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
兰香萍
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一大特征。主体性是指人在自觉活动中体现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途径。由于主体性的存在,幼儿对一定的教育影响既可能顺应、接纳,也可能抵制、拒绝。实践证明,“填鸭式”的教育是无效的,正如一句俗语所说:你可以把牛拉到河边,却不能强迫牛喝水。所以,素质教育提出要让幼儿主动地获得发展。在学前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思想。
一、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要想让孩子成为21世纪有竞争力,能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合作的人,应从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和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到儿童的主动学习上。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应变教师教、幼儿学的单一传导过程为师幼双向互动及多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幼儿健康、生动活泼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形成主体意识、表现主体性的。如在《XX不见了》的科学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糖、盐、砂、木头、石块、肥皂等可操作性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将每一种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哪些物品不见了?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有些东西能溶于水,有些不能溶于水。又如在科学活动《认识颜色》中,我引导孩子们动手将不同的颜料调在一起,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这些颜料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而幼儿的活动就是通过动手探究来进行的。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我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幼儿各种能力。如科学活动《丰收的季节——秋天》,目标是帮助幼儿获取关于秋天的初步的科学经验和概念;通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①引导幼儿通过电教片看秋天,获得秋天的感性认识;②通过游戏《找朋友》认识秋天,帮助幼儿认识秋天的农作物和水果;③说秋天,帮助幼儿巩固迁移获得秋天的感性经验;④通过延伸活动——找秋天,增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精神。这样,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与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绝不相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幼儿主动感知、相互启迪,在主动参与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能动手操作,感觉统合,自主发展。
二、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感知,因人而异,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套具体的教育方案,而是一种指导教育实践的思想和观念。其目标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儿童一生发展打好基础,重点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即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行为品德和学习兴趣、习惯,还应拥有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不仅要发展幼儿智力,还应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如,“夏天到来了”这一活动,我们要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夏季的季节特点并学会有意识的保护自己,要努力贯彻人与自然的平衡思想,在夏季有正确的保健意识。传统教学中目标要求的统一,并不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目标应该适合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例如,过去体育活动时往往手脚协调地走过长30公分、宽25公分的平衡板,但是这种要求对平衡能力强的幼儿也许无难度,而对平衡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却难度较大。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老师可提出这样的面向全体幼儿的目标:积极参加走平衡板活动,能大胆地走2~3种不同高度、宽度的平衡板,并注意动作协调等,这样的目标是每个幼儿努力后都能达到的。幼儿可以视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平衡板,主动地、多次地参加练习,发展动作,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在平衡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努力向下一个难度进发。只有实施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内容,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同一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简介】
兰香萍,生于1970年,在职大学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现从教于原州区第二幼儿园。有多篇论文在市级评选中获奖,《谈幼儿素质教育中主体性教育》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