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博士后工作

高校博士后工作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有的高校学科体系存在学科划分过细、资源分散、专业设置过多等问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则承担了进行学科渗透,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重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为优秀的青年博士后从事基础研究提供环境和条件,通过他们的工作,推动了基础学科进步,同时改变基础学科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及人员老化和不足的问题。

(三)高校博士后工作

博士后制度从其创建之初,就是以高校为依托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个年头。20年来,为国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1.高校博士后工作为高校和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充实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博士后制度可以促进学科前沿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促进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合作,促进学科群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现代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其他著名高校的相关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青年教师拓宽视野,潜心研修,积极吸收学术精华,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一个较新的环境里转换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野,实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宽厚的基础,也解决了高校教师人才的新陈代谢和合理流动,避免了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和相互承袭的现象。

另外,博士后在高校科研流动站已经工作了两年或更长的时间,足以充分考察其科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术造诣、道德人格等方方面面。这不仅节约了高校选择聘用人员的成本,也降低了用人的风险。

(2)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与创新做出了贡献。建设综合性大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进行学科整合和创新。现有的高校学科体系存在学科划分过细、资源分散、专业设置过多等问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则承担了进行学科渗透,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重任。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为优秀的青年博士后从事基础研究提供环境和条件,通过他们的工作,推动了基础学科进步,同时改变基础学科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及人员老化和不足的问题。

(3)博士后研究工作为建设研究型大学铺平了道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关键在于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产生和有国际声誉的学者的出现,而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科研实力的基础,在教师队伍中增加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数量、扩大博士后的规模,将积极有效地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可以说,博士后的职责在于增加和提高高校的综合研究实力,为建设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4)为加快科技创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奠定基础。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今天,企业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缺乏竞争的动力和支撑,掌握最新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是竞争力的体现。而博士后在科研流动站所作的基础性研究是高新技术的根基和核心。

2.高校博士后工作政策建议

(1)调整和扩大学科领域。各流动站可在与本设站学科有关联的前提下,扩大招收博士后的学科领域,形成学科的纵向发展、延伸,开拓更多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了较宽广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就有利于扩大博士后的来源,而多学科博士后来源又能促进高校的学科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2)与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相结合,争取更多的优秀博士。将各设站学科、研究情况、所承担的重点项目等,与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一起发布信息,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

(3)为博士后申请课题提供方便。博士后进站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应积极为他们提供信息,帮助他们抓紧时间申请各类基金。合作导师也应对博士后的选题给予帮助和支持。经费管理上也应与其他的非博士后研究人员一视同仁。

(4)让博士后参与决策。在博士后工作的决策中让博士后有说话的机会,不仅是决策民主化的需要,也是保障决策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需要。在博士后工作的管理中,尤其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中,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倾听博士后人员的想法和需求,谋求学校和博士后人员的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