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放思想 不断促进学校发展
张建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的不断解放、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在当今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贯穿着“优先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词。为此,我们要想办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校,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内涵发展”为主旋律,在以下几个方面大胆创新,取得突破。
一、校园文化建设
以学校师生认同信守的价值观念、校园风尚和道德行为准则为出发点,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应在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因此,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未来的标准来对待今天的校园和校园中的学生。在审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生长点,研究现代或外来文化中我们迫切需要的、最有助于学校当前发展的内容,并加以融进创新,给传统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创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明天,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好准备。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要立足于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能够站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高度上认识这一问题。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变师生把学校简单地看成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改变大家一谈校园文化就是唱歌、跳舞、参加体育活动等片面认识,而是要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精神,提高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看法,使师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重新认识来进一步认识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学校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2.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培育优良的学风校风,营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氛围,带动和促进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校园文化的感染,规章制度的导向,教师的引领影响,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对他人有关爱之心,对人类的未来有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
3.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追求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就是要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从而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德育工作
教育既有科学价值,也有人文价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人们对教育的人文价值重视不够。我们知道,要成才先成人。人才、人才,先人后才。可见,人文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的重要性。
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否能让学生爱学校、爱学习,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对他的态度。因此,要从教师爱学生做起,要求我们的教师把握住这样一点:教师要站在如何有利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灵魂,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了这种思想,教师会把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变成自觉的行动。其次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生活。陶行知说过:“高质量的生活,能培养高尚的人。”因此我们要重点突出民族传统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精神愉悦,情感生活化。
2.要注意挖掘各门学科教学的人文底蕴
近年,在语文教学中看到了许多有关人文教育的文章,但深入思考,我们更应该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比如数学教学中,有人说数学教学不就是给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课除了与数字和图形打交道外,就是公式、定理,如何体现人文价值的追求和学生个性的探索呢?孰不知,我国当前施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最终定位是:掌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强调课程的宗旨是整体发展中注意个性发展、人文教育。所以数学教育应充分挖掘自身过程中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追求真、善、美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注入数学发展史、人生观的教育,师生共同探讨人生观念和社会现象;重视对数学知识美的熏陶,如简洁美、对称美、比例美、形态美、和谐美等,通过教学,让学生引起精神的升华,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高雅情趣和创造美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再比如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仅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依此类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了职业倦怠症。主要表现是个体无法适应外界超出一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耗竭状态,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仅仅满足完成任务,是典型的“混饭吃”,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从外在因素上做工作,从而在内因上产生作用,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症的产生,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好的工作。
1.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需要的是被尊重和理解,并不一定要求多么大的利益。而一些学校负责人只关心成绩,缺少应有的人性化的关怀。在他们看来,学校就是他们自己的,教师只是给他个人打工的,高兴用你,你就在这里,否则走人。在他们的心中,教师的想法、心情需要、孩子上学、福利待遇都与他们没什么关系。别说让他们主动为教师做些什么。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人性的关怀力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教师新到一所学校,由于孩子上学的问题上午去找校长,而校长刚好有客人,因而对这位教师的态度不太热情。这位教师感到自己被冷淡了。晚上,校长来到这位教师的家里,向这位教师表示上午的态度有些冷淡,并告诉这位教师他孩子上学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位教师后来说,他当时感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并说,有这样的领导,怎能不全力以赴地去工作。
2.使教师有事业的成就感
教师是职业,更是事业。如果教师仅仅成为职业那是可悲的,只有成为了事业才会产生无穷的动力。现实中一些学校不能为教师提供成就事业的氛围,使教师对事业失去追求的欲望和动力。一些学校领导仅仅把教师看作工作计划实施的一粒棋子,随意摆放,从来不顾及教师的感情和想法。对于学校的发展方向,具体的工作计划从来都是自作安排,不征求教师的意见,好像与教师无关。即使征求教师意见,也是走走过场,教师们仅仅是发发牢骚而已,剩下的只是无可奈何!哪里还有激情、动力可言。
教师也需要有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场所,要求一个能体现成就感的氛围。只有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内在需要,善于和教师进行感情交流,敏锐捕捉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信息和需求,并利用这些信息和需求将其转化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制定政策上,要以教师的工作为中心,优惠政策应向一线教师倾斜,让教师发现自己的工作价值、人生价值,感觉到生命的被尊重和专业的自豪感。
四、科研兴校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告诉我们:科研就是兴校之本,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重视科研,抓好科研,才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办好学校。
1.强化领导,建立科研队伍
强化领导,建立科研队伍,是搞好教科研工作的根本保证。学校要专门成立教科室,建立组合型科研队伍。这支队伍由领导班子和实践班子组成。其中,领导班子负责科研规划,确定课题,落实经费,推广成果等;实践班子主要负责拟定方案,实施操作,测试分析,阶段总结等。在具体工作中明确职责,教科室主要负责学校内部课题管理工作,注重抓好主课题研究;教研组,主要组织某一学科研究活动的开展,注重抓好重点课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处于课题研究“三角形”的顶端,科研骨干组成“三角形”的腰,普通教师组成“三角形”的底。各自承担课题研究中相应的工作。这样组合起来的科研队伍,职责明确,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各类人员的专长,保证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2.加强学习,增强科研意识
教育理论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学校必须重视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通过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理论,把握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明确科研方向;组织相关讲座,有计划地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打牢科研基础;通过系统辅导学习《中小学教育科研知识、方法、技术》,普及科研基础知识,掌握科研武器。总之,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不仅能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而且能使教师拥有科研的“本钱”。
3.开展活动,提高科研水平
学校应以主课题为龙头,以重点课题为导向,以子课题为基础,教研科研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题组、教研组和教科室定期牵头组织科研活动,每次活动应做到:“小”,重点突出,目标单一;“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实”,选题准确,题题递进,使科研活动多样化、系列化、制度化。定期举行集体备课,确定中心发言人,谈备课的理论依据,商讨交流,让科研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落到实处。另外,学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必须制度化。定期举办“汇报观摩课”,由实验教师现场展示,组织交流研讨,进行示范型推广;每学年举行一次“论文评选及汇编”活动,进行文字型推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简介】
张建银,生于1965年,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彭阳一中校长。政协宁夏彭阳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宁夏中语会理事,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参与和领导编辑出版的著作有:《党旗飘飘》《学生安全知识》《基础教育笔谈》等。先后在《宁夏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有论文入选《中国校长治校箴言》(人民日报出版社)等书籍。曾被评为自治区、固原市优秀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