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领导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思想认识,就当前而言,领导重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师德建设的成败,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常抓不懈,增加人力和财力投入,把师德建设作为各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扭转近几年师德建设薄弱的局面,形成由学校党委牵头,行政负责实施,有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党政齐抓共管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关键在领导。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领导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师德建设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行。党政一把手应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把师德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亲自抓。党委将师德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制定规划,确立师德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各系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检查和督促,弘扬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宣传,推进师德建设。
行政领导着重抓经常性的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学校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师德规范与评价考核制度,制定师德培养与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师德表彰,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进行行政处理等。
师德建设工作应该有明确具体的机构负责,统一规划、协调管理,把师德建设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紧密配合,形成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广大教职工认同和崇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强化师德建设,在全校上下形成“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教师风尚。
(二)教学单位具体落实
教学单位或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党政一把手挂帅,制定本单位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定期召开师德工作会议或利用党政联席会议,通报、分析师德状况,及时研究解决师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各级党政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及时收集、归纳各类信息,掌握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对教师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困难和要求及时研究帮助解决,对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严重性的问题进行及时整顿。
(三)制定具体措施
学校下属各党政部门如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等应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以及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改进和完善学术制度,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更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各系、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优化师德环境,从而产生师德建设的整体效应。
(四)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教育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方面,基层党组织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弘扬师德师风正气,引导教师认识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规范约束的自觉性,形成师德建设的内动力。履行《教师法》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推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为己任,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和道德形象去教育影响学生。基层党组织应对师德优秀的教师重点培养,形成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核心的师德师风建设骨干队伍。干部、党员和骨干教师要在师德建设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把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和作风传给他们,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