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词语性工具书
3.3.1 辞书概念
辞书,或称辞典、词典,是汇集语言或事物名次等词语,解释其概念和用法,并按一定的顺序编排以供查检的工具书。辞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辞书包括各种字典、词典、类书、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狭义的辞书专指字典、词典等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我们这里所指的辞书,是狭义的辞书。
辞书的编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在古代,并没有明确的字词之分,都统称为“字书”。中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一部字书是周代教授学童识字的《史籀篇》,此外,秦代所编《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以及汉代的《凡将篇》、《急就篇》、《训纂篇》等都是中国辞书的雏形。中国第一部成熟的字书是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这部字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字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古代的辞书,对于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各有侧重,因而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主形的字书。主形的字书,是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说文解字》首创了首部编排法,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文字的本义,并开创了字书编纂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正规的字典。
继《说文解字》以后,历代按其体例编排的辞书有:晋吕忱的《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宋王洙、司马光的《古今文字》,明梅膺作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清张玉书等的《康熙字典》,民国初年欧阳溥存等的《中华大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
(2)主义的辞书。主义的辞书,以汉代的《尔雅》为代表,《尔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百科词典性质的辞书,分为释诂、释言、释训等19篇,包括古代的词、人事、地理、动物、植物的名称等各方面的内容。它是训诂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是中国最早的字书,不仅编纂体例基本相同,而且书名还多冠以“雅”字,这类辞书有:汉孔鲋的《小尔雅》、魏张揖的《广雅》等。
(3)主声的韵书。最早的主声的韵书是三国魏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但都已亡佚。隋代陆法言所著《切韵》,按字和词的音韵编排,是唐宋韵书的蓝本。后世仿《切韵》体例编排的有:唐孙缅编《唐韵》、宋陈彭年等编《广韵》、丁度等编《集韵》、官修《礼部韵略》、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等。
到了近现代,字典、词典的出版空前繁荣。人们把字、词加以区分,二者分别解字释词,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工具书。
近现代编的字典、词典,由于目的对象不同,因此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概括地说,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字典、词典,它主要供学习语文、解决阅读中字、词方面的困难之用,如《新华字典》、《辞海》、《辞源》等;另一类是专门性字典、词典,专门收集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专门术语名词,是提供学习和研究用的,如《英汉科技缩写词汇》、《经济大词典》、《哲学大词典》等。
3.3.2 辞书举要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全书收字9353个,其中包括异体字和汉代以前的古体字1163个。按540个部首排列汉字,编撰体例是以字为标目,先释义,再分析字形结构,然后以形求音求义。此书首创了部首法,保存了许多先秦字体和汉以前古音古训,反映了上古汉语的词汇面貌和汉字体系,在中国语言文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典之一,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
《康熙字典(新修)》,清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收字47035个,是中国古代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一部。全书共分12卷,按子、丑、寅、卯等12地支顺序排列,每集又分上、中、下卷。该书按214个部首编排,每一部首中的字按笔画数的多少依次排列。本书继承了中国古代字书传统,又有所改进和创新,书中对古音、古意解释比较详细,一般的冷僻字在书中都能查到,是学习古汉语的主要工具。因该书引文错误较多,在查考时要参阅王引之的《字典考证》、王力的《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及日本人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等。
《中华大字典》,徐元诰、欧阳溥存等编,收字48000多个,是新中国成立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它在《康熙字典》基础上编纂,并校正其两千多条错误。字体的收录、字义的解释和引证比较完备。此书不足之处是释义过细,引证不能追溯原文出处,有断章取义等缺点,主要功用在于与《康熙字典》相配合,供在学习和研究古代历史、语言、文学、哲学时,查检生僻字义之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