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高校独立学院建设、发展所需经费及其他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构筹措解决。2008年教育部“26号令”的发布,廓清了近10年来围绕独立学院发展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规范性、内涵式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特点。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大众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日渐成熟,在办学经费、管理体系与机制、办学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优”、“独”、“民”等特点。

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性”、“民间性”。投资主体及其权利与义务的确定是办学体制的核心内容。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高校独立学院建设、发展所需经费及其他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构筹措解决。合作方包括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其主要资金投入是由非官方的民间机构或个人提供的,这种投资方式使独立学院的产权边界比较清晰,它们还可以采取多种筹资机制,以多渠道筹集经费,使高等独立学院的发展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二是投资行为的“市场性”。合作方民间的投资人将资源投入高等教育领域举办高校独立学院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不是捐资助学。资本的本质是寻利的,投资人不仅看中教育的公益性,也看重资金收益。合作方民间的投资人投资高校独立学院看重的是比较稳定的办学收费和长期具有保证的办学效益,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与民事权利,当然他们也自己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三是教育资源的“经营性”。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高等教育的“公益”和“非营利”的终极属性,但高等独立学院对教育资源的市场化“营利”却是客观存在的。投资者重视节约办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争取办学“盈利”在当前一个时期是十分正常的。就拿独立学院学生的学费来说,它与公立高校的学费在性质上就不同,它不是教育成本的分担。它不仅全额补足了教育成本,而且还体现了适当的“利润”,本质上就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市场价格。

四是办学机制的“社会性”。这主要是指高校独立学院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贴近社会,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比如独立学院在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等方面实现了企业化管理,所有教职工一律实行招聘制。在师资力量的组织上就比公立高校灵活,基本实行招聘制;在办学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方式选择等方面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来安排。(19)

以上特征可以看出,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是原有办学体制的创新中所没有的,独立学院对传统办学模式的制度变迁是一种崭新的办学制度安排。这种崭新的办学制度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独立学院十多年的发展也经历了从依附、独立到规范,从模仿母体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到形成自身特色的发展历程走过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院的创办期(1999~2002年)。这一时期的独立学院在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春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办模式多种多样,有的以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形式创办,有的高校与政府合作或与企业合作方式办,办学上基本是借助母体高校的品牌、专业及师资,对母体高校的“依附性”、发展上的自发性是其主要特点。第二阶段是独立学院的“独立期”(2003~2007年)。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独立学院有了确切的内涵和显著特征,根据教育部文件的“五个独立”的特征界定,这一时期的独立学院探索走向“独立”,并且数量发展较快,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和地区需求,也有所探索。第三个阶段是独立学院的规范期(2008至今)。2008年教育部“26号令”的发布,廓清了近10年来围绕独立学院发展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规范性、内涵式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特点。但是,独立学院如何成功地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如何进一步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在探索中。

独立学院一路走来,虽有争议和讨论,但是目前,全独立学院的数量以及招生规模都表明,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被学生、家长及社会接受和认同。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支出能力的严重制约。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突破单一的政府办学,积极发展民办民营高等教育,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发展道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样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就不可能有“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大众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注释】

(1)杨德广. 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性和质量保证.高等教育研究,2001(4)

(2)王婕. 探索竞争压力下的美国高等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2002(6)

(3)时敬华.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 青海大学学报,2001(4)

(4)李向荣.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5)马越彻.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 高等教育研究,2002(1)

(6)赵中建. 战后印度教育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7

(7)曾昭耀等. 战后拉丁美洲教育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3

(8)李增.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 四川大学学报,2005(8)

(9)葛雪珍. 浅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5)

(10)朱为鸿. 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与趋势. 教育发展研究,2006(22)

(11)尹丽. 民办高等学校地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1999(2)

(12)徐慧莉. 独立学院形成和发展的思考. 吉林大学学报,2005(2)

(13)郭建如. 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管理特征. 高等教育研究,2003(7)

(14)陈新民.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转型及对策分析.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

(15)薛菲,魏志耕. 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长江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6)徐慧莉. 独立学院形成和发展的思考.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17)谌昱. 浙江省独立学院产权问题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18)陶然. 对独立学院产生与发展的探析.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6)

(19)聂志强. 高校独立学院市场化运作的经济学分析.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