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内生资源与管理体制的薄弱
管理体制是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从内容上,大学管理体制的基本设计包括组织设计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从内外关系上,可以分为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与制度相联系的还有两个概念,即“结构”与“机制”,结构是关于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总称,反映制度静态的一面;而机制是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和调节方式,反映制度动态的一面。(43)
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都受到外部制度的影响,受到社会对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变化影响。因此,这里探讨和关注的不是其外部制度,而是在如政府管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等外部制度的影响下形成的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究竟形成了怎样的内部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能否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资源,挖掘并生成其内生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内部管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表现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上,制度表现为规章、规定、条例等。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是指学院内部领导体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管理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的根本性组织制度,包括董事会(理事会)议事规则、财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学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它也是与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相联系的内部管理结构与过程的组织制度,体现了独立学院有特色的内部管理机构与人员地位作用、权责范围及相互关系,是学校内部带有整体性、全局性的制度,直接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
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及办学时间的日益增长,其内部管理的脉络也日渐清晰,逐步建立起包括独立学院领导体制、人事制度、财务管理、教学与学生管理等各方面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运作中不断加以完善。但是,与办学历史较长的普通本科高校甚至是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比,独立学院在内生资源和管理体制方面还相当薄弱,有的完全依赖母体高校,根本没有掌握内部管理的主动权,徒有“独立”之名,显然违背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定义与要求;有的虽独立掌控内部管理,却照搬母体高校的管理体制,未能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有的虽然在探索、实践中尝试建立自身的独特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仍面临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以及发展中的不平衡,直接体现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两方面与普通高校的差距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