现行的教材《运动训练学》中田麦久、董国珍等专家把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运动员后天经训练形成的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对其给的定义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广义上,体能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而在狭义上,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其中身体形态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各环节高度、围度、长度、宽度和充实度等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心脏的大小、肌肉的横截面等内部形态特征;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各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运动素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支配下,通过肌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

体能概念的多义性造成了学术观点的多样化。近年来国外常把运动素质称之为体能,国际上通常认为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等素质。这一点相当于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狭义的体能概念。关于体能,运动素质和适能等运动训练学的术语、概念和释义国内外有过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其中有代表性的体能研究的观点有:

哈特门等在1995年认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从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运动员体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整合能力的高低。

赵志英等(1999)在对体能的探析研究中则认为,“体能”应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理解,这种能力就是专项耐力,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续从事专项工作的能力。

柳伯力(1999)研究认为,体能是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综合能力的综合。

熊斗寅(2000)对体能的研究认为,体能是个不确定的概念,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大体能泛指的身体的能力,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是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项目等。其研究的体能范畴较为广泛,其中的大体能和运动训练学中的体能概念较为接近,只是忽视了身体形态在体能中的作用。

田雨普(2000)认为,体能作为身体的能力,表现在主客观方面,从人体主观看,它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经过训练,达到了某种水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征,形成了体能的内在储备。体能在客观现实中的表现则是衡量体能优劣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在客观现实中主要表现在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平衡、悬垂、负重等各种生命活动形式中。

李之文(2001)则在体能概念探讨中认为,体能是经过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素质。

杨世勇等(2001)在体能训练学中的研究表明,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王保成(2001)认为,竞技体育中的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地完成专项训练和比赛的机能能力。

孙学川(2001)在现代军事体能探索中对现代军事体能的概念解释为:军人在各种特殊环境下,为完成各种长时间、大强度、高标准的军事(战斗)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生物学能力,是一个融生理学、心理学和时间生物学等多学科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

钟伯光教授在《Keepfit手册》中对“适能”的定义是:指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完整适能包括身体适能和心理适能两部分。身体适能简称体适能,包括与健康的体适能和与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两大范畴。良好的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可让身体应付日常相关的工作、余暇活动以及突发事件。运动相关体适能是可以确保运动员运动表现和成绩的能力,如爆发力、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其目的在于取胜及创造纪录。可以看出,体适能包括体能训练的各项身体素质。

尽管“体能”一词内涵多样,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但综合以上诸多对“体能”的定义,我们认为它至少应该阐明以下要点:经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身体训练获得,包含各项运动素质,受外界环境影响。它是我国特有的在体育科学实践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诸多概念及思想于一体而创造、形成出来的。

综上所述,在对诸学说进行分析与考察并汲取其共同点的基础上,可将体能定义如下: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及其调节方面、物质能量的储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大小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储备及基础代谢水平等条件决定的,运动素质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发展和提高体能的最主要手段是运动训练。

这一概念阐明了以下三个层次的观点:体能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途径获得的;体能是一种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运动素质的综合运动能力;体能是一种潜在能力与外在表现结合的结合体,其表现是与外界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换言之,体能的发挥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之,以上对体能的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从体能的内涵出发所作的界定。科学的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概括,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逐渐深化的。因此,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的,体能这个概念也将会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得到拓展和赋予其新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