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国家级科学基金发展及现状
我国的科学基金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充分借鉴了国外在基金管理、基金投入、基金运作上的经验,发展迅速。1981年,中国科学院89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中央,建议在基础研究领域引入科学基金制,第二年就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这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基金。运行几年后,1986年,国务院正式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基金的管理。199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进行基金的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科学基金和科学基金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形成了包括国家、地方、行业和民间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科学基金体系。
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科学基金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基金运作方式,依靠国家的财政投入而建立的自然科学基金,以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资助对象,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在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国家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其资助范围广、支持力度大和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受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1986年,我国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和重视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及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为我国在这一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胡锦涛同志近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他指出,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认为,我国从1982年开始试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加以肯定。经过三年的试行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有效地运用科学基金,指导、协调和资助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可见,从它一成立起,发现和培养人才就是其基本任务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科技与教育工作是密切相关的。2003年我国科学基金经费已达到20.46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3月16日召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陈宜瑜表示,必须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近期有关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不断增强驾驭和管理科学基金的能力,为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科学事业费预算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社会团体、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其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中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作为国家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这个定位明确了科学基金在国家科研资源配置中所承担的战略引导作用。这对于鼓励科学家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长期的自由探索和创新研究;促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基础研究和教育相结合,实现国家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的一年是科学基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在报告中,陈宜瑜总结了过去一年的科学基金工作。据介绍,2004年基金委共受理1396个单位申请的各类项目46887项,较上年增长24.5%。资助面上项目7711项,金额占当年项目资助总额的63%以上,平均资助强度为21.72万元/项,资助率为19.44%。其中,用于资助研究的小额探索项目625项。资助重点项目224项,平均资助强度约150万元/项。安排专门经费资助跨科学部交叉重点项目34项,资助金额60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