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水平调查
徐 帆1 张 辉2 叶子青3 王妙杰4 王 莎5 王文君2 吉久明6
(1.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华东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3.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4.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5.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6.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7)
摘 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类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本文通过对华东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搜索、信息运用、信息道德、信息评估、信息安全及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等7个方面的调查,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
1 问题的提出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素养,更是一种基础素养,它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素养是建构在知识背景之上并能够充分掌握信息的查询、获取、筛选、加工和利用等多种能力的总和[1]。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代表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及寻找知识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面向目前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水平的调查,对于制订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案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对华东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以了解目前学生信息素养的状况。
2 调查对象及方法
我们根据信息素养的3个内容: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与信息道德,结合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问卷,对本校的7个学院的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的问卷调查,按照各学院总人数的1/4抽样人数通过各年级的辅导员发放调查表,其中有效问卷为830份,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对象所在学院及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及选修文献检索课程情况
因此,调查对象中的文科学院的学生都没有选修文献检索课程,理科专业的部分大三学生选修了文献检索课程。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的信息意识状况
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是人们从信息的角度对自然和社会的敏感程度,是人们对于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与信息价值所特有的思维感知能力以及对信息所特有的持久的注意力,也是一种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判断、整理和利用信息的意识[1]。其衡量指标是:
(1)对“信息素养”意义以及内涵的了解。在这一指标中,仅有约24.45%的同学表示非常了解或了解,53.76%的同学不了解或者没听说过信息素养内涵。
(2)如何看待具备信息检索技能的重要性。高达82.18%的同学对于它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
(3)当有信息需求时,查找信息的积极性。调查反映,有80.56%左右的同学已经有意识去主动地查找所需信息。
文科和理科各年级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看法情况见表2。
表2 文科和理科各年级学生的男女生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看法
总体而言,了解信息素养的男生多于女生,女生比男生更看重信息检索技能,更能主动查找信息。了解信息素养的文科大一和大二学生多于大三的,而理科则相反。表1也表明,是否了解信息素养内涵,并不影响同学们认识到信息检索技能的重要性及主动查找信息的意识。
3.2 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一个能力集群,它由各种各样的能力构成,其中主要有:了解信息需求及信息性质的能力,知道如何寻找和检索到信息的能力,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以确定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的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重组、分析、整合的能力,能够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2]。
其衡量指标如下:
(1)通常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是阅读书籍报刊(70%),与人沟通(69%),网上专业数据库(60%),影视资料(33%),收听广播(22%)。这说明同学们更加倾向于在日常的阅读和交流中获取信息,需要时也会从数据库中寻找信息,不太习惯从影视和广播中获得信息,详细情况见表3。其中,文理科三年级的学生从网上专业数据库获得信息的人数多于一二年级,男女同学对不同信息渠道的偏好相似。
