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启示录1
爱因斯坦干什么都不行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的乌尔特市,小时候并不聪明,3岁时还不会说话,上小学时也显得很迟钝,所以老师都不喜欢他。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叫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样东西交上来,别的同学交的是小风车、布娃娃之类的手工制作品,都很漂亮,只有他交的是一个破烂不堪的手工制作的凳子。老师勃然大怒,对他呵斥道:“你交的是什么?这世上还有比这更破烂的东西吗?”爱因斯坦弯下腰,从桌子底下拖出了两个更加破烂不堪的小凳子,回答:“有,那就是我原来做的两个凳子。”
一直到上中学,爱因斯坦除数学外有多门功课补考,甚至没拿到中学毕业文凭。他中学毕业的那天,父亲也参加了毕业典礼。典礼结束后,父亲带着爱因斯坦去见校长,父亲说:“尊敬的校长先生,请您多指教,您看这孩子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合适呢?”校长板着面孔,未作回答,父亲坚持着又问一句,校长才冷冰冰地说:“反正都一样,干什么都不行!”
后来,由于爱因斯坦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和顽强拼搏,终于在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是人所皆知的,其母校——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也因他而自豪,并在百年校庆之际邀请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为之写纪念文章。爱因斯坦很“赏脸”,就在他逝世前一个月写完了文稿,但文中充满着批评的基调,让人始料不及。
通常,纪念文章应该是一些好话,为母校校庆助兴捧场,以提高苏黎世工业大学的声望。可爱因斯坦为什么要批评母校呢?他在纪念文中直言:入学以后,很快发现自己不具备做个“好学生”所需要的一切特性,诸如专心于功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记笔记和做作业等。因此,他便始终满足于做一个中等成绩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上,以极大的热忱在家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他还回忆说,毕业以后感到极大幸福的是在专利局找到一份实际工作,而没有留校去写大量的科学论文。由此可见,爱因斯坦批评母校的实质,就是想诊治那种笼中鸟式教育体制的弊病。
资料来源 节选自但武刚主编:《教育学案例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6页,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