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简言之,现代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之外,更应重视大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身心健康、防灾减灾、应急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教育是大学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必要途径,不仅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

印晓慧

(上海政法学院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701)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时刻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校园安全既包括校园安全氛围和治安状况,也包括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除了营造安全校园环境之外,还应改变那种被动等待大学生前来咨询求助的状况,主动对大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校园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简言之,现代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之外,更应重视大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没有安全,一切也就无从谈起。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领导重视,机构保障,预防为主,教育先行;其次安全教育要进课本、进课堂、进头脑;第三,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形成安全校园环境是安全教育长期有效的保障;第四,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可以从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成为校园乃至社会安全的缔造者、捍卫者和传播者。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生 校园安全 安全教育

一、前言:大学生校园安全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不和谐因素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然而出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而成为社会动态的晴雨表。大学生作为社会阶层中的特殊群体,不仅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面临着各种来自校内或校外的安全威胁。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全中国每年约有3 000名大学生属于非正常死亡,而火灾、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意外伤害事故以及各类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更是不胜枚举。让我们来看两组数据:第一组,2008年上海市高校共发生事故灾难类安全事件20起,涉及学生27人,造成19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交通事故10起(12死6伤),溺水2起(2死),意外坠楼1起(1伤),意外受伤2起(1死1伤),火灾4起(4死)。第二组,2008年上海市高校共发生社会安全事件47起,涉及学生50人,造成36人死亡,7人受伤。其中自杀23起(19人死亡4人未遂),突发疾病15起(15死),故意伤害7起(2死7伤),性侵犯3起。综合上述事故灾难类和社会两类安全事件,上海市仅2008年就有55名大学生死亡,另有15人受伤和4人自杀未遂。

“安全”一词的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对“安全”的理解通常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毋庸置疑,现代大学已由传统的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管理模式和手段也日趋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学生结构复杂,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严峻:一是不法之徒时常窜入大学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行凶等;二是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四是学生人数剧增,学校资源有限,不少学生外出租房,在治安、防火、交通等方面存在隐患。此外,学生外出打工、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志愿者活动增多,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校园治安问题之外,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也应纳入安全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转折期,学业、就业、婚恋、社交、经济等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又因为是独生子女,缺乏朋辈之间的互相支持与帮助,遇到问题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商量,跟父母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时也不够及时有效。校园安全既包括校园安全氛围和治安状况,也包括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除了营造安全校园环境之外,还应改变那种被动等待大学生前来咨询求助的状况,主动对大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方面的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简言之,现代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之外,更应重视大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没有安全,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安全教育满足人类的“安全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求”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人的年龄阅历增长,安全教育理应伴随人们一生。然而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对青少年理应掌握的基本安全知识欠缺全面合理的架构与适时有效的指导。这就使高等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仅需要弥补大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欠缺,还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和大学校园集体生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特点来开展安全教育。目前以“80后”、“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的经验,抵御风险和挫折的能力比较欠缺,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也难以适应新型的大学生活。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校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婚恋、社交、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压力,安全需求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这就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自我认知的不断提高和合理调适。

(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能力,奠定和谐校园基础

青年学生是中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所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未来将属于国民教育最好的国家。”可见,整个社会对青年精英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值还是比较高的,对他们的关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多。但我们发现,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在校大学生常常受到各类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日趋复杂,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而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机制,对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控,也未能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就造成目前尽管大学校园一再强调“稳定”,然而不稳定因素仍然层出不穷的局面,最终往往陷入事前预防难、事后弥补晚的被动局面而难以自拔。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身心健康、防灾减灾、应急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教育是大学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必要途径,不仅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成就,然而跨越式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改革也必然会带来一定问题。比如,我国的大学目前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建设轻管理,重校内轻校外,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等不适应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情况。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实安全教育内容,扩大安全防范范围,加强安全管理力度。此外,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市场、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等指导不力。16号文件指出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校学业和今后事业的成败,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校园治安安全教育、社会活动安全教育、“三防”(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性事故)安全教育等等。目前,在建设和谐校园进程中,各高校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育时机是否恰当、教育手段是否有效以及教育内容是否全面几个方面。这需要高校具有与时俱进的安全教育理念和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规划,尤其是针对在校青年大学生的专门教育内容和形式都有待研究。新形势下,各类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寻找到这些问题之间的共性并将之与传统的安全教育有机结合还需要有关人员的不断探索。此外,如上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例如在普及基本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有宗教信仰学生、外出打工学生、网络成瘾学生、恋爱受挫学生、交往障碍学生、家庭贫困学生乃至男生女生等都应当区别对待,从不同方面进行教育。又例如总体而言,对于生源地来自农村的学生,应重点对他们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和“三防”安全教育,而对于生源地来自城市的学生,则应强调社会活动安全和校园治安安全等,而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需要对所有人开展。以上种种都需要在高校内形成先进的安全教育理念,使安全教育及时化、系统化、常规化和通俗化。

(二)安全教育需要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我国目前很少有高校形成了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一般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进行事后教育,或者仅在每年的关键时期进行集中教育,如冬季防火、开学防盗以及特殊节点时的专门教育等,也有一些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各部门也难以通力配合。例如现在校园内普遍存在的校园传销现象,虽然一开始只是少数学生参与其中,但由于学校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教育和管理手段,往往难以对这些学生进行适时地制止和干预,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卷入其中。一旦学生的财物大规模被骗,往往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另外,对于一些有轻度心理危机的学生,如果他们不主动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那么在某些消极后果发生之前也很难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之下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良好安全教育机制,在各类安全事件没有酿成严重后果之前就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有措施、有效果”。

(三)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

目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和单一,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防打架斗殴和心理危机干预等传统的几个方面,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社会活动安全则缺乏有效的教育和指导,而对于与青年人息息相关的生命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和法治教育则更显得力不从心。负责实施安全教育的高校教师一般都是保卫处、学工部有关教师以及带班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多数教师本身并没有接受过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虽有安全意识,但缺少安全技能,教育力量比较薄弱。由他们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只能从自身的阅历谈起,或者列举几个身边发生的安全案例,安全教育的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和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结合。比如我们可以说,安全意识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安全素质也应当是个人素质的体现,而安全教育本身就应当与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四、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领导重视,机构保障,预防为主,教育先行

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以及组织上的保障。笔者建议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或副书记牵头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委员会,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指导,具体工作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在学生工作部门的牵头之下各院系、各部门通力配合。例如由学工部、保卫处、信息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和思政教研室联合成立安全教育巡讲团,专门为新生开设安全方面的讲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班会及活动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的案例进行专门指导。同时,要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可以由学校或学院的团委、学生会牵头成立校园安全部,各院系团总支、学生会成立校园安全分部,各学生生活园区以及各楼层设立安全委员,直接对各院系校园安全分部负责,及时将搜集到的学生安全信息反馈上来,并配合他们进行安全宣传和开展安全教育。

此外,在以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只重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成才教育和心理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安全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只重视管理不注重教育,导致教育不力,管理失控,一连串问题因此产生。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强化“预防为主、教育先行”,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高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例如,可以根据学年工作规律和季节节假日特点,适时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借助心理咨询,正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克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把潜在的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深刻理解与正确处理安全与成才、安全与人生、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适时检查校园内部生活设施、教学设施和娱乐设施的安全,同时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维护,清理流动饮食摊、小商小贩、黑网吧、黑车等隐患。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协同配合、有效开展安全教育。在日常制度到位、安全管理严格的基础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要迅速反应,及时处理,果断善后,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安全事故掉队。

(二)安全教育进课本、进课堂、进头脑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甚至有的教师本身就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素养。要真正确保安全教育的地位,还需要将之纳入教学计划,以大学里丰富的教育资源来弥补学生应有知识的不足。例如,有的学校已经将心理教育纳入课本,成为每位学生的必修学分,我们还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纳入国家安全、信息安全、“三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梳理安全知识和技能。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由统一的专(兼)职教师教学,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在不同年级开设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结束还要进行考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档案。其他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本门学科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例如,计算机授课教师可以教育学生防范网络风险,防毒防黑防骗;理工类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防火防爆知识;法律专业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安全教育得以实施推进的基本保障,学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丰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要想让安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还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安全问题,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发现和控制大学生中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认真做好帮教和转化工作,落实学校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等。

(三)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形成安全校园环境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常规教育、动态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宜采用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补充,尤其是通过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整个校园里形成人人处处注意安全、安全时时在我心中的良好氛围。如成立大学生安全自治组织以及各类社团,共同参与维护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平时通过定期布置校园宣传橱窗、悬挂条幅、制作展板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定期地举行防艾宣传、健康讲座、防火演习、安全知识征文、法律知识竞赛、心理团体辅导、安全教育巡展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安全的认识。还要充分发挥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优势,设立校园安全咨询热线和校园安全二级网页。利用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深受学生欢迎的特点,通过国内外大学校园发生的各类典型案例以及一些最新的时事报道,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起到以案服人、警示教育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具体安全事件的探讨以及填写安全教育问卷,来丰富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最重要的是,学工部、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社区管理中心等各个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辅导员以及校团委、学生会、校园安全部之间首先要建立一个快捷有效的安全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最可行的方式就是为全校学生建立安全信息共享数据库,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查阅和更新有关信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安全动态。

(四)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可以从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此背景之下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青年最懵懂无知的时候传授给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从而减少他们到社会上摸爬滚打所需要走的弯路,这种教育能够惠及他们一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将大学生视为被教育者,适时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使他们成长为安全知识的传播者,由他们把一些重要的安全知识普及到社会、普及到家庭以及最需要帮助的人。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多青年学生不远千里自发来到灾区,对灾区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并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2009年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和新疆“七五”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了解了事件经过之后,爱国热情大大激发,主动对身边一些不明原因的人们讲述国家的民族方针和政策,并对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予以抨击和谴责,保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大学生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安全缔造者、捍卫者和传播者的美好形象。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也不断提高,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去,而大学生群体始终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功和成才,更能够促使他们走上社会之后,成为安全知识的传播者、普及者和创造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