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建设途径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建设途径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已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载体。为此,应选择有价值的网站作固定信息源,这些网站应是可信度高、系统性与稳定性好、符合本馆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的。还要对信息源进行分类,建立指引库,以方便用户获取所需信息。

(五)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建设途径

1.加强印刷型文献的采集。虽然网络环境已使馆藏资源载体多元化,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建设仍居中心位置,不可小视;网络信息源目前也大多在纸质文献基础上形成;现在的网络信息源多以二次文献居多,全文提供的量不大,加工网络信息杂乱,使用价值受限制。为此,应根据本地区特点和本馆性质、任务与用户需求,审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集中有限的经费用于重要的、适用的印刷文献的购置,突出专业化和特色资源。

2.加强对商业化数据库的采集与入藏,加强对大型商业化光盘文献、数字型文献的采集和入藏,对连续出版物性质的光盘数据库单机版、网络版,应考虑大多数用户的需要,首先购置如清华大学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权威性数据库的许可权。这些工作是做好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衔接的重要工作。

3.做好特色馆藏转化为数字化资源的工作。只有对原有文献数字化才能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对复合图书馆尤其重要,而且是复合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任务。实施这一工作要依本馆拥有的优势和本馆用户需求,把握原则性、前瞻性、效益性和本馆个性化,先易后难地分步实施,不要贪大求全;要坚持高起点、标准化,克服随意性,尽可能选择与国际互联网接轨的技术,以便联网,实现共建共享。

4.加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加工。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已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载体。目前,全世界约有40多亿公共页面以及6500多亿深层网络页面,用220多种语言写成,为广大用户使用。互联网上充斥大量信息垃圾,只有经过加工、整理才可使用;网络信息的动态性、消失速度惊人,极易破坏性,都使得整理加工的工作十分迫切。为此,应选择有价值的网站作固定信息源,这些网站应是可信度高、系统性与稳定性好、符合本馆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的。还要对信息源进行分类,建立指引库,以方便用户获取所需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