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级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有效途径
李 靖
(武汉语言文化学院)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分析以及心理和思想政治现状
(一)高职学生的生源分析
高职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别。他们没学好的原因固然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而且这些因素还仍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
因为存在有高职院校学生和本科院系的学生区别,这就更体现出我们思想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的难题,很多学生在表面上装着自己很有个性,任何人的话也听不进去,但是根据本人作为两年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和摸索,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内心是特别脆弱和空虚的,所以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卑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其表现为对自身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一,许多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和条件参差不齐,以至于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环境、生活条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发展前途缺乏自信,失去动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其二,由于高职院系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在高中学习文化课上情况不容乐观,在高考的压力下自己的价值观和成就感长期得不到满足,无形中也就造成了自卑的心理。个别学生还存在因过度自卑而产生精神不振、心灵扭曲及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
如:我院学生在大学生英语竞赛和翻译大赛的报名中,一些学生始终觉得自己很差,不敢踊跃报名参加,经过做多次思想工作之后才能看到效果,而结果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的自卑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被动性。
2.自大
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计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这一行列,也有一些高职学生因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常常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似乎是部分“90后”学生的共性,现阶段涌现出的“脑残”“非主流”等新词都是对这代“90后”学生的新称谓,从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部分“90后”学生思想上的劣根性。
3.焦虑
很多高职学生入学后,由于对高职教育普遍缺乏较为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对于潜意识大学生活的思想落差以及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上颠覆性的变化,加上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比以前增大,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许多学生专业兴趣不强,学习动力不够,能力提高不快,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焦虑。
4.依赖
部分高职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养成了企盼通过他人来解决问题的习惯,还处于未“断奶”的状态。如生活上寻求父母和辅导员的保护、照顾或花钱享受社会和学校提供的服务,学习上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精神上寻求物质与虚拟的享受等。依赖是一种不良的个性倾向,任其发展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将很难以一个独立的人立足于社会。
上述心理状况容易产生心理失调,出现心理矛盾。比如自主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和知识水平的矛盾,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求的矛盾等,这就更加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其任务的艰巨性。
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换思想、意见和看法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来自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教育者与学生及时地、经常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学生所反馈的思想、意见、看法的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比如教育者在与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沟通时,在一次次的平等沟通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教育工作就能从第一时间和“第一线”上和学生进行正面的交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背景,这样就能很全面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认识,让很多信息都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
2.注意针对学生的整体,讲究“因势利导”
(1)班级活动。积极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活动已被认为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层面上。他们在智力、人格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那么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是提高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从而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要有效地开展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先“动”起来,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班级思想和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在操作上,注重团体内部的交流互动。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要始终保持一种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不要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极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2)班级教育。为了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在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的主导下和班级心理保健员的辅佐下,对影响大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方向一致的、有益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综合力量。这种综合力量不是教育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方向上统一要求、空间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相协调、能发挥整体教育效应的班级教育力量。为了保证各种教育影响能共同发挥作用,当然需要对他们进行整合,以形成教育合力。具体到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通过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途径,拓宽教育时空,让置身于开放的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接受开放的现代教育,从而促使其心理能更健康地发展。
3.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讲究“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此。首先,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可能具有阶段的共性,应该根据这些年龄阶段的个性实际去开展不同阶段的思想教育;其次,由于每一个个体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能力、气质、性格特征进行教育策略上的调整;再次,每一个教学对象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同阶段与不同类型的混合,应当根据对象的综合实际,而不是按照教育学、心理学规定好的方式和内容开展。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的多元化,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对学生提供最有效、最有帮助的教育。
4.“谈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一般是从个人立场出发来认识事物和理解问题的,尤其是直接涉及学生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而学生辅导员则是更多地、全面地考虑问题,进行工作决策,所以难免出现学生与辅导员对问题看法不一致的情况。这时,辅导员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素质差”“私心重”,而应理智地换位思考,及时运用谈心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入情入理的真诚交谈,理顺学生的情绪,改变对学生的态度,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运用“谈心法”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寒暄”“拉家常”,更不是“作秀”,目的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构建和谐。在谈心中,如果学生向辅导员敞开心扉,倾诉苦恼,作为谈话主体的后者明确了问题所在,就能帮助学生分析构成矛盾的各种因素,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问题是在新形势、新情况下,这种方法的运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应当引起辅导员的关注和重视。
三、高职思想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牵涉的部门也多,因而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实际,适应当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要正确认识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承担了学生过多的社会责任和稳定责任,这是无法回避的,那种认为“大学生已满18岁,已是成年人,已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可以放手不管,任其自由发展”的思想目前是行不通的。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吸取、学习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刚从事两年学生工作的人而言,更应虚心地从那些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同事那里学习好的经验,在借鉴他们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善于巧干、实干、精干,力争使自身的工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当前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繁冗复杂的,有些工作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工作的阶段性与全局性的关系,不能片面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搞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学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我们现在做的所有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其余的活动都只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锦上添花。所以在当前时期,素质教育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维护学校稳定、保障学生安全、资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等任务。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是综合性的,其过程也是长期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工作队伍的自身素质,积极创新、求真务实,才能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