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在心中,人生自丰盈
冯 慧
【引读视点】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辈子,就是这辈子;而读书的人可以活三辈子,除了这辈子,还有上辈子和下辈子。一个人有了这样的视野和胸襟,才会对自身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才不会因为一时的怀才不遇而沮丧,才会潇洒达观、自强自立、自尊自重……
闲暇的时候,喜欢看点书。
说看书而不说读书,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两者是有差别的。看书是用眼,有着一种自在和随意,想翻就翻,透着一种闲情和乐趣,其中有一种闲适懒散;而说读书似乎沉重得多,且背负着一种责任,带着一股庄重,有了目的,便有了一种功利的性质了。因此,我常常觉得自己多数时候在看书,而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
我看书大多数是由着性情,追求自然愉悦。首先是在书的选择上,不挑剔,也不随便,衡量的标准只是自己喜欢。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就会常常去买,不喜欢的即使手边有了也不一定会去看。害怕那些砖头一样厚的书,有的人一出版便是成套,深奥得头都大了。有时也喜欢跟风,买一些潮流书,有的没翻完就扔一边去了。对于外国文学记不住那么多、那么长的名字,因此也没有深究。有人跟我说起《莎士比亚全集》,我会傻傻地问:“有《挪威的森林》好看吗?有《百年孤独》好看吗?”其实这些书在我书柜里多年,但每次都没有看完,只是对其中的情节略知一二而已,只是被其中某个画面感动而已,当别人与我滔滔不绝地谈论时,我便深感惭愧。
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中少了一份年少的闲适,多了一份成熟和淡定,我慢慢地感觉到了看书的另一番滋味。那便真正是在读书了。我觉得读书是一种风度,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我没机会去行万里路,那就让我读万卷书吧!
读书不仅熏陶我的文学艺术,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从容地生活。想当初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那吃苦的精神,那与人为善、待人真诚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钱钟书的《窗》,他写道:“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是的,美不胜收并非欣赏的至高境界。生活中面临着太多的选择,而被选择的东西或事情各有所长,这时我们就会犹豫不决,当我们还在左右徘徊时,已经错过了太多太多。为什么我们就不会像透过窗观景那样取舍呢?选定一个目标,将它定格,朝着它而努力。好比观景一样,选定了就细细品味和欣赏。《最大的麦穗》告诫我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宏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在《宅男的复仇》中,2010年才26岁的马克就是一则传奇,他创办的脸书(facebook)是社交网络上的超级强权。他拥有5亿“子民”,身价达上亿美元。分享伴随着偷窥,带来娱乐,也造成伤害,5亿人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他将世界连接在一起,自己原有的人际关系却分崩离析。他创造了一个坐在发光的屏幕前,假装自己并不孤单的时代。
在以前的工作中,我总是不自觉地把困难的事情交给别人或不断地拖延,从而也就造成了被动和工作的平庸,进一步影响了工作的效能和积极性。阅读《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启示:我要尽力超越平庸,选择完美。一个人之所以平庸,并不是能力的不足和信心的缺失,而是在于平时养成了轻视工作、马虎拖延的习惯,以及对工作敷衍塞责的态度。为了超越平庸,我从消灭“借口”开始,改变了怕困难的工作态度,以服从、诚实的态度,负责、敬业的精神,积极、扎实的执行能力去工作,完成自我的超越。为了接近完美,我把热情和责任完美地结合,把责任和执行完美地结合,并且把这点作为我的工作最终目标。因为完美意味着一种全方位的奋斗,一种无怨无悔的选择。我的选择、我的态度、我的超越、我的热情都建立在立即工作和立即行动上,只有行动才会让这一切变成现实。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借口”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切入点。虽然我在工作中不一定会做到完美,但我曾经为此努力奋斗过,那我也无怨无悔了。
就这样,当自己烦躁的时候,翻翻书,换换脑子,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当自己想要咆哮的时候,翻翻书,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冷静下来后,庆幸自己没有冲动。因此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的手边一定会有一些别人眼中的“闲书”。以书为伴,可以学到别人生活中的智慧,珍惜自己的幸福;以书为伴,可以减少摩擦,调节自己的心绪;以书为伴,多了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辈子,就是这辈子;而读书的人可以活三辈子,除了这辈子,还有上辈子和下辈子。一个人只有有了这样的视野和胸襟,才会对自身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正确把握身外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不会因为一时的怀才不遇而沮丧,不会因为志得意满而轻狂,不会因为工作艰苦但所得不多而愤懑,而会潇洒达观、自强自立、自尊自重……我就愿意这样简单地做人,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读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人人都拥有生命,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让学生享受童年的多彩和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享受人生;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作为教师,我明白教育不是指获得多少知识,因为知识可以遗忘,而是指把知识融化在生命之中呈现出的意义。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它更要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生命和谐、快乐、幸福、创造性地成长。看那校园里操场上那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看着那一张张充满阳光的笑脸,这是生命色彩自然的绽放,而自然绽放的应该是生命教育的原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响。”我想,只有放下成年人的架子,欣然地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真实地看见孩子们自由的天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正确地审视他们的言行,并在此基础上,信任、理解、尊重他们,培育他们的个性发展。充满激情的我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我拥有了更宽广敏锐的心灵,拥有了生命的气息。拥有了这些,我常常感动,常常饱含生活的热情,常常珍惜每位生命的成长。在教学中“尚简,务实,求真,有度”,坚持尊重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教育充满人情味,充满活力,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引导他们寻求幸福的人生。自己也简简单单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最后,我想说:书香在心中,人生自丰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