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改革实践需谨小慎微

教育改革实践需谨小慎微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现代商业的角度看,东施的举动是在炒作,而且是成功的炒作,使丑陋的东施和美丽的西施的知名度一样。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要谨防“东施效颦”式的违背教育规律的改革,谨防把教育搞成“四不像”,教育的改革应该慎之又慎啊!

先说一个成语:

在春秋时,越国有个美女叫西施,因为心口痛,便按着胸口,皱着眉头走路。邻居有个长得很丑的女人,叫东施,她看见西施这副样子很好看,就也学着,按着胸口,皱起眉头走路,以为自己这样也一定很好看。却不知实际上显得更丑了,人们一见就逃避,后来人们称之为“东施效颦”。用来比喻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地模仿,结果适得其反。

从现代商业的角度看,东施的举动是在炒作,而且是成功的炒作,使丑陋的东施和美丽的西施的知名度一样。这样看,东施是聪明的,然而,事与愿违,一个丑名远扬——人皆避之,一个美名传千古——美不盛收。

最近这几年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新闻不断见诸于报端,有些教育改革活动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常常让人有“东施效颦”的感觉,产生“哗众取宠”的效果,让局外人看到热闹,让内行人看到失望,让人不知道教育改革的风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让广大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如“学生评教”,虽然也可以反映一些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众口难调”,在一个学生人数众多的班级,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不相同的,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个人的基础、喜好、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对老师的适应能力、对老师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对教师的评论也不同。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未成年的、还需要不断完善的人,让一群没有成熟心智的人来评价和决定一个成熟的人,显然是一种不成熟的举动,是一种浮躁的行为。

又如“教育产业化”,教育事业(不能说是行业,应该说是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国家应对人民尽的一份义务,是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可是一提教育产业化,一些地方就大卖学校,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教育事业中有商业的成分,毕竟不是完全的商业行为,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并没有完全承担教育费用,他们交给学校的费用只是培养成本的一小部分,因此教育事业不能完全套用工商业的运作和管理方式。

还有“教师末位淘汰制”、“课堂可以不要纪律”、“小学生选美”……等等。

教育改革需要学习,需要借鉴,更需要不断地改良与创新,但是学习和借鉴必须是慎重的,适合别的行业的规矩不一定适用教育事业,别的行业的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也不一定适合于教育事业,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和借鉴中,只有把其他行业的好的方法和措施与教育的特殊情况相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要谨防“东施效颦”式的违背教育规律的改革(实际上是盲目的模仿),谨防把教育搞成“四不像”,教育的改革应该慎之又慎啊!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