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伴随着时代发展,澳大利亚教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政策的制定和颁布,并且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而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将犯人流放至此。占人口主要构成的犯人普遍文化素质低下,蓝领阶层多于中产阶级。而上流社会的子嗣都在英国而不是澳大利亚接受高等教育。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对接受大学教育的需求较低,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则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初期,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取的是“重质不重量”的策略,即控制大学的数量,实施的政策主要是为了保障大学的教学质量,而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则没有很严格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类高级人才的极度匮乏,对于大学规模和数量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经过大量的调查,联邦政府发布了《沃克报告》和《莫瑞报告》,目的在于明确大学的性质和任务。此后,《马丁报告》中指出,成立高等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拉开了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双轨制的序幕。1974年的《康甘报告》发布以后,联邦政府建立了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初步形成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三级体系。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在结构、类型和规模等方面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凸显出很多问题,迫切需要引入市场化的教育机制改革。道金斯部长颁布《绿皮书》和《白皮书》进行改革,通过院校合并和资助协议催生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如何提高质量,进行创新和提升效率成为了首要问题,联邦政府又颁布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进入21世纪以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伴随着尼尔森部长的一系列政策加速了其市场化的进程。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重要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报告,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政策从酝酿到发展,从雏形到完善。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多元化与文化多元化是澳大利亚文化的必然特性;澳大利亚也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各种宗教信仰并存;同时,澳大利亚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建国的历史只有200年左右,但已经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借鉴了英、美等一些国家的办学思想和经验,但也在适应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