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
结构主义教育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皮亚杰就开展了对儿童认知结构的研究,创立发生认识论,形成儿童认知发展学说,为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奠定了学说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传入美国,受到美国心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布鲁纳将皮亚杰的学说和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之中,在美国进行全国性的规模浩大的课程改革,从而掀起了一股结构主义教育改革运动。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教育应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的路线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6~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具有上述阶段性,由某一阶段到另一阶段的顺序固定不变。反映在教育上,必然要求教育和教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教学要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布鲁纳强调,现代学校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都必须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11]。所谓学科基本结构,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定义、原理和原则。通过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不仅能使学生容易地掌握整个学科,而且能够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对有关联的未知事物迅速地做出判断。
三、强调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
布鲁纳曾大胆宣称:“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12]在他看来,知识具有动作式、映像式、符号式三种表象,儿童的认知发展也大致经历这三个阶段,因此,只要将学科内容转换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知识形式,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都能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按照他的观点,学科的基础知识应尽可能早地教给学生,因为,“任何观念能够用学龄儿童的思想方式忠实地和有效地表现出来;这些初次的表现,由于这种早期学习,学起来比较容易,在日后也比较有效和精确”[13]。
四、倡导发现法
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布鲁纳指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14]他建议在教授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15]。在他看来,学校教育中重要的问题是训练儿童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地理解一门学科的基础,鼓励学生亲自探索、发现新知并发展发现学习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布鲁纳在强调发现学习时,并不排斥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及各种形式的练习。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以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学科课程改革运动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加上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观点过于天真,带有片面性,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不再具有鼎盛时期的辉煌,但其在教育上的影响仍然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