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中学”的内涵

“做中学”的内涵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中学”的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儿童。“做中学”的理念之二是直面真实科学。“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核心就是帮助儿童直接感知科学。首先,“做中学”以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儿童通过探究活动习得知识、形成经验并建构价值。其次,“做中学”的探究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做中学”所倡导的理念与研究性学习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做中学”是以幼儿园、小学的低龄儿童为切入点;而研究性学习是在中小学全面铺开。

(一)“做中学”的内涵

“做中学”就是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将“做”和“学”、“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方式。“做中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主要面向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

“做中学”的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儿童。“做中学”不是追求科学精英的教育,而是着眼于未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它以面向全体儿童基本素养的培养为首要原则。“做中学”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做中学”鼓励每个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知识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去学习。“做中学”的理念之二是直面真实科学。“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核心就是帮助儿童直接感知科学。“做中学”要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经验,通过活动,将复杂、深刻的科学原理、科学概念,以较为具体的形式展现给儿童,使儿童感受到、感知到科学。“做中学”的理念之三是面向科学素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做中学”就是让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尽管儿童的发现并不一定是像科学家那样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培养一种生活和学习的科学方式和态度。

从“做中学”的理念中可以看出,“做中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儿童通过动手做科学,在动手和动脑过程中、在感受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构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初步发展儿童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中学”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1)以“探究”为核心。首先,“做中学”以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儿童通过探究活动习得知识、形成经验并建构价值。探究的问题主要源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探究的内容主要源自儿童生活。很多研究者都认为观点无法与经验分离,要使学习发生,必须与学习者的生活联系起来。库伯认为教师需要把实际经验融入课堂,与现实建立起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为生活经验作准备。提斯德尔和恩斯从分离的和关联的认知来看这一观点。前者主要持学习与生活分离的观念,后者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传统的教师和培训者通常基于分离认知而不是关联认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习不完全。“学习者必须把理论概念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1)这样,他们才能把自己看做是知识的创造者,继而成为独立思考者。其次,“做中学”的探究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对于所探究的每个主题,都应使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探索和合作,验证猜测,得出结论。(2)强调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传统的中小学科学教育采用“说科学”、“听科学”教学方式。“做中学”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做”中,在“想”中学科学。“做中学”不仅强调动手的过程,更强调动脑的过程。研究表明(2),多动脑多动手更有利于儿童的注意、兴趣等基本情绪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所以“做中学”特别重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3)注重儿童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和发展性。与传统注重知识累积的学习比较,“做中学”对儿童学习的评价重点放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上,它关注儿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养成和儿童科学探究能力的多方面的发展。

“做中学”所倡导的理念与研究性学习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做中学”是以幼儿园、小学的低龄儿童为切入点;而研究性学习是在中小学全面铺开。两者,一个是点,一个是面,二者在点面结合中相互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