表3 文理科不同年级男女同学获得信息的渠道情况
(2)获取信息的效果。约22%的同学能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69%的同学能基本找到所需信息,详细情况见表4。其中,认为常常无法找到信息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少,文科一、二年级的男女生获取信息的效果差距较大,而理科各年级男女生则基本相似。
表4 文理科各年级学生获取信息的效果
(3)网络信息获取途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们经常使用搜索引擎(88%)作为网络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查阅网上的数据库(40%)了解信息,少数同学使用博客(27%)和WIKI(15%)查找信息,很少有同学通过RSS订阅(9%)来获得网络信息。具体情况见表5。其中,文理各科的男女同学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的偏好基本一致,女同学使用文献数据库获取网络信息的比例略高于男同学,高年级学生使用文献数据库获取网络信息的比例高于低年级的学生。
表5 文理科各年级学生获取网络的途径情况
(续)
(4)能否准确提取搜索信息的关键词。在这一指标中,约70%的同学一直或经常能准确地提取关键词,30%左右的同学则很少或从不懂得提取关键词。
常用的检索技巧。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能够直接输入关键词(82%)以及利用导航系统(63%)查找,少部分同学会使用高级检索功能(31%)及其他方法(9%)进行检索。其中,许多理工类学院(如材料学院)比文商及艺术类学院更多的使用高级搜索功能。具体情况见表6。其中,文理各科多数同学都认为自己总是能够或经常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使用高级检索功能的同学相比使用导航的同学少,多数同学习惯直接输入关键词检索,男同学使用高级检索的比例高于女生。
(5)
表6 文理科各年级学生常用的检索技巧情况
(6)对检索文献的驾驭。大多数的同学能基本找到所需信息(71%),少部分同学能较快较全的找到所需信息(15%),近14%的学生找不到所需材料。详细信息见表7。其中,多数同学认为基本能找到所需的信息,但是能迅速找到所需信息的同学要少于常常无法找到信息的同学,文理各科男女同学的偏好相似。
表7 文理各年级学生的检索效果评估
(续)
(7)如何保存自己电脑上的文档。只有少数同学不把文档分类(4%),15%的同学能够粗略的分类,56%的同学能简单的分类,更有25%的同学能够将文档详细的分类。
(8)如何运用搜索到的信息。这个指标上,几乎没有同学不会运用信息(1%),相当一部分同学仅仅是直接复制粘贴(26%),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49%)或是理解后用自己的话表达(23%)。详细结果见表8。其中,理科同学比文科同学更喜欢直接复制粘贴,文理科男女同学运用搜索到的信息的习惯相似。可见许多同学在基本找到信息之后,并没有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也未对找到的信息进行好好的理解,而是直接复制粘贴,很容易导致信息使用的准确率下降。
表8 文理各年级学生运用搜索到的信息的习惯差异
(9)评价信息最主要的方面。同学们注重的方面依次是准确性(42%),时效性(24%),权威性(21%),易获取性(8%),经济性(6%)。这项指标说明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权威性是同学们十分注重的,而不太注重易获取性和经济性。
(10)如何评价信息的时效性。调查表明,大家对于信息时效性的评价依次是根据信息的更新频率(57%),根据信息的有效时间(54%),主观判断(28%),不知道如何评价(14%)。
(11)如何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大家对于信息准确性的评价依次是总结获得信息,得出结论(62%),与权威书籍对比(41%),主观判断(34%),通过专家验证(25%)。
(12)如何评价信息的权威性。问卷表明,大家对于信息权威性的评价依次是通过信息的发布机构判断(68%),信息被引用的次数(41%),主观判断(34%),专家推荐(29%)。
(13)如何评价信息的经济性。问卷显示,大家对于信息经济性的评价依次是免费与否(61%),获取方式是否复杂(53%),信息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49%),主观判断(15%)。
(14)如何评价信息的易获取性。在这项指标上,大家对于信息易获取性的评价依次是获取过程难易(65%),搜索时间长短(51%),根据搜索引擎查准率(44%),主观判断(18%)。
3.3 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
如今的网络之中,信息道德越来越被大家所提及,各类学术抄袭,侵权,和不良信息不时出现在各类热门的讨论之中,因此关于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其衡量指标如下:
(1)对于网上流传的黄色反动信息如何看待。尽管有许多同学对于这个不予理睬(48%),表示很反感(15%),以及到相关部门进行举报(3%),但仍有一些同学会无意识地去浏览(24%),甚至主动搜索并查看(10%)。其中,女生比男生能更好地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2)引用资料和信息时的做法。调查显示,许多同学在引用资料时习惯于按自己的习惯标注(38%),24%的同学只是列出重要参考文献,只有18%的同学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标注,20%的同学还未养成标注的习惯。具体细节见表9。可见,只有很少的同学能够严格按照引用标准标注参考文献,在校时间长短与引用习惯没有关系,理科的男生比女生更习惯按自己的方式标注参考文献,而理科的女生比男生更习惯只列出重要参考文献。
表9 文理各年级同学标注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习惯
(3)需要加强的法规知识,44%的同学认为应该先加强网络隐私法规,35%的同学认为应该优先加强公共安全法规,21%的同学则更倾向于加强知识产权法规的学习。具体情况见表10。
表10 文理各科各年级同学希望加强的法规
