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年度体能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文件。由于适宜比赛条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点,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组织系统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制订年度训练计划,使从事系统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发展、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运动员的机体对训练负荷产生生物适应现象,从而使得机体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及训练手段,可使运动员机体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在这种高度动员状态下工作一定时间,机体的心理潜能和生理潜能均被大量消耗,集体的保护性机制便会发挥作用,首先是提示性的要求,而后是强制性命令机体不再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降或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恢复,才能够再度投入紧张的训练。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的运行,使得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的训练,体能训练主要围绕这三个阶段展开,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表6—3—1)。
表6—3—1 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划分
二、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年度训练过程所包含的大周期数,是反映年度训练过程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通常有单周期(包含单周期双高峰)、双周期和多周期等不同类型。不同的结构类型有着不同的总体规划、不同的比赛系列和不同的训练安排,分别用于不同的运动项目。
(一)单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成为单周期安排。一个大周期包含一个准备时期、一个比赛时期和一个恢复时期。采用全年单周期安排的运动项目不多,主要适应于具有以下特点的运动项目:
——需要长达4~6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好充分准备或取得显著训练效应的项目。如马拉松跑、十项全能、现代五项等。
——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只能在集中的几个月份内参加比赛的项目。如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速度滑冰等室内外冬季项目。
由于在单周期年度训练过程中,准备时期和比赛时期延续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过度累积,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下降,所以在训练实践中,人们通常把每个时期又分为几个阶段,并常常在两个比赛时期之间加一个短时间的调整时期,这种安排就被称为单周期双高峰安排。欧洲各国足球联赛几乎是全年进行的,比赛期长达八九个月。因此,一般也采用双高峰的单周期。
(二)双周期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成为双周期安排,它包含两个准备时期,两个比赛时期和两个过渡时期。在现代竞技训练中,双周期安排仍是一种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
许多项目的运动员可用两3个月的时间做准备,使总体竞技能力或竞技能力的某一个方面(某一特定的素质,或技术或战术)发生明显的改变;并在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内,参加一系列的比赛,把所获得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需要的方向上去,逐步从心理、生理,从技能、体能等方面培养最佳的竞技状态,在适宜的主客观条件下,把已具有的竞技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再加上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恢复时期,总共大约5~7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过程。因此,一年便安排两个大周期。
(三)多周期
按3个以上训练的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成为多周期训练安排。实施多周期安排的基本条件是,运动员能够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把提高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这就要求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更为有效的恢复手段以及更为理想的比赛条件,否则就会如同农作物的培植,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片面追求多季种植,使总产量反而低于单季或双季种植一样,得不到理想的总体效应。
近年来,由于各种比赛次数的增加,不得不进行多周期安排训练,特别是田径项目的训练,比赛季几乎每周都有比赛,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
确定训练负荷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训练计划指导性部分的重要内容。首先,根据专项需要按不同阶段的任务,结合比赛的安排,提出个阶段体能训练各阶段或各月的负荷要求。
年度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恢复措施,包括生理学措施和训练学措施两个方面。前者有营养、药剂、理疗、水疗、电疗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后者即训练学恢复措施,主要指训练节奏的科学安排和训练内容、手段的变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