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营利性倾向

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营利性倾向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压力与要求促使重“盈利性”,轻“公益性”,导致营利性倾向。独立学院要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根据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配置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首先,独立学院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办学需要巨额经费。因而,在独立学院的运行过程中,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教育的长远利益的现象必然会存在。

(四)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营利性倾向

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压力与要求促使重“盈利性”,轻“公益性”,导致营利性倾向。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教育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当教育这种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向社会成员提供时,就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分性和排他性,从而使教育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独立学院要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根据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配置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同时,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独立学院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为适应所有制结构多样化而产生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下的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其经费渠道不是来自政府,只能依靠自身的运作筹集,它在自身的运行中必须要有相当多的结余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有经济效益才能维持办学的可持续发展,而结余就包括盈利和不断地多渠道吸收资金,因此是不能没有盈利的。如果没有宽松的结余,学校就无法发展,办学条件就不可能不断地得到改善。这就带来了教育公益性和资本寻利性的矛盾。(25)

首先,独立学院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办学需要巨额经费。公办大学收费制度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观念的认同,给所有民办高校都增添了生存的压力,独立学院只能依靠提高学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断进行资产积累,走上市场化运作的道路,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调动社会的巨大人力和物力资源。利润的回报使得资金筹集难度下降,而资本规模越大、资金来源越多的独立学院,学生规模也会随之不断扩大。实践证明,对利润的追求可能会降低其教学质量,虽然市场竞争的压力会成为其不断提高质量的动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良好的教育服务,逐步成为在同行中名列前茅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在努力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当今中国,这一竞争压力并不足以平衡独立学院办学者追求利润的动力,反而会促使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费所占比重。

其次,无论是政府、举办高校、投资者还是学生及家长,成本与收益也是必须考虑和衡量的。如果产生净收益,则他们维持或增加供给,否则,无论政府制定怎样的政策和法律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事实上,从独立学院本身的发展进程就说明了这一点。对地方政府而言,区域经济的发展急需人力资本以支撑,还面临着上有扩招指令、下有百姓压力而政府资源有限的困境,所以许多省份都出现了有地方政府直接注入资金参与独立学院办学的现象,几年后再慢慢“断奶”。作为普通高校来说,举办独立学院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办学资金,还可以变相增加教师薪水,所以有条件的高校纷纷上马;而资本投资者则是为企业寻找一条营利的渠道,甚至有的企业在面临破产的情况下参与了办学。因而,在独立学院的运行过程中,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教育的长远利益的现象必然会存在。独立学院比一般的民办高校起点高,可以直接获得实施普通高等教育、颁发正规学历文凭的办学权,依托学校又通过选派教师、干部到独立学院教学和管理,把成熟的办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资源提供给独立学院,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较快,在处理“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关系时难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26),所以,不断调整指导思想、完善法律制度,实现独立学院“营利”与“非营利”的区分,使法律、政策落实到位,才能使作为公益性事业的独立学院实现“盈利性”的同时落实其社会公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