3.4 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不时地出现各类商业泄密,隐私泄密,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调查主要考察了大学生在保护电脑不受攻击方面采取的措施。同学采用最多的方法依次是安装杀毒软件(80%),提高防范意识(62%),硬件保护(15%),只有少数同学无保护措施(8%)。
3.5 图书馆及信息技术教育有关问题
信息素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素养,在高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同学们对问题“如果学校图书馆开设关于信息文献检索的相关选修课程,选修与否?”的回答情况如下(表11):41%的同学表示会尝试,31%的同学表示听从学院安排,27%的同学表示不会选修。
表11 学生选修文献检索课意愿情况
可见,文科大一大二和理科大二大三会坚持选修文检课的学生较多,女生选修文检课的人数普遍多于男生。
4 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1)在有信息需求时,能经常主动查找信息的同学(75.65%)中,获得新信息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与人沟通(78.16%),查阅书籍和报刊(72.41%),网络专业数据库(63.22%),通过影视资料(37.93%),从广播中获取信息(24.14%)。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前3个,说明同学们查找信息的方法很明确。
(2)在有信息需求时,能经常主动查找信息的同学(75.65%)中,常用的网络信息获取途径依次是搜索引擎(95.40%),文献数据库(49.43%),博客(26.44%),WIKI(17.24%),其他方法(10.34%),RSS订阅(6.90%)。从上述数据对比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网络信息获取途径基本上都是搜索引擎,使用文献数据库的方法也占有比较大的份额,其他的选项相对分散。可见同学们搜索信息时都有使用搜索引擎的偏好,而对于RRS订阅等则缺少一定的关注。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受访本科生的信息搜索能力一般,信息素养相对较低,具体表现为:
(1)综合信息意识的三个指标及信息伦理指标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虽然81%的同学普遍认为信息检索的技能很重要,且82.18%的同学在有信息需求时也会有意识地主动查找信息,但由于同学们对信息素养概念的全面了解相对缺乏,往往会导致信息道德知识的缺失,建议加强对信息素养这一新概念的推广和教育。
(2)大多数同学的信息搜索能力一般,主要倾向于使用各类搜索引擎,手法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使用关键词和导航系统,只有少部分同学会使用高级搜索;常常无法找到所需信息的同学多于能够迅速找到信息的同学,多数同学虽然基本能找到所需的信息,但效率不是很高;使用文献数据库查找信息在同学们中的普及率也占据一定比例,但仍有提高空间。建议在文献检索类的相关课程上多添加些同学们日常学习及生活中进行搜索的例子,加强同学们平时对于高级搜索、检索策略于技巧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文献数据库的利用率。
(3)同学们已经基本养成了将文档分类的习惯,并能熟练运用。但在使用信息时,相当一部分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复制加粘贴,多数同学已经能够将信息进行一定的整合。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只要加以合理的指导和教育,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3]。
(4)大部分同学认为自身能够对信息作出正确的评价,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而非仅仅是去主观臆断。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次调查并没有就同学们所说的权威机构或其他作为依据评价信息的依据的标准的识别情况进行调查。
(5)信息伦理道德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网上流传的不良信息,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会有意无意地去浏览,这方面需要加强教育;对于知识产权,同学们还是缺乏一定的认识,很少有同学注意到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加强宣传。可喜的是,近八成同学在引用信息时已经有了进行标注的习惯,只是标注的规范性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利用文献检索课堂加以示范。
(6)对于信息的安全,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安装杀毒软件之余,还能保持着一定的防范意识,甚至部分同学还有着硬件保护措施。
(7)对于信息检索相关选修课程的开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认同,许多同学愿意自发的或在学院指导下来参与这门课的选修。这些数据不排除通过本次调查激发了部分同学对文献检索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带来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失去接受正规信息素养教育的机会。鉴于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性,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将该课程设为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张洪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胡修琦,孙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型探讨.情报教育,2001(11).
[4]韩毅,李健,樊志伟等.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调查研究——以西南师范大学为例.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