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教师教学道德修养
肇芬 曹明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发展的软实力。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即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和态度,而学生的职责是“学”,即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而且,教和学的过程,是一种精神活动过程,也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使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关注、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且想办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对教育教学活动调节的手段和途径很多,其中,教学道德的调节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和办法。
一、大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道德修养
教学道德是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对参与这一活动的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具体来说,教学道德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场所中,具有特定身份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本要求,这是所有从事高校教学活动的教师都应该遵守执行的;另一个方面是理想追求,这是高层次的要求,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教师应该努力地去追求。
(一)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基本要求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把人类社会不断积累和创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获得从事社会工作的本领,并且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懂得在社会上如何处世、做人,简言之,就是教书育人。
2.钻研业务,掌握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应该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只有教师自己是好学的模范,才能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3.认真实施教学工作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文中,提出了对教师政治、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二)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理想追求
教学道德的理想追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达到这一要求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1.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掌握教学艺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更为直接和更为重要的作用。教学艺术,是因教学在其实践过程中具备艺术的基本特征,即情感性、个性化和创造性。
2.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中西方教学理论众多,当前在西方有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叶澜教学理论。教师应该学习多种教学理论,吸取不同教学理论的思想精髓,加深对教学本质的认知,形成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完成教学任务。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教师这一职业角色、职能的转化要求其自身发展是持续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二、当代大学教师教学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目前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正经受考验,在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政治思想观念淡薄,信念动摇,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科学精神弱化,缺乏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和艰苦努力的作风。这也说明加强教学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这些出现在高校教师教学中的不良思想作风问题及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意识
少数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在经济、利益、荣誉面前过分注重个人得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不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只授课不育人,把教师与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演化成一种商业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奉献精神,因而也会失去学生应有的尊重。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
有的教师不接受新事物,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生的头脑,就像是把书从一个仓库搬进另一个仓库,这样就使学生的记忆中只有繁杂的概念、观点和理论。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3.课堂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教师的角色意识淡化,道德理想迷失,教育过程的功利行为强化,下海、跳槽、第二职业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教师的个性、知识、才能、感情、意志都会对学生发生作用,教师有着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课堂语言不精确、不纯洁
教师的语言应主旨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形成理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不规范,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向;语言不精练,拖泥带水,语病丛生严重干扰学生听课;语言不纯洁,面对混乱的课堂秩序缺乏自控力,对学生或者进行破口大骂,或者进行讽刺挖苦,这必然给学生带来心理的创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