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高原——记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主任李国平教授
祖籍重庆的他,骨子里就有一股拼劲;生于黄土高原的他,有剪不断的高原情结;这让他虽在成都平原工作,魂却一直系在比黄土高原更高、更孤独的青藏高原。也许正因为魂在高山之巅,站得高看得远,他的学术研究才走在世人前面。他,就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系主任李国平教授。
李国平教授祖籍重庆市铜梁县,1963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受在平凉市气象局工作的父亲的影响,1979年,他考入了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四年之后,因学习成绩拔尖,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大气科学界泰斗叶笃正院士,进行大气动力学及气候变化的学习和研究。李国平教授现兼任四川省气象学会天气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基础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气象》期刊编委会的副主任、编委。
师者,授业解惑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作为一位来自西部贫穷地区的山里人,他深深知道学子求学的艰辛。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了在京一流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返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他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的同时,十分注意了解国内外教学动态,对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大纲修订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于他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很快成为学院的教学骨干,被评选为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享受岗位津贴。
在教学方面,他开出了六门专业主干课和必修课,他主讲的专业主干课被学院评为优质课程,为学院一次性通过国家教委专家组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价作出了贡献。2000年,由于教学成果突出,他获得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由他主讲的大气科学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动力气象学”成为四川省首批、我院首门省级精品课程。他指导了五十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其中,近70%的论文经整理后已公开发表。他编写的五本辅助教材,也深受学生好评,成为考研必备材料。他热心支持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不断进取,开办了学科发展动态和考研讲座。在考研报名指导、应考资料、辅导答疑等具体环节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本系多年来在学生考研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课程建设方面,他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在学院率先研制专业课考试题库微机管理系统,设计、制作了两部电子教案及电子教材,两套专业试题库系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开展E-mail答疑和网上交流。
在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他还热情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2000年7月,由学院委派,他参加了团中央、团省委组织的博士生“三下乡”服务团赴资阳市进行科技服务。在服务项目临时变更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克服困难,认真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资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新建项目”的技术咨询,成为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主要成员,并被评为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科研,敢为人先
李国平教授在肩负繁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情况下,没有放松科学研究工作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晚上、节假日和假期都成为他科研攻关的黄金时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十八年来,他主要致力于青藏高原陆面物理过程和灾害性天气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气象局青年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科委应用基础项目各1项,以主研身份参加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各1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在国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1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16篇,被SCI收录3篇,其他国际专业检索工具收录18篇。三次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报告。1996年应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邀请作为访问学者赴日进行学术交流。还参与了《成都市科技志》(气象篇)的编写与修改工作。
李国平教授多年的潜心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1992年他获得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获四川省气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3年,他研究的“七运会计算机应用系统”获四川省委、省政府特别表彰。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获四川省科协优秀论文奖,同年入选全国气象部门“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评为95~98年度“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同年被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会遴选为“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同年经学院团委、四川省团委推荐,入选共青团中央编撰的《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大典》。1999年被四川省教委授予“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称号。2001年被评选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同年被评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被评审为四川省教授级注册咨询师,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聘为同行评议专家。2003年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李国平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同年,获200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4月,受中国气象局委托,四川省科技厅在学院组织召开了由我院李国平教授、段廷扬教授、巩远发副教授承担完成的“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的研究”项目鉴定会。该研究是由中国气象局、日本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和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会“跨世纪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资助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专家们普遍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青藏高原地面大气总体输送系数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成果是当今同类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管理,勇于突破
李国平同志不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并且长期兼任学生管理和党的基层领导工作,曾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党总支书记,现任系主任。作为一名管理者,师生们普遍反映,他工作兢兢业业,干事扎扎实实,为人公道正派。他总是认真听取师生反映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就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就向有关部门反映,不推逶,不扯皮,讲求工作质量和效率。
他还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强化创新意识,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逐步积累了从事党的基层领导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近年来,在保障全系师生政治和思想稳定、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树立良好学风、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担任系主任以来,他不断开拓进取,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积极抓好本系本科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地球环境科学系的优势,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地环系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捷报频传。
李国平的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也影响和促进了全系优良的学风和教学风气的形成。大气系教师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学生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为全院师生所称颂。每年学生考研上线率居于全院首位。李国平教授1996年和1998年连续两次被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学院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1999年被评选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2001年6月被评选为学院“三育人”标兵。2002年,四川省总工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企业工作委员会、四川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李国平教授获得第六届四川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称号。2004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表彰大会,李国平教授获得“十佳标兵”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资料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