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历史回顾

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历史回顾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我国的校企合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深入于90年代。校企合作大发展的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和深化的。校企合作成为我国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的形式也逐步走出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教育的单一模式,合作面及深度不断拓展。我国校企合作发展不足,与我国工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内在机制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历史回顾

实际上,我国的校企合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深入于90年代。从历史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高度计划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校企合作有一些低层次的单项联系。例如,高等学校接受产业部门和科学研究院委托的科研任务,产业部门和科学院把研究规模较小的科研机构设在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可以直接接受校外有关单位委托进行科学研究等。从1957~1966年,随着国家“高教60条”、“科研工作14条”的颁布,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有所加强,合作规模有一定发展。校企合作大发展的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和深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校企关系呈现出快速成长的局面。随着《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决定》、《关于改革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意见》的颁布,教育、科技、经济开始走向广泛的联合。在政府支持协调下,校企开始共同参与“国家产学研工程”、共同参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科技项目、科技人才、技术入股、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主要有: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项目合作、建立国家或行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建立“开发研究中心”、产学合作教育、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校自办科技企业、科学园等,(1)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教育产业化及企业市场化的大力推进下,校企合作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学校与企业普遍意识到建立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要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就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和教育,必须更加密切高校与企业的关系。因此,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一新型的产学结合模式。

党和政府对这一关系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合作模式表示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校企合作成为我国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国内很多高校把合作目标瞄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达到融通企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借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培养企业适用人才等的目的。国内较多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中型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了校企合作的队伍中来,并借助合作高校的科技、信息、人才等的优势资源,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改善和技术与管理的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也逐步走出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教育的单一模式,合作面及深度不断拓展。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上主要有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合作教育模式、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模式、企业与学校研发项目或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模式、企业投资办学模式等多种。但到20世纪末,我国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形式、深度与绩效上与校企合作本身的根本目标和与德国、英国、美国等国成熟模式的差距还十分明显,已形成的校企合作大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较少有真正建立在优势互补、体现“双赢”的合作形式。特别是从企业层面分析,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入有“合”无“作”的状态,只有少数大学能够与企业建立起投资大、效益高、领域宽的合作。企业多注重短期效益、不愿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存在着“应用领域项目多,合作教育与基础研究项目较少”的问题。我国校企合作发展不足,与我国工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内在机制有着重要的关系。(2)校企合作本身既有它自身的投入与产出形式,又要符合教育独特的效益评价标准。因此,只追求社会效益的校企合作势必会让企业失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又不合乎教育的性质。另外,企业也缺乏对与高校合作项目进行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到战略控制与绩效评估的系统管理过程,合作项目的组织建设也不健全。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的校企合作,先决条件是需要校企具有共同一致的合作理念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宗旨,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性的认识。所以,这些企业从“近视”的视角看,往往以为校企合作最根本的得益方是学校及其学生,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赔本的买卖”。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姿态,同时,国内企业由于受狭隘的经营观念和当前市场总体环境的影响,普遍以追求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为至上原则,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功利性强,单纯追求利润回报,以一般投资的思路去计算校企合作的回报(3),使得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和效果都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