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

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已出现了有关这方面教育思想的萌芽。而且,人文主义思想家们过分崇拜古代文化,“言必称希腊”,这种崇古倾向日趋严重,最后演变为新的烦琐主义、教条主义作风,产生了不良影响。卢梭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针对经院主义不顾儿童身心发展,强迫儿童死记硬背的这些教育弊端,提出教育应回归自然、适应自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经验学习理论。

(一)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

了解卢梭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是理解卢梭教育理论的关键。

1.思想理论背景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发端于古希腊,在近代西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已出现了有关这方面教育思想的萌芽。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也为我们描述了自然和人的关系,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本性自然发展的过程,形成了早期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人性受到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和摧残。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对人性的束缚,又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解放人性的重要性,自然主义教育死寂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被唤醒。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都反对封建教育的教条主义方法,主张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思考力、判断力和理解能力。这些宝贵的思想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可是,它们还处于一种零散的片断的状态,封建教育的痕迹、宗教的烙印还很明显。而且,人文主义思想家们过分崇拜古代文化,“言必称希腊”,这种崇古倾向日趋严重,最后演变为新的烦琐主义、教条主义作风,产生了不良影响。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在批判旧教育、吸取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他认为旧学校教育最大的毒瘤是违背自然,用无用的知识填满学生头脑,造成儿童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教育应培养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教育学生。应建立前后衔接的统一的学校体系,采用班级授课制及合理的方法,传授广博的知识,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夸美纽斯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但他未能克服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的缺陷,偏重于古典语文、宗教内容的传授,主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有所忽略。(1)卢梭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针对经院主义不顾儿童身心发展,强迫儿童死记硬背的这些教育弊端,提出教育应回归自然、适应自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经验学习理论。

2.社会历史背景

卢梭生活的时代,法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大革命一触即发。从18世纪初开始,在法国兴起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在这场启蒙运动中,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他们高举民主、理性的火炬,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的口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人人生而具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启迪遭受宗教神学思想奴役和蒙蔽的人类理性。

面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卢梭“不仅集中于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而且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制度进行猛烈的攻击”(2)。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制度的批判,是卢梭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前提。

在他看来,封建专制主义教育所培养的人,适合于没落的封建制度,却不适合资本主义新兴时代的发展需求。要想改造社会,就必须改造社会中的人,使之适应新社会的需要。按照卢梭的逻辑,理想的社会只有通过理想的公民来建设,而理想的公民只有通过理想的教育来培养。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教育理想国。

卢梭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否定,正是通过提倡自然教育、重视生活教育来实现的。他之所以特别重视自然教育,是因为他看到当时实行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病,无法把儿童培养成真正幸福、有用的人,所以想通过自然教育和生活教育取而代之;同时他也想通过倡导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把儿童从封建教育的影响下解脱出来,使其摆脱封建的桎梏,而成为民主社会所需的公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