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育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育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这样做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是削弱还是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没有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学科列出来,而是把它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区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弱化技术的训练,加强技术的应用。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这样做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是削弱还是加强?我们又如何在这样的新标准下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美好生活的天性。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没有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学科列出来,而是把它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区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弱化技术的训练,加强技术的应用。有人可能会提出是不是因为这个就可以取消信息技术课呢?或许以后会取消,但依照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信息技术教育还处在普及阶段,所以作为课的形式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像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那信息技术在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江苏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编写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教材中的每个活动方案分为6个部分,有“芝麻开门”、“观察在线”、“点击问号”、“巧手作坊”、“携手共享”和“酷站漫游”。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写感想、办小报、设计作品、查阅资料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特别网络的支持。因此,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三、信息技术教育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宜学科化太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也是一门培训性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走出纯粹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计算机教学,就要把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处理和加工信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强有力工具,才能把我们的培养目标指向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环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在“硬环境”上,首先要把计算机房做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教师机上要安装网络教室管理软件,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广播教学”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软环境”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要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做成一份图文并茂的作品。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四月份时,学校要组织学生分批外出春游,五六年级到上海,三四年级到昆山,我就利用学生这个兴奋点,开展了网上旅游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外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等。如果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和学科教师进一步展开合作,活动形式再多一些,活动的性质就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视野要开阔,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2.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任务”,而且这“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学习Word2003中的修改文章时,教师可以请语文老师提供一篇习作,在课上分发给大家进行修改,既学会了用Word2003修改文章的技术,又对作文修改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网络的搜索引擎时,可让学生做一个导游,把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介绍给别人,也可以小组合作做一个关于家乡的专题报告。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对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应当提倡学以致用,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来说会十分陌生。为了尽快地解决问题,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事实上,学生在信息资源的拥有上非常有限,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保障,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舞台。

那我们又如何来进行整合呢?一方面,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小组中安排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的信息技术顾问。当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有技术需求时,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上设计了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来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主题可以来源于各学科的课程中与生活中。主题化教学是一种在学习资源环境下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的主题活动中,缺少知识性资源,教师较难达成因材施教的目标,很难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很难应用技术进行表达与学习。为此,可以制作一些主题学习活动网站,如Web Quest,以此为学习阵地,让信息技术课的技术性和文化性相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构建一种学习实践的环境。

四、信息技术教育评价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标准已经改变了在评价中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要参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再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

1.“自我反思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我们可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原则,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去了解学生学习的感受,有意识地去教育学生遵循计算机使用道德和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过程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很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该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景。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可以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一个评价项目,看学生有没有用,是怎么去用的,用的效果如何,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有什么体会?因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